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区土地荒漠化及防治对策

时间:2022-07-31 11:14:15

高寒区土地荒漠化及防治对策

摘要:土地荒漠化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土地生产力,甚至还会相应地威胁一个地区的生态平衡,不利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良好发展。本文结合青海省高寒区地理特点,系统地分析了土地荒漠化的形成原因、不良影响以及防治措施,希望能够对土地荒漠化的防治工作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借鉴。

关键词:青海省;高寒区;土地荒漠化;防治

青海省是我国受到土地荒漠化影响危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受到自然、历史人为等综合因素的影响,青海省土地荒漠化问题日渐加剧,严重限制了青海省生态平衡,甚至威胁当地人民生产生活的有序性。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根据我国实施的几次土地荒漠化普查工作获得的相关资料,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和共和盆地等为荒漠化的主要集中地,并且荒漠化一般集中于青海高寒地区,在没有得到充分保护的情况下逐年扩大,增速较高,已经严重影响了青海省整体生态平衡发展。因此必须积极探索当前荒漠化问题形成的原因和危害,进而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推动高寒区荒漠化治理工作有序开展。

1土地荒漠化产生的原因

一般情况下,土地荒漠化问题的产生是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不良结果,其中自然因素主要指相对异常的气候条件,特别是青海高寒地区严重的干旱条件,极易造成植被退化和风蚀加快等现象,最终引起荒漠化的产生。而对于人为因素来说,则具体指人们在草原上过度放牧、在森林中乱砍滥伐,连续性地开垦和耕种草地等,导致相关植物根系漏出地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进一步增强风蚀和雨蚀的不良影响,促使荒漠化发展速度逐渐抬升[1]。从全世界层面进行分析,过度地放牧和开垦农田,极易导致半干旱地区发生土地荒漠化问题,特别是一部分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水源缺乏,农业用水管理不善,还会导致土地盐碱化问题的出现,也影响土地荒漠化的形成产生。因此,在青海省高寒地区土地荒漠化问题已经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十分有必要加强重视土地荒漠化的危害,进而结合荒漠化产生原因采取一定的措施预防和治理荒漠化的继续扩展,维护青海地区的生态平衡。

2土地荒漠化的危害

土地荒漠化作为一种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产生严重不良影响的生态问题,其预防和治理工作一直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由于长期的破坏和管理不当,当前土地荒漠化仍然影响着青海高寒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其危害性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侵吞农田,不利于庄稼的健康成长。一般情况下,春季的青海高寒区是大风的季节,但是同时也是农民组织春灌播种,以及育苗的重要生长时期,大风吹蚀农田的表层土壤,甚至会造成农作物种子裸漏在外,轻者会造成农业减产,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土地零产出,对当地农业发展以及农民生活产生极大危害。例如有历史记录以来,1962年春季的一场大风就直接造成风蚀地表5~8cm的严重危害,当年为了保证农业生产,农民实施了3次播种,极大增加了农民工作量[2]。其次,草上出现沙化趋势,可利用面积在不断缩小。青海省是我国4大主要牧区之一,而土地荒漠化问题的出现和进一步发展必然会造成草场退化,产草量逐渐下降,放牧的草场面积急剧缩减,对当地牧区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再次,威胁水库发展,出现填淤湖泊的不良现象。青海省高寒区的水库建设较为困难,并且一般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集中于流沙分布地区,风沙活动强烈,水库中每年都会淤积大量的泥沙,不仅会填淤库容,还会严重损坏水库中的相关电力设置和机械设备产生,对当地水利建设产生不良影响。最后,淹没公路和房屋。沙尘淹没公路和房屋是土地荒漠化严重地区较为常见的现象,甚至一部分地区受到沙尘淹没的影响,不能及时播种、春灌和放牧工作,极其不利于当地农业的发展[3]。因此青海省相关部门必须加强重视土地荒漠化防治工作,进一步维护当地的生态平衡。

3青海省高寒区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对于土地荒漠化的预防和治理工作,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护原生态植被,并且在保护基础上积极建设人工植被,借助植被的防风固沙能力避免风沙严重侵蚀土地,相应地指导当地生态平衡的维护工作[4]。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土地荒漠化防治工作,一定要制定一系列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适当地减轻土地生产压力,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合理制定生产经营方针,细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布局,进而加强建设当地的生态系统,以建立良好生态牧区的方式,增强土地荒漠化治理实效,促使青海省高寒区生态建设得到更好的发展。

3.1应该封沙育苗

为了在荒漠化地区加强植被恢复建设,并且保护人工植被不会再遭受风沙的严重侵蚀,应该在大面积的风沙区适当地采取封沙育草措施,为恢复自然植被创造良好条件的基础上,以植物的遮挡降低风沙,进一步削弱气流运输的动力效果,降低风沙危害。一般情况下,在实施2个月以上的定沙工作后,显著提升了青海省高寒区的植被覆盖率,也适当地加强了生态建设水平,为土地荒漠化治理工作的良性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采用工程和生物固沙方式

采用工程和生物固沙的方式,简单地说就是借助较为先进的机械设备设置相应的机械沙障,降低风沙的危害性;而生物固沙则指应该结合当地气候和土地条件,适当地选择栽种相应的植物,进而借助植物的力量,保护当地的生态平衡。对于土地荒漠化地区较为常见的流动沙丘,应该先在其迎风坡设置沙障,削弱其风力运动作用[5]。并且采用植物的方式治理流动沙丘,不仅能够改变流动沙丘自身的和移动状态,还能够起到相应的改良土壤作用,值得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3.3造林固沙

具体来说,造林固沙工作就是在土地荒漠化地区人工种植乔灌草等抗旱植物,进一步拓展荒漠上植被的覆盖范围,为土地荒漠化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根本的保障。而对于相对平缓的土地来说,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引导农民直接进行造林工作,尽量选择易生长、生命周期较长的植物,保证其能够在贫瘠的荒漠化土地上生长。

3.4加强农村地区农田防护网建设

这是青海省高寒区治理土地荒漠化问题,保护农田的最后一道重要保障。所以在农田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农田防护林建设工作的重视,在保护农田的基础上逐步改善当地农田小气候现状,为农作物的健康成长创造较为适宜的生长环境,为青海省高寒区农田水利工作的良性开展创造条件,为当地农业的增产增收奠定基础。

4结语

综上所述,青海省高寒区的土地荒漠化问题影响青海地区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因此要改变当前现状,就必须具体分析当地荒漠化形成的原因,再结合分析结果制定优良的防御和治理对策,进一步提升青海省生态建设水平,在为人们创造良好生活条件的基础上,为青海省高寒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吴春芳.青海省土地荒漠化现状、变化及治理对策[J].陕西林业科技,2014(4)

2马顺虎.关于荒漠化土地生态治理试验示范项目实施的思考[J].青海农林科技,2015(1)

3吕爱锋,周磊,朱文彬等.青海省土地荒漠化遥感动态监测[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4(5)

4刘帅宾.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青海省生态服务价值研究[D].河南大学,2014

5李三旦.青海省防沙治沙生态建设对策研究[J].青海农林科技,2015(1)

作者:汪海蓉 单位:青海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上一篇:高考地理复习教学策略与思考 下一篇:土地整治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