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龙菲尔德对索绪尔语言理论的继承

时间:2022-07-31 11:28:29

布龙菲尔德对索绪尔语言理论的继承

摘要:布龙菲尔德是否继承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在语言学界并未达成共识。以布氏的《语言论》和索氏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为对象,从两者对语言学的认识、语言和言语、共识和历时的划分、系统理论等四个方面逐一对比后发现,布龙菲尔德对索绪尔的语言理论有明显的继承之处。

关键词:布龙菲尔德索绪尔语言理论继承

中图分类号:HO-O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2-0120-02

索绪尔是现代语言学之父,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提出区分语言和言语。语言是符号系统:区分共时和历时研究;价值由关系决定等重要理论。20世纪语言学的各个流派都受到了他的理论的影响,尤其是结构主义语言学。

布龙菲尔德是美国描写主义语言学的主将,他的《语言论》提出了语言“刺激――反应”说;区分描写性研究、历史研究;向心结构和离心结构等,对美国语言学家有重大影响。有学者曾评价布龙菲尔德在美国语言学界的地位,就如同索绪尔在欧洲语言界的地位一般。

《教程》出版后布龙菲尔德读过此书,并写了书评刊登在《Modem Language Journal》杂志上,对其中的理论十分推崇。1926年布氏在《Language》上发表的文章还提出索绪尔的理论标示了语言研究的独立。

一、语言和言语

语言研究历史悠久。但直到20世纪初。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理论才促使研究发生了变革,走向现代的道路。《普通语言学教程》在理论、方法上都提出了新观点,语言和言语为言语活动的两个不同部分。索绪尔提出这两个概念是为了确定语言学真正的研究对象,布龙菲尔德即受此影响。

(一)语言的形成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索绪尔认同惠特尼的语言观。语言可看做一种社会制度。是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他认为一个社会所通行的任何表达手段,原则上都是以集体习惯即约定俗成为基础形成的。在讨论语言可变性部分中。索绪尔强调语言是使一个人能够了解和被人了解的全部语言习惯。布龙菲尔德继承此观点,强调在同一个语言社团中。一个人面对刺激发出的语音别人能听懂,而当听到其他人发出这样的语音,他才能懂得人家说的是什么,这就是了解与被了解。在语言集团中,每个人语言的习得都是按照约定的方式形成的习惯和反应。

(二)语言和言语的区分

索绪尔认为语言是言语机能下的社会产物,同时更是个人言语所必须遵守的一套规则。为确定真正的研究对象,他主张语言和言语的区分。语言既是言语使用的工具。又是言语的产物。《语言论》中并未直接说明两者的区别,但强调语言的社会性、抽象性,是人类劳动和活动需要依靠的。言语是对语言规则个体的、具体的运用。语言研究要有对一般的言语观察描写的基础,才能少走弯路。另外,布氏同索氏在探讨语言和言语的部分中均分析了失语症的特点。索绪尔认为语言机能凌驾于其他机能之上,“一人即使丧失了使用语言的能力。只要能理解所听到的声音符号,还算是保持着语言。”布氏在观察四个失语症的类型时认为。即便病人言语的使用或对言语的反应出现障碍,他的头脑中仍具有语言机制,保有语言习惯。

(三)语言的性质

布氏吸收索绪尔语言是形式而不是实质的理论。重要的不是语言事实本身,而是它们之间的关系。《教程》中认为语言是音响形象和概念的结合而产生的整体。“语言的特征就在于它是一种完全以具体单位的对立为基础的系统。”强调语言状态中的一切都是以关系为基础的。《语言论》对音位、形式、意义的分析均以此为基础,布氏认为语言是说话人所受的刺激和听话人的反应。这个含义强调的就是语言是“刺激”和“反应”的对应关系。并非由实质性的元素组成。确定音位时,必须依靠区别性特征,音位的重要性不在于它的声波的实际形状,而仅在于跟同一语言里所有其他音位波形之间的差别。《语言论》中意义的分类和定义十分复杂,语言形式的意义、语法形式的意义、言语形式的意义等,无一例外都是依靠关系来确定。例如,语言形式的意义是“说话人发出语言形式时所处的情境和这个形式在听话人那儿所引起的反应”。

二、共时和历时

共时和历时的划分是索绪尔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纠正了前人语言学研究的不足。布龙菲尔德认为这种两重性划分是科学的,因此,《语言论》继承了此观点。

(一)共时和历时的划分

《教程》认为语言科学同其他科学一样,具有内在的两重性。一方面是静态的描写,另一方面是演化的现象,两者不能混为一谈。书中强调,语言是一个纯粹的价值系统,它的状态只取决于内部各项要素。因此,要保证科学性必须区分静态、演化两种情况,即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语言论》虽然没出现共时、历时字样,但第一章就有“描写研究”“历史研究”的概念,还点出《教程》论述有两者的关系,与索氏概念的本质相同。

(二)共时和历时的关系

《教程》中“这两种观点――共识观点和历时观点――的对立是绝对的,不容许有任何妥协的。”“我们在解释语言的连续性时提到的符号的众多。使我们绝对没有办法同时研究它们在时间上的关系和系统中的关系。”他强调共时和历时有冲突,必须作为不同的研究。共时研究的是同时存在的要素的关系:而历时研究的是一个现象在时间上代替另一个,不能同时存在。《语言论》中描写性研究和历史性研究概念是指这两条完全不同的线。前者注重同时态下的语言事实,后者关注语音、语义、语法的演变。

《教程》认为共时比历时更重要,对大众来说,说话那一刻共时的状态才是真正存在的。《语言论》也强调一种语言能够呈现在人们面前的状态是“词汇和语法习惯的稳定结构”,指的就是共时的静态。布氏提出描写性资料是比较、历史研究的基础,人类在面对某一时期的语言,对其进行的详细共时描写更为必要。

(三)历时知识影响共时的研究

索氏在讨论有价值的科学的两重性时提到:“很少语言学家怀疑时间因素的干预会给语言学造成特别的困难,使他们的科学面临着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在研究共时态的时候必须将历时态置之度外,否则“历史的干预只能使他的判断发生错误”。布龙菲尔德也认为“为了描写一种语言,人们根本不需要什么历史知识;实际上,凡是让历史知识影响他的描写工作的人,一定会歪曲他的资料。”描写研究是基础,但掺有历史知识的干预,会增加语言工作的困难度,而降低准确度,这在语言学过去的历史中不难发现。

(四)普通语法

在共时角度下,《教程》认为存在一种普遍语法,所有的语言具有某种共同的规律,即存在一种普遍性。因此,他主张“寻求在一切语言中永恒地起作用的力量。整理出能够概括一切历史特殊现象的一般规律”。《语言论》认为不同语言的特征间存在一些相似性,“有些特征倒是广泛存在的”。在掌握足够的语言材料前提下,可以对这些语言进行归纳概括,用普通语法来解释异同。

三、系统理论

索氏的系统理论首先要认清共时和历时。共时研究的是同时存在的构成系统的要素间的关系,历时研究不构成系统,语言学只研究共时系统。语言是一个关系为基础的系统.这里面就包含了价值、单位、同一性等概念。

布氏的《语言论》未提及“系统”,但是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理论。首先,“刺激一反应”说强调的就是配合联系,这个过程缺少任何一步,都不可能实现语言的作用。关于意义的确定,布氏认为是两个过程的配合才能产生。是一个完整的序列。还强调,单位之间的差别,确定意x时。不需要预先确知意义是什么。只要知道哪些对象的意义一样,哪些有区别,通过与其他语言形式进行对比,找出区别性特征就能解决,这就体现了它的价值。布氏区分出中心意义、隐喻意义、狭义意义,大类下面又分很多小类型。划分的前提就是系统观。从语言的环境出发。

另外,《语言论》在语法形式论述中提出的“结构”,总体上仍在系统的前提下进行。语法形式的配列表明了各种语言形式的组合必须依照一定的语法特征。每一个语言形式都要受到整体的制约,语言形式的组合要有选择、形式的变化。语法的论述也显示了系统性,提出要考虑结构的问题,“一个语言的自由形式(词和短语)在较大的自由形式(短语)里出现,是按变调、变音、选择、和语序这些语法单位来安排的。”

索氏强调,句段关系是语言符号的线性排列。即横组合关系;联想关系是垂直的,潜藏于人的大脑的聚合关系;布氏继承此观点,句法中的协调关系、支配关系都是在此基础上的形式的选择,词法中提出依据“直接成分”来区分词类,黏附形式的不同组合就能形成不同的派生词。

四、符号理论

索氏认为语言学是符号学的一部分,它和其他信号、仪式一样,都为表达观念的符号,布氏对此的继承主要体现在语言符号的性质上。

布氏多次强调语言是一个信号系统,包含一定数量的语言形式,即信号单位。语言符号不能被个人触动,但它也可以改变,需有发展到社会集体层面的因素才能进行。布氏认为每一个信号系统都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不是个人的,而是整个语言社团强制性的规则。在这个整体当中,言语必须符合规则,否则就难以与他人交流,个人的力量不会改变整个集体的习惯――反应。

“使用同一个语言符号系统的一群人。就属于一个语言社团。”世界上的语言多种多样,同一种事物在不同的语言社团中就有不同的表达,这恰恰体现出索氏的语言能指和所指间联系的任意性。能指和所指的理论不仅表现在关系的任意性上,还体现在语言是两者结合的实体,缺少任何一部分,语言就不能存在。《教程》写到“物质单位只有依靠意义,依靠它所具有的功能才能存在”。《语言论》也认为构成语言的两部分不可分开,“在人类的语言里,不同的声音具有不同的意义。研究一定的声音和一定的意义如何配合,就是研究语言。”

五、结语

一直以来。汉语言学界对布龙菲尔德对索绪尔的理论是否有继承关系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另外一方认为美国描写语言学是独立发展的。和索氏的普通语言学理论是两条不同的线。其实,仔细分析两人的著作和布龙菲尔德的经历。就可以发现布龙菲尔德对索绪尔理论的继承难以忽视。美国描写语言学派即便是有着自身独立发展的地方,但同时不能否认,索绪尔理论为其打下的基础。

上一篇:新婚6天妻子瘫痪丈夫用爱坚守14年 下一篇:精神医疗社工对服务中的“搅溢”现象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