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税收形式下经济效率的效用审视

时间:2022-07-31 08:09:02

不同税收形式下经济效率的效用审视

【摘要】 征税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但同时也会带来效率的损失。文章在厘清了经济效率、超额负担、效用损失三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利用消费者效用函数来分析税收效率损失是否存在的问题,并分别从从量税和从价税的角度比较了部分征税与全员征税情况下效用损失的大小,从而得出结论:全员征税是既能获得财政收入,又不损及经济效率的最佳征税方式。

【关键词】 从量税; 从价税; 部分征税; 全员征税; 经济效率; 效用分析

税收是一把双刃剑: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税收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如果没有合理有效的运行体制或机制作为保障,税收也会带来效率的损失。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亚当・斯密在其著名的《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提出税收工作的确定、平等、便利、节省四原则,应视为税收效率最早的、较为系统的研究。19世纪末欧洲大陆以瓦格纳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提出了税收的国民经济原则,强调了减少效率损失的必要性。后以马歇尔为代表的英国新古典学派也将税收理论研究的重点转向了税收效率,首次详细地研究了税收可能带来的效率损失,提出了税收“额外负担”的概念。

一、经济效率相关理论概述

(一)经济效率的含义

效率原则是税收的基本原则之一,它既是衡量税制结构是否优劣的重要标准,又是评价税收调节效果的基本准则。它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国家用于税收方面的投入或耗用与所得在组织财政收入、调控经济活动和日常监督管理等方面的效果或成果之间的对比关系,集中体现了税收分配过程中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从不同的角度,税收效率有不同的解释。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分析,税收要有利于市场的发育和资源的有效配置;从经济机制的角度出发,税收要有利于经济机制的形成并保证经济机制的良性运行;从税务行政的角度考虑,既要求简化税制、节省征纳双方的费用,又要提高税务部门的工作效率。

经济效率作为税收效率的表现形式之一,旨在考察税收对资源配置和经济机制运行的影响状况,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要有利于资源的最佳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二是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最小,使税收的超额负担尽可能最小。

(二)经济效率与超额负担、效用损失的关系

超额负担是指政府课税给纳税人造成的除缴纳税款以外的负担,它是一个相对于正常负担或额内负担而言的概念。税收在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手中转移到政府部门的过程中,可能在两个方面给社会带来超额负担:一是资源配置方面的超额负担。征税一方面消耗私人部门的支出;另一方面又增加政府部门的收入。如果征税导致私人经济利益损失大于征税增加的社会经济利益,就发生了税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超额负担。二是经济机制运行方面的超额负担。如果征税对市场经济运行发生不良影响,干扰了私人对消费和生产的最佳决策,同时相对价格和个人行为方式随之变更,就发生了税收在经济机制运行方面的超额负担。

由此可见,从宏观的角度,经济效率的损失即表现为税收的超额负担;而站在微观的角度,由于税收的存在,消费者和生产者面临的价格结构发生了变化,而价格结构的变化又会对私人部门的经济决策产生影响,由此减少了征税前经济选择所能获得的经济福利,这种私人部门的福利损失或效用损失也就是税收带来的超额负担。因此,经济效率可以用超额负担或效用损失来衡量,即超额负担或效用损失越小,经济效率就越高,反之则越低。

二、不同税收形式经济效率的效用分析

从中国现行的税收政策来看,政府课税主要分为不征税、部分征税和全员征税三种方式。本文将以消费者的

效用作为衡量经济效率高低的标准,重点讨论不同税收情况下消费者效用的最大化问题。

根据我国现行的税收政策,不再缴纳农业税的农民可以被视作该情形下的一个实例,但政府不征税就意味着没有税收收入,国家财政收入将因此大幅度下跌。基于此,国家就不可能不征税。

接下来,本文将根据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与生产者的边际转换率是否相等这一条件来判断资源是否实现了优化配置,并将没有税收情况下消费者能达到的最大效用作为基数来比较部分征税与全员征税情况下消费者效用的损失,以期能够寻找到一个既能满足财政需要,又能最大程度减少经济效率损失的最佳征税方式。

(二)部分征税的情形下

由对称性可知,只对产品X或Y征税,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不妨假设政府只对产品X征税。根据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质,政府最终会将征收的税额作为一次性转移支付(T)再分配给消费者,消费者就相当于从政府手中获得了另外一笔收入T。另外,由于生产函数的规模报酬不变,产品Y的供给具有无限弹性,所以政府征税将全部由消费者来承担。

1.对产品X征从价税

设产品X的征税率为tx,且0

MaxU=XY (3)

St.PX(1+tX)X+PYY=I+TT=PXtXX (4)

当且仅当PYtX=t'Y时,?驻U''0-2=0,消费者无效用损失。而当PYt'X=t'Y时,也满足(MRSXY)''2=MRTXY,说明实现了帕累托最优。

因此,全员征税时,无论是从量税还是从价税,在预算约束线上找到一点同时满足消费者均衡与生产者均衡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即在全员征税的情况下,消费者的效用损失是有可能被避免的。此时,消费者没有效用损失,经济效率的损失也就为0,因而实现了消费资源与生产资源的综合配置帕累托最优。

事实上,我国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的增值税转型改革(生产型直接转变为消费型),其本质就是为了实现全员征税,降低征税带来的效率损失。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六种情形下消费者效用的比较,本文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与建议:

第一,在正常条件和没有政府税收的前提下,由于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等于生产者的边际转换率,消费者均衡点即是生产者均衡点,完全竞争均衡就是帕累托最优,因此不存在经济效率的损失。但政府不征税就没有税收收入,也就无法满足财政收入的需要,因而不是政府的最优选择。

第二,在政府只对经济体中的部分产品征税的情况下,无论是从量税还是从价税,不同市场参与者接受的相对价格会各不相同:消费者接受的是税后价格,而生产者接受的是税前价格。这样,市场均衡已不能再使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与生产者的边际转换率相等,故此时的均衡也不再是帕累托最优。由此说明,政府征税从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市场的有效性,带来了经济效率的损失,即使政府将税款返还给了消费者,这种损失依然存在。利用消费者效用函数的一般形式,本文得出,效用损失与征税率或单位税额的二次方成正比;再利用偏微分证明了效用损失是一个单调递增函数,且变化速度快于税收的变化速度。因此,为了尽可能少地损及经济效率,保持市场机制的有效性,税收政策、税收体制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应保持固定的模式不变。

第三,征税带来的效率损失是有可能被避免的。本文在简单经济模型的假设条件下推导出,在全员征税的大前提之下,若满足一定的必要条件,消费者的效用是不会因征税而产生损失的。由此说明,全员征税是一个既能满足财政收入的需要,又不损及经济效率的可行设想,与我国积极推行的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基本方向相一致,也基本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大力倡导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其他税种也可考虑列入全员征税的范围之内,进而全面推进我国税制结构优化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肖加元.税收效率思想发展演进及其前沿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1):69-73.

[2] 陈波,邢丽.应深入研究我国税收超额负担问题[J].财政研究,1998(12):29-32.

[3] 李森.试论税收经济效率的不同层次及其实现[J].税务与经济,2001(1):1-4.

[4] 马发骥,王顺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税收公平与效率原则[J].税务研究,2005(8):94-95.

[5] 郝春红.税收超额负担分析[J].税务与经济,2001(4):8-11.

[6] Bernard Salanie.税收经济学[M].陈新平,王瑞泽,陈宝明,周宗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7] 黎谊远.西方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8] 邵学峰.以公平促进效率: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税收理念[J].江汉论坛,2006(7):54-57.

上一篇: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的营业税政策机制研究 下一篇:高科技中小企业私募股权融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