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息心电图J波在恶性心律失常预测中的应用与分析

时间:2022-07-31 03:34:38

静息心电图J波在恶性心律失常预测中的应用与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静息心电图J波在恶性心律失常预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经心电图检查有J波存在的无器质心脏疾病的156例患者进行研究并选取同一时期来我院健康体检的152例经心电图检查无J波的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使用日本光电9130P同步十二导心电图机对患者实施监测,观察两组患者心电图J波、ECG各项参数指标。结果 观察组156有J波存在的无器质心脏疾病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作率为12.18%,对照组152例健康人员恶性心律失常发作率为0%,两组差异P

关键词:静息心电图;J波;恶性心律失常;预测;应用分析

恶性心律失常是在极短时间内出现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患者晕厥甚至死亡。传统临床预测与诊断常见的方式有:Lown分级、运动试验诱发、生理检查以及心室晚电位等[1]。近年来随着无创心电图技术的改善,逐渐发展出了一些新型预测指标和方法。本研究探讨了静息心电图J波在恶性心律失常预测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经心电图检查有J波存在的无器质心脏疾病的156例患者进行研究并选取同一时期来我院健康体检的152例心电图检查无J波的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性84例、女性72例,年龄在20~55岁,平均年龄为(42.69±5.77)岁,患者均存在不同症状的基础疾病。把观察组患者按照J波存在大小分成两组A组、B组。其中A组患者80例、A组患者J波均>0.1 mv,宽度>0.02 s;B组患者76例,B组患者J波均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心电图检查无J波的健康人员均采用日本光电9130P同步十二导心电图机对其实施心电图检测。取两组受检者平卧位,引导患者肌肉放松,保证检查患者安静,患者呼吸平稳,在检测过程中严禁患者自行移位以及讲话。女性人员将上衣去除,把皮肤擦拭干净,对试电极安放部位使用75%的酒精进行擦拭,保证受检人员皮肤和电极良好接触,在患者胸口部位贴上电极,检查完毕之后将受检人员皮肤处的导电液体擦拭干净。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受检人员恶性心律失常发作率。把存在J波表现的观察组患者按照J波大小分为两组A组与B组,观察J波大小导致的恶性心律发作率[2]。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受检人员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 经研究后发现,观察组156有J波存在的无器质心脏疾病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作率为12.18%,对照组152例健康人员恶性心律失常发作率为0%,两组差异P

2.2 J波大小与恶性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 经研究后发现,观察组中的A组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作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见表2。

3 讨论

恶性心律失常是导致患者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3]。因此在临床上及时预测、诊断与治疗对保证患者生命安全非常重要。

心电图ECG指标中的J波是QRS间期和ST段之间的连接点,主要表示为患者心室去极化结束、复极化开始,J点抬高为穹窿状,被称作J波。有学者经研究后指出,J波是因为瞬时外向钾电流突然增加导致出现早期负极导致,在临床治疗中容易因其折返性而导致其恶性心律失常[4]。因此说明J波出现与恶性心律失常有密切联系。但是研究也发现,并不是所有J波均为患者存在恶性心律失常疾病,所以在临床预测和诊断中要按照患者病情、家族病史、血液生化检测、体格检测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综合预测和诊断。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156有J波存在的无器质心脏疾病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作率为12.18%,对照组152例健康人员恶性心律失常发作率为0%,两组差异P

综上所述,恶性心律失常与J波显著联系,在临床诊断中可以作为预测恶性心律失常的参考指标。除此之外,J波大小与恶性心律失常有密切联系,亦可以作为诊断恶性心律失常的标准。

参考文献:

[1]李洁芳,万继荣,方志松,等.113例急性心肌梗死心率变异性与恶性心律失常相关性的研究[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2,31(3):281-283.

[2]韩凯,曹中兴,孙魁,等.微伏T波电交替监测对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J].山东医药,2014,(27):28-30.

[3]张由建,张晓,范卫东,等.J波、fQRS、Tp-ec对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J].医学与哲学,2013,34(12):37-40.

[4]王建军.缺血性J波预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0):754-755.

[5]张媛,陈元禄.T波电交替及心率变异性对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2,18(1):59-62.

[6]张萍,邹长林,黄伟剑,等.Tp-Te间期和QTd在预测冠心病恶性心律失常中的价值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3,42(3):94-97.

上一篇:关于老年病教学的再探讨 下一篇:高频超声波治疗肩周炎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