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时间:2022-07-31 03:06:14

注重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困此,在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阅读基本训练,它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由此可见,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手段。那么,怎样指导朗读呢?

1.教师的示范朗读,可以融情于声,把书面语言变为口头语言,并声情并茂地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与听录音不同,教师可根据教材的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在读时给学生以提示、暗示,或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如《观潮》,潮来了“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教师用绘形绘色的朗读,让学生感到这的确是“天下奇观”啊!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

2.朗读教学也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逐步提高要求,第一步朗读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认识语言,利用具体的形象思维从感性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知文章的结构材料和词句。第二步朗读可结合学生初读时候的直觉,抓住一些典型词语,引导仔细揣摩,品味其中的妙处,力图使优美的文字,传神的标点,变换组合的句式、句型进入学生的听觉、视觉,使之赏心、激趣、动情。这一层面的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读悟相融,得到情感提升。当然,年级段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低年级小朋友可以有感情的朗读《小小的船》,但他们不可能读出《船长》的惊险、紧迫。教师在指导时要根据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规律,考虑到学生在各个年龄层上表达能力的差别,给予适当指导。另外,在对学生朗读进行评价时,也要逐步提高要求。

3.教师指导要“精”,学生的练习需“多”。学生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基本上把握了朗读的方法、技能,此时,应把读书的权利还给学生,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练习。教师精心指导学生朗读,需找准文章中作者的情意点进行训练。这样既节约时间,又指导到位,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例如在教《在大海中永生》一文时,教师先让学生听录音,听过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一个字说出作者的感受,学生一下子就找出了“痛”字。这样文章的情意点便找了出来。这时,老师告诉学生:文中的景物都蕴涵作者的这份情,再让学生读痛心之情。学生都能准确地把握住文章的基调,读出呜咽之声,痛心之情。学生得法勤奋练习,朗读水平提高一定很快。

总之,在朗读训练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情发于心间,又能溢于言表。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有着非凡的魅力。“以读为本”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同时,晓解“读”的要义,寻找朗读指导的全新对策,也就成了现代阅读教学亟待探究的焦点。我相信经过我们每位重视语文教学的老师潜心努力,充满“情感”的课堂朗读定能在学生、老师和作者这三者之间的心灵架起一座缤纷的虹。

作者单位: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城内一小

上一篇: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交往能力 下一篇:如何发挥图书馆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