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危机 第2期

时间:2022-07-31 08:55:31

水源危机 第2期

2012年12月31日,位于山西长治潞城市境内的潞安天脊煤化工厂发生苯胺泄漏入河事件。长治市通报称,泄漏在山西境内辐射流域约80公里,波及约2万人。山西省政府今年1月5日接到事故报告时,泄漏苯胺已随河水流出省外。

近年来,水污染事件多次发生。2011年,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境内一电解锰厂尾矿渣暴雨后流入涪江,造成涪江江油、绵阳段200多公里水体指标超标,影响沿岸江油至绵阳段城乡过百万居民正常饮用水。2012年年初,广西的龙江发生镉污染事件,河池宜州市境内龙江河段被污染,污水流至下游的柳江,威胁了柳州市的饮用水安全。

这些对于中国已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了。在过去的数年中,中国的大部分地区都开始为取得干净的水源而努力。中国在饱经长期的洪涝、干旱之后,今天无疑正面临一场严重的水源危机。

被污染的水源

水源浪费是中国最大的问题。工厂和城市排放了未经处理的污水和污染物进入中国的河流及湖泊,中国的环保部门已经指定了48个受到严重污染的主要湖泊,而在长江及黄河这两条中国最大河流的沿岸抽取的水样本中,其中有25%被发现污染过重甚至无法灌溉农田。自来水也都不完全是安全的,这是中国当局去年对于48个大规模环境紧急情况的反映而得出的结论。广泛的水污染造成缺水,这点在中国显得如此真实。

中国大幅度补贴水费,以维持低水价政策,使问题更加恶化。这个措施导致浪费的加剧。尽管中国在过去的20年中把水价提高了将近10倍,但价格仍然远低于世界市场价格,只是美国的一小部分。而世界经济危机只会使价格改革更加艰巨。对于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人口来说,水价是生死攸关的问题,“因为多数人无法负担起更高的水价,这使改革的执行更加困难。”

在中国全部环境困境中,对于生计和粮食安全的最大威胁可能是日益显现的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中国的淡水资源量人均2220立方米,只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多年来,中央政府专注于解决河流流量下降及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但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地下水的消失。

为了节约水以及保障粮食安全,研究者早就建议提高水资源利用,制定更好的水价政策以及合理利用农业水资源。2014年,当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和中线完工时,可提供地下水短期的恢复。

“可替代能源”伪命题

自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关注能源安全以来,中国政府也颇为注重实现中国能源的多样化发展。

当然,其中不乏严重警告的信号。在中国,“可替代能源”包括了水能和核能,而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这两者常常不属于该范畴。尽管风力涡轮机组装正在中国如火如荼地进行,但并非所有的新装机容量都会用于普通民生的电网。“可持续能源的供应商常常无法接触到市场,”世界资源研究所的高级助理张智康说,“如果你在中国经营太阳能或风能,却和电网搭不上线,那就没人会向你购买能源。”

《福布斯》最近的报告指出,多达30%的“风能资产”都缺乏与电网的充分联接。虽然说中国在可替代能源和能效问题上似乎已经颇有成就,但还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成果的量化数据大都是由政府本身提供。总的来说,在这些新兴前沿,总体趋势似乎还是值得肯定的。但说到国内的环境污染——这些与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情况就不那么令人乐观了。

“水质只怕每况愈下,”全球环境研究所的金嘉满说,“原因就是工业污染。”的确,中国的环境保护部关于环境状况的最新年度报告也承认,对中国七条主要河道的水污染治理的努力付诸东流。卫生部的数据显示,因环境污染致癌——包括胃癌和肝癌——的死亡率持续上升。有害气体笼罩在中国许多大城市的上方。

事实就是,尽管中国正在加大投资以刺激新兴绿色产业的发展,但在执行可能限制某些工业和经济活动的环保规章制度时,力度却远远不够。尽管中国的国家发展优先目标已经转变,但其政治目标依然如故。当经济利益和环保考量站在同一阵线时,发展变革的步伐之快可能会令人吃惊。但当二者相冲突时,经济利益最终还是会压倒一切。

苏晨根据《卫报》《福布斯》综合编辑。

上一篇:加强卫生士官诊治能力的培养,深化教学方法改革... 下一篇:时尚“一体机” 新年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