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主导产业选择基准浅析

时间:2022-07-31 03:45:34

山西省运城市主导产业选择基准浅析

【摘要】主导产业的培育和选择是区域经济调整和起飞的关键,能否合理的选择主导产业基准会影响到主导产业选择方向。本文应用周振华三基准作为主导产业基准对运城市主导产业选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 主导产业 周振华三基准

进入新世纪以来,运城市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优势。但是随着省内其他城市的发展,运城市的经济发展还有明显的不足。升级、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选择合适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将是推动其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主导产业的选择发展和培育,可以被视为是运城经济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主导产业的基础情况分析

(一)运城市经济现状

根据运城统计年鉴查阅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12年全年生产总值1068.1亿元,同比增长7.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0618元,增长率为7.2%。2012年与2007年相比,这五年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171.1%。在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以及经济方式不断转变中,经济都取得了较大发展。其中农产品结构优化不断趋于稳定,工业生产依然快速增长,对地区的经济增长贡献处于核心地位,服务行业对经济贡献比重在不断加大。

(二)改革开放来运城市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7.0亿元,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491.8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399.3亿元,增长8.6%。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6.6%、46.0%和37.4%。2007年三次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1.3%、54.5%、34.2%。可以看出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第三产业所占比值不断加大,逐渐处于重要地位,初步形成一稳、二强、三趋快的发展格局。

运城地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中心地带,承东启西、贯通南北、辐射中原,毗邻关天经济区,是山西向东向西对外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与发展,运城市的产业结构已经发生重大改变,其中第一产业所占比值依然在增长,这与运城独特的资源和地理优势密不可分,第二产业所占比值虽然再降低,但对地区经济贡献依然处于重要地位,第三产业所占比值比率不断加大。2012年已经占到了37.4%。

虽然近年来随着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运城市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卓越成就,但是也应看到该地区的产业经济发展也面临了一些问题,主要资源禀赋优势没有得到应有发挥和利用,比如农业资源禀赋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现在化农业设备不够齐全还没有形成真正的都市现代化农业。再者,产业升级也不够快,劳动密集型行业和高新技术行业发展也不快,第三产业不够发达,总量比重提升不大,与周边城市相比规模较小。运城市经济发展要想打破各种瓶颈,维持长时期的高速发展,必须在不同阶段发展一些主导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撑点。不然,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就会失去后劲,不可持续,趋于停滞甚至倒退。因此选择符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主导产业,并且给予重点的扶持和培育,对运城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

主导产业是产业结构的核心和结构演化的主角,它的培育和发展通常被视为是一国和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实现经济起飞的关键。对于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国内外学术界已经有了许多研究。

(一)国外有关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研究

国外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研究的背景是国民经济,它隐含的假设了空间是均质的,忽略调了产业的空间因素。选择基准也主要体现的是国民经济主导产的的需求弹性高,生产率上升快、对其他相关产业的拉动和推动性强、资源禀赋优势明显等基础特性。

1957年日本的筱原三代平提出了选择主导产业的两个重要基准,即“生产率上升基准”和“收入弹性基准”。这两个基准的提出,使国家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可以通过这两个基准来筛选和确定主导产业,并且运用政府的产业政策促进其发展,带动整个经济增长。

1958年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提出了“产业关联度基准”。他认为产业关联度高的产业对其他产业会产生较强的前向关联‘后向关联、旁侧关联,选择那些产业关联度高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可以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二)国内有关区域主导产业的研究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区域主导产业的研究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证分析工作,丰富了区域主导产业理论。他们提出了很多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如动态优势比较基准、生产协调状态最佳基准、国际竞争力上升率基准、增长后劲最大化基准、效率基准、短缺替代弹性基准、可持续发展基准、瓶颈效应基准等。

经济学家周振华博士分析了传统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在发展中国家失效的原因,并结合了我国基本国情提出了三个基准假说,即:增长后劲基准、短缺替代弹性基准和瓶颈效应基准。

增长后劲基准是指从供给角度来说,应从整个产业的持续发展来考虑选择基准。以此为基准选择主导产业时,应重点扶持那些对整个产业体系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短缺替代弹性基准是指从需求角度来说,应考虑短缺情况下需求的灵活程度。以此为基准就要重点扶持那些具有无法替代的短缺性产业。

瓶颈效应基准是从产业之间投入产出的关系来说的,应该考虑产业关联中由于瓶颈制约的摩擦效应。以此为基准就要重点扶持那些瓶颈效应大的产业。

三、周振华三基准在运城市主导产业选择中的应用

基于增长后劲基准,我认为运城可以选择房地产业和旅游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的选择方向。随着运城被化为大关中经济带一部分,房地产业和旅游产业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将这两个产业作为主导产业能拉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基于短缺替代弹性基准,我认为应该发展教育文化产业业,交通运输业等。绛州鼓乐、蒲州棒子、面塑花馍、蒲剧等都是运城当地的特色文化产业。随着大西高铁的开通,对促进河东文化和当地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瓶颈效应基准认为应重点扶持那些瓶颈效应大的产业。通过招商引资积极发展重化工业,汽车配件,生物医药等产业。伴随着土地资源的紧缺,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以及建设生态城市的需要,当地需要整合一些低附加值,高污染的产业,不断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

因此,建议运城市应跳出现有的产业布局的框架,围绕建设黄河金三角地区率先崛起、文明和谐的工贸旅游中心城市的目标,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提升产业素质,优化经济结构,培育主导产业,抓好招商引资,推动运城市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

上一篇:关于新《保险法》不可抗辩条款的思考 下一篇:关于我国实行上市公司强制分红政策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