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O与政治的双重影述评

时间:2022-07-31 08:15:43

NGO与政治的双重影述评

NGO作为公民教育的学校,有助于形成民主政治发展所需的政治文化。政治民主化的文化基础是公民的民主意识,发达的NGO则是培养公民民主意识的重要条件。NGO的成员在自愿的基础上结合,为共同关心的事业走到一起。为水污染奔走、为农民工争取权益、为贫困人群捐助或者仅仅是为了交流对集邮、书法等等的心得,但是在这样的组织里,人们必须学会协商、学会平等相处,学会用民主的方式解决争议。中国是一个缺少民主传统的国家。只有从那些芝麻粒大的小事入手,学习如何以民主的方式生活,才可能逐步培养出民主传统,从而为整个政治体制的民主化奠定坚实的基础。NGO正起着培育民主意识的作用。

一、NGO对政治稳定产生消极影响

NGO的健康发展理应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但是由于其发展的初始阶段中不可避免的诸多问题,在一定情况下对政治稳定反而会产生消极影响。首先,西方国家利用NGOs向发展中国家输出其关于“良政”,“人权”的理论,向发展中国家输出西方价值观,作为兵不血刃的有效武器,动摇了某些发展中国家政府执政的基础。其中宗教渗透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国际NGOs在我国开展的活动中比较突出。以宗教色彩较为浓重的慈善组织为例,这些组织确实在中国的扶贫开发、社会福利、教育卫生等领域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这并不能成为他们利用项目培训等慈善活动对中国进行宗教渗透的理由。有证据表明,在云南进行乡村医生培训的美国国际专家爱心扶贫组织,在培训班的结业典礼上让学员们用唱圣歌的形式表达感谢之情。[6]这已经超出了普通意义上的扶贫帮困,而有假慈善事业之名进行宗教渗透的嫌疑。其次,来自发达国家的跨国性的NGOs及国内一些受到国外资金资助的NGOs沦为国际利用的工具,从事颠覆与分裂活动。目前一些极端势力与政府投机分子以NGO之名从事不可告人的活动:他们有的打着社会团体的旗号,以学术研究或慈善捐赠为掩护,以资助合作为手段,达到对发展中国家政治和文化渗透的目的;有的更进一步借NGO的援助之名行窃取情报之实,无偿的援助往往使一些发展中国家对援助外衣下的其他目的丧失警惕。正像已故的英国苏塞思克大学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戈登怀特所说,发展中国家的民间组织“现在已经被援助提供者看作是进行外部干预的一个合法领域,又被他们看作是不断进行国际管理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7(]P.59)

二、几点思考:培育和发展有利于维护政治稳定的NGO

从目前来看,我国NGO体系的发育还不成熟,其外部环境与自身水平都需要完善。最重要的就是从国情出发,结合实际情况来促进NGO的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的健康而充满活力的NGO。首先,应为NGO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重视发挥其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帮助NGO提高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为它们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其次,NGO自身应不断完善体系,增强社会责任感与法制观念,提高整体素质,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加强自律和诚信建设,逐步建立规范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机制。DeborahEade说“(NGO的)能力建设应该是促进改革公民社会的参与与民主程度。能力建设是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通过评估增强对受援组织活动的质量的改善,对机构的组织和运作能力的提高。能力建设一种目标,通过对环境的分析和目标的选择,以提高机构的决策能力,能力建设是一个适应变革的过程。”[8(]P.39-40)第三,政府应加强对NGO的管理与引导。NGO同政府的关系,是NGO最重要的外部关系之一。尽管国家体制存在着很多局限性,但国家仍是迄今为止最强有力和最有效的人类社会管理机制之一。政府要致力于建立与NGO的合作关系,减少冲突,通过建立完善的NGO政策法规体系,加强与NGO的联系与沟通,以此为目标和原则,对NGO进行扶持、培育并加强监督管理,引导其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最后,公民意识的培育和加强党的领导也是必不可少得。良好的公民意识将促进NGO的健康发展。NGO的发展既能促进社会生活的民主化,同时又依赖于社会生活的民主化意识和水平的不断提高。民主不光是一种政治制度,它也是生活方式的民主化。社会成员需要促进自己身边的事务民主化,例如,家庭生活、社区生活、工作单位管理的民主化。当我们有这些社会生活民主化的需求时,就要通过合法的社团组织去实现这一目标,从而推动社团的真正发展。因此中国NGO未来的发展,一定要解决社会思想的启蒙问题,也就是说,在价值观念上,需要建构公共意识、公益意识、公民意识和公德或法治意识。

作者:孙静 单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上一篇:社区文化中音乐工作者的实用性 下一篇:民俗文化与民族教育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