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村里去……

时间:2022-07-31 10:37:50

今年7月底,按照省里统一要求,我被单位选派到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于寺镇扶贫,为期3年,挂职于寺镇副镇长、虎掌沟村党支部书记。17岁从家乡出来当兵前,我就是从农村工作队走的,那时叫“基本路线教育工作队”。现在重回农村,也算是画了一个圆圈。几个月的驻村经历,让我感触颇深。

赵老汉家的收支账

来到农村,很多事情都是我们在城市里不知道,并且无法揣测的。比如说,农民每年的实际收入多少?支出多少?在阜新县于寺镇虎掌沟村,看见一位老汉在院子里忙碌着,我便走了过去。老汉热情地邀请我进屋坐。我也想详细了解一下他家的收支情况。

老汉姓赵名守贵,72岁,妻张义花,69岁。两儿两女均已成家,老两口单过。赵老汉家有地10亩,种的全是玉米,年收入1万元左右。我请他一笔一笔地详细算了一下:

雇人和机器翻地、灭茬、打垄,每亩需40元;每亩地用化肥140斤,140元;玉米种子每亩平均45元;雇人播种,每亩需30元;雇人和机器收获,每亩需80元;雇人将玉米秸秆运回家每亩需30元;有人带着机器来家里脱粒,将玉米收购走,每斤需付0.035元的费用,好年景每亩可收获玉米1500斤左右,1500斤则需52.5元。每亩地玉米总计需要费用417.5元。

再来看收入。一斤玉米1元左右。10亩地玉米可收入1.5万元左右。扣除上述费用,好年景一亩地玉米可收入1000元多一点。赵老汉家10亩地,种玉米能收入1万元左右。赶上不好的年景,如果一亩地只能打500多斤玉米,一年就等于是白忙活了。

国家对农民每亩土地的粮食补贴和良种补贴近80元,赵老汉家10亩地可得近800元的补贴。

每一位村民过60岁以后,国家每月补助55元的养老金,据说要涨到70元了。这样赵老汉老两口每年可得1680元的养老补助。

家里养了一头猪,过年时可长到150斤左右,价值1000元左右。养了7只鸡,每只鸡养一年后的价值在30元左右,合计210元。

赵老汉自家有菜园。在种菜、吃菜的问题上,收支可忽略不计。

如此算来,赵老汉家全年收入在13690元左右。

我顺便问了一下,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种玉米?赵老汉告诉我:现在玉米的价格稳定,这些年总是在一元钱左右一斤。种玉米比种别的庄稼要省时省力,机器种,机器收,种下以后不用管,到时候收就行了。对能外出打工的人来说,可以腾出大部分时间去挣钱。“现在的人工钱多贵啊!”赵老汉如是说。

赵老汉家的支出情况如何呢?

电费:600元左右;有电抽水井,水不花钱。

一年需大米3袋,每袋125元,共计375元;一年需白面5袋,每袋105元,共计525元;一年需豆油10斤,60元。上述花费共计需要1560元。

衣服、鞋、帽基本不用买,用赵老汉的话说:现在化纤的衣服都耐穿,城市的亲戚把穿剩的给点,也就不用买了。也不总洗衣服,肥皂、洗衣粉用得不多,花不了几个钱。

最大的开销是随礼,一年下来,差不多要1万元左右。最多的一次随了500元的礼金。

还有一项重大的开销是无法预料的。赵老汉前几年得脑血栓治病花费3万多元,原来给报销45%,现在报销65%。妻子常年腿疼,老毛病,看不好了,只能在家里硬挺着。这里的人尤其是妇女,腿疼的特别多。据说是与经常起早下地干活儿,露水打湿了裤子,硬是靠自身的体温焐干有关系。

从上述情况看,赵老汉家的日常开销并不大。基本的生活需要算是得到了满足。然而,就消费结构而言,还是处于原始的较低级的阶段。平日里,老两口去过的最远的地方是三公里外的镇里。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净和土地打交道了。老两口一辈子没有去镇里的澡堂子洗过澡,尽管只需要10元钱的浴资,他们也舍不得。“10块钱买点肉回来,够吃好几天的”――这就是他们最基本的消费观念。什么时候都得留出来“过河的钱”,能省就省,能攒就攒,农村的日子就是这么过的。

如此低的收入,赵老汉家是否会有存款呢?我没有刨根问底,不过我相信,多少一定会有些。赵老汉一家无疑属于那种精打细算、量入为出的“正经过日子人家”。由此我想到,在这种勤俭的美德背后,是否隐含着一种“消费的惰性”呢?如何让这些普通的农民增加收入、攒更多的钱,从而跃升至更高层次的生产、流通、消费的循环,显然是新农村、城镇化需要面对的问题。

赵老汉感到欣慰的是儿女孝顺,感到高兴的是现在农村的政策好――“哪朝哪代,没听说种地国家还倒给钱的。”看着赵老汉那由衷的笑容,我的脑海中自然而然地浮现出了善良、淳朴、厚道等词汇。

变了味的人情风

进驻村里后,发现农村的人情风很盛。仅就年轻人结婚来说,前后要办上三次。第一次是所谓的“换盅”,第二次才是正式结婚,第三次则是生孩子的满月酒。一次该去随礼,另外两次同样得去。

在和镇政府新考录的一个大学毕业生闲聊时,我问他每月能攒多少钱,他激动地说:“攒什么钱啊?每月两千来块钱,还不够随礼的。”大小是个乡干部,请他是人家有面子,被请是自己有面子。用我们所在村村支书的话说:“半夜含着眼泪咬被角,都不能丢这个面子。”

作为村干部,他们同样为赶各种人情礼很忙、很累。他们较普通的农民认识更多的人,从乡镇政府到附近村屯,总是作为有头有脸的人被有头有脸的人请去参加各种红白喜事,说来有面子,其实很无奈。

大操大办人情风之所以盛行,原因在于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事主的心理是:你办我也办,花出去的钱要收回来。

较之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前,这种人情风现在有所收敛。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党员干部带头,不敢再大操大办了。但是,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尚需时日。严格限定请客的桌数,规定哪类事可办、哪类事不可办是非常必要的,有了这些“硬杠杠”,宣传、教育、引导才好进行。

农村居家过日子,诸如结婚、“老”人之类的大事,办上几桌酒席,也是沟通和加深亲情友情的机会。人情不能不讲,关键是不能让这种人情风变了味,单纯成为一种金钱意义上的进与出。

(作者系辽宁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驻村工作队队长)

上一篇:电子商务,征税or不征税? 下一篇:专票和普票、无票的税负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