市办公厅行政奖励表彰管理工作的通知

时间:2022-07-31 11:52:31

市办公厅行政奖励表彰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市行政奖励表彰规定》(**〔20**〕18号)自20**年施行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行政奖励表彰管理规定,严格按照评选条件和报批程序,开展奖励表彰活动,全市行政奖励表彰活动开始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轨道。但是也有个别部门执行规定不严格,表彰名目多、周期短,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表彰奖励尤其是记功奖励应有的激励作用,直接影响了行政奖励表彰的质量和效果。为进一步加强我市行政奖励表彰管理工作,维护行政奖励表彰的严肃性,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从严控制表彰数量,充分发挥行政奖励表彰的激励作用

(一)合理设置奖励表彰项目。行政奖励表彰要坚持“服务中心工作”的原则,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按照能够产生较大社会影响,具有全局性、综合性、示范性的要求,科学合理设置奖励表彰项目。要坚持“成绩显著”的原则,确保开展行政奖励表彰事项取得显著成绩,并在国际、国内产生重要影响。对属于较好完成本职工作的,原则上不开展奖励表彰活动。因特殊情况确需开展的,要严格按规定程序申报,从严控制。

(二)严格掌握奖励表彰周期。以市政府名义开展的综合性奖励表彰活动,一般每5年进行一次;除上级政府工作部门统一部署的奖励表彰事项外,市政府工作部门一般不单独进行行政奖励表彰工作,确需以市政府工作部门名义开展的奖励表彰活动,一般每届进行两次。

(三)严格执行奖励表彰评选标准和条件。开展行政奖励表彰要在坚持政治标准的前提下,根据工作实绩和贡献大小衡量。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做到优中选优,真正起到表彰典型、带动全局的作用,确保评选出的先进具有突出的业绩、事迹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能够在本单位、本系统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奖励表彰工作要面向基层,重点放在一线干部职工,市管干部一般不列入奖励表彰范围。

(四)从严控制奖励表彰数量。表彰先进集体,一般不超过参评单位的10%,一次表彰活动最多不超过100个;表彰先进个人,一般不超过参评人员的1.5%,一次表彰活动最多不超过200人。因重大事项实施的单项奖励表彰,经批准可给予记功奖励,其它表彰活动原则上不予记功。给予嘉奖和记三等功奖励的,一般结合年度考核进行。记功奖励实行全市总量控制,记二等功奖励一般每年不超过100个,记三等功奖励一般每年不超过300个(年度考核奖励除外)。

二、规范审核审批程序,切实维护行政奖励表彰的严肃性

(一)继续实行集中申报制度。每年3月底前,拟开展行政奖励表彰活动的主办部门提前向市人事部门进行申报,经审核并报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后按计划实施。未按要求申报的,原则上当年不得开展表彰活动。因重要事项、重大项目、突发事件确需及时进行表彰的,可采取一事一报的办法进行。

(二)规范报批程序。申报开展奖励表彰活动,主办部门要填报《**市行政奖励表彰申报表》,并附相关情况说明和文件资料。以政府名义表彰的,由人事部门提出意见,按程序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以市政府工作部门名义表彰的,由主办部门和人事部门按程序报批后组织实施。

(三)严格落实有关规定。表彰事项评选结果,应根据需要分别征求纪检监察和环保、经委、安监、人口计生等有关部门意见;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的奖励表彰,应提交审计部门出具的审计意见。推荐上级政府表彰或上级政府工作部门与人事部门联合表彰的事项,由主办部门与人事部门转发评比通知后实施。其中,推荐给予市政府工作部门或市政府工作部门领导干部奖励的,还应按照管理权限,由主办部门报组织、纪检监察机关审核同意后按程序办理。

三、加强监督检查,努力提高行政奖励表彰的效果

开展行政奖励表彰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改进机关作风和工作方式,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行政奖励表彰要遵循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和勤俭节约的原则,严格按照批准的方案进行,不得随意扩大范围和调整表彰名额。不得以举办表彰活动名义向基层单位转嫁经费负担。各级监察、人事、财政和审计部门要密切配合,切实加强对行政奖励表彰活动的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开展评比表彰活动,造成不良影响的,要给予通报批评。

上一篇:企业文化适应建设管理论文 下一篇:企业物流管理运作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