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止吐在药物不良反应中的应用

时间:2022-07-31 05:13:27

穴位按摩止吐在药物不良反应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穴位按摩防治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引起的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 将68例应用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引起恶心呕吐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应用穴位按摩止吐,对照组应用一般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的治疗效果,并经统计学处理。结果 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 穴位按摩;恶心呕吐;护理

[中图分类号] R2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36-146-02

恶心呕吐是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在我院肛肠科病人术后应用中出现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常致病人胃脘部不适,不能进食,痛苦不堪。为了减轻病人因用药带来的额外痛苦,使病人的原发疾病能及早痊愈,我科于2008年1~12月对使用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引起恶心、呕吐的患者进行穴位按摩止吐,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12月在我院肛肠科住院、需要应用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并出现恶心呕吐的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其中35例作为观察组,33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静脉应用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均按其说明书的要求正确使用,在用药前均没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的临床表现及既往病史。

1.2方法

观察组: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双下肢平放于床上,医者站于病人一侧,用双手拇指端按揉患者左右侧内关穴和合谷穴各36次,再用掌根或双掌交叉重叠按揉其中脘穴,顺逆各旋转按揉36次,然后用手拇指端或拇指肚,分别按压患者左右侧足三里穴各36~72次,使其下肢有明显酸胀感为宜[1]。对照组:采取一般常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恶心呕吐的次数,吐出物的量、颜色、气味,监测其生命体征。协助患者取舒适,呕吐后及时倾倒呕吐物,予温开水漱口,必要时为其更换污染的衣被。应用放松技术,如深呼吸、听音乐等方法转移病人的注意力。必要时给予补液静脉支持、给予止吐剂应用等。处理后及时观察和记录其恶心呕吐的情况。

1.3分级标准

按WHO规定[2]恶心呕吐分为0~Ⅳ级。0级:无恶心呕吐;Ⅰ级:轻度恶心,呕吐1~2次,不影响进食;Ⅱ级:影响进食;Ⅲ~Ⅳ级:频发严重恶心,呕吐>5次。

1.4疗效评定标准[3]

根据恶心及呕吐的分级确定。①治愈:无恶心呕吐发生;②好转:恶心轻微,不影响进食,呕吐(1~2)次/日;③无效: 恶心,影响进食,呕吐(3~5)次/日或严重恶心,呕吐>5次/日。

1.5统计学处理

所用数据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χ2检验P

3讨论

呕吐是在神经支配下,膈肌、腹部肌肉突然收缩,胃内食物被压迫,经食道、口腔而排出体外。恶心是呕吐的前

兆。病人应用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发生恶心呕吐,是由于该药刺激了胃肠道周围神经而引起的。由于病人原发疾病、手术伤口出血等情况各不相同,每位病人术后应用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的天数也不相同,加上每位病人的个体差异,在应用该药期间,病人出现恶心呕吐的程度也各不相同,如果不在发生早期给予干预,易引起病人发生严重的呕吐,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失调等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对病人手术后的伤口愈合不利。为了促进病人原发疾病的痊愈、减轻因用药给病人带来的额外痛苦,我们采用穴位按摩来对恶心呕吐进行早防治。随着祖国医学在临床的不断应用发展,近几年来,穴位按摩防治疾病的事例已缕见不鲜。穴位按摩作为中医的外治法,能使人经络疏通、营卫通和、气血贯通、阴阳相对平衡,从而调整机体功能,使之产生外呼内应的功效,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1]。我们采用的内关穴,按摩后能宁心安神,理气镇痉;合谷穴按摩后能开窍解表,镇痛;足三里穴按摩后能调解脾胃,通经络,镇疼止痛,回阳固脱;中脘穴按摩后能化滞和中。几种穴位连续按摩可达到和胃降逆、防治恶心呕吐的作用。此方法简便易行,无成本,疗效好,无毒副作用,并且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护理质量,体现了科学化人性化的护理理念,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胡兴立. 按摩针灸治百病[M].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6:1,55.

[2] 白玉贤,吴谨,于燕. 欧必亭联用地塞米松预防化疗引起胃肠反应的疗效观察[J]. 中国肿瘤临床,2005,28(12):943.

[3] 代英波,马淑英. 心理行为干预对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08,10(13):158.

(收稿日期:2009-09-07)

上一篇: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82例分析 下一篇:30例首发肺外表现的肺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