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高效,从学生立场开始

时间:2022-07-31 03:18:05

追求高效,从学生立场开始

摘 要:教学活动的关键在学生的“学”,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挖掘出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自主积极的参与,发挥出教学活动的最大效益。

关键词:巧妙导入;有效互动;拓展延伸

中学历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也是每一个历史教师所追求的。教学活动的关键在学生的“学”,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挖掘出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自主积极的参与,发挥出教学活动的最大效益,这样的教与学才是科学的。广大教育者应以学习者为本位,充分发挥历史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运用多变的教学方法,展现具体翔实的历史事实。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类社会在政治、经济、生活与文化诸方面的变迁,体验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渊源与当下发展的价值,认识世界历史不断前行的趋势,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巧妙导入,做足凤头的功夫

精彩的导入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历史知识与学生世界之间隔着一扇窗。新课伊始,教师应艺术性地打开窗户,让学生的已有认知与教学内容实现完美对接。妙趣横生的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视线一下子就能转移到教学内容上来,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有经验的历史教师总能根据教学内容的设计,借助于巧妙的导入环节,展示出历史课堂教学的张力,提高教学效率。

名人名言是一座座历史的丰碑,思想深邃,语言凝练,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收集一些名言名句,随手拈来运用到课堂教学的导入中,融智怡情,深得学生的喜爱。教学《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这部分内容前,我首先和学生一起诵读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引领学生交流讨论,名言中蕴含的思想与古代哪个学派的理念不谋而合?唐太宗的哪些措施反应了他的思想?这句名言流传千古,给后人以怎样的启迪呢?学生暗含着新的学习期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言,学生耳熟能详,也彰显着历史课堂的人文性,是课堂导入的好素材。

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形式丰富多彩,可以展示几组形象生动的图片,可以和学生一起欣赏主题鲜明的乐曲,可以讲讲引人入胜的历史小故事,还可以借助于社会生活中热点问题的探讨,引入新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合理选择,一锤定音。真正做到,课伊始,学生趣亦浓。

二、有效互动,倡导多感官参与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学会与教师、同学共同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与讨论,能够积极汲取他人的正确见解,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说,学生听,线性的信息传递的形式单向,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被忽略。教学活动的最高境界是能够促进学生在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新的课程理念倡导互动、多元的学习方式,鼓励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个体间才能碰撞思维、生成智慧、团结协作、互相影响与促进、共同提升。

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丰富,史实与论点相融合,可操作性强。教师应把单元要求与课时目标相结合,采用读一读、想一想、算一算、写一写等学习形式,让学生讨论交流,主动构建认知体系。教学“人类迈入电器时代”这部分内容时,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初步体验到电力的广泛运用,提炼自己所需的学习素材。然后进行小组内的合作探究、交流与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表现在哪些方面?算一算西方科技成就领先于世界的时间。其中可以穿插讲一讲爱迪生、贝尔、莱特兄弟相关发明的小故事,看一看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创新方面的视频、图片,再现历史画面。鼓励学生依据教材,针对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辩论,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活动式的教学,学生自主探究、自我评价,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本清源,历史课程的学习已经成为自我认知的需要,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三、拓展延伸,科学整合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总是以教材为本,单单凭借着教材,让学生了解历史。这样,学生的思维常常被圈在课本中,思想也就比较局限。为了让学生能够高屋建瓴,对历史知识有一个总体的认知,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与延伸,利用、挖掘多种课程资源。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向课外,增加其知识面,培养其求异思维。尝试着建立开放的、充满活力的历史课程。

适当的拓宽、加深历史教学的领域,可以有效地突破历史教学的重点。教学“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拓展相关联的内容,运用图片、影像等媒介,播放介绍苏联的新经济政策,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知识的短片。还可以引导学生上网查阅1936年新宪法颁布实施的背景,了解人们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这些内容的涉猎,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了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多维贯通,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应立足于课堂,着眼于课外,多开展参观、调查、访问等活动,鼓励学生到图书室或互联网查阅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表达个性化的认知。

叶澜教授在《什么样的课算是一节好课》中指出,一节真正的好课应该具有生成性、有待完善性、高效性等特质。只有教师的教基于学生的立场之上,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活动才能优质高效。

参考文献:

[1]叶澜.什么样的课算是一节好课[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5(11).

[2]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开明出版社,2001-12-01.

(作者单位 江苏省东台市五烈镇廉贻中学)

上一篇:高中英语的有效教学 下一篇:让兴趣领着孩子“长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