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教学理念 培养创新思维

时间:2022-07-31 02:01:42

更新教学理念 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时展的要求,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方向。因此,我们必须以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以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去开创教育的未来。

一、更新教学理念,树立创新思想

多年来,一直存在“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倾向。一节课里,老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沉闷地听,机械重复地训练。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评价一节课效果好坏,主要是看这节课里老师是否把知识完完全全地传授给了学生,却很少认真地思考过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否得到了发展。这种应试教育的教学思想根深蒂固地影响着老师们的教学观,也影响着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更新教学理念,树立创新思想。

对于小学生而言,创新主要是指在学习活动中独立思考,产生新设想、新方法。教师要改变把教学仅仅当作传授书本知识的狭隘眼界,把教学当作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例如,我在教学“认识平面图形”这一内容时,设计这样的开放型题:“用小棒摆出长方形,比一比,看谁的摆法多。”于是,有的学生用六根小棒摆出一个长方形,有的用八根,十根小棒摆出一个长方形,有的用更多的小棒摆出含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组合图形。

二、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倾向。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多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引导学生自己来析疑、解疑。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新课导入时,我总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教学“能被2和5整除的特征”时,我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只要你能说出一个数,我就知道它能否被2或5整除。”出于强烈的好奇心,学生都抢着说出较大的数,力求难住我,当我都准确迅速地判断出来后,学生的好奇心就转化成了求知欲,纷纷问教师:“为什么你能判断得又准又快呢?”很想了解其中的奥妙,从而主动地学习了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有的学生还提出了“能被3、7、9、11、……等整除的数是不是也有特征呢?”的问题。可见,学生的创新意识顿时萌发。

三、创设平等、开放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传统教学中,老师问学生答是常用的教学形式,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让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一个答不上再继续问下一个,答对了,就算全班都懂了。其实,这样的一问一答并不意味着所有学生都懂了,也不意味着此问题就这一个答案。因为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发言的机会,纵使有不同的想法也得不到老师的肯定或否定,只好放弃了。这种强制、封闭的教学限制了学生个性和主体性的发展,长此以往,容易养成学生一种服从、保守、循规蹈矩的人格特征。所以,我在教学中尽量减少整齐划一的要求,对同一个问题注意用“谁还想说”“谁还有不一样的方法”等话语鼓励学生大胆发表独立的见解、勇于创新。因为,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运用的策略也不尽相同。我们要善待新奇的想法,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比如在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有一道例题:15-9=?,我鼓励学生探求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的学生用破十法,先算15-10,再算5+l;有的拆减数,把9拆成成5和4,先算15-5,再算10-4;有的利用学具小棒,一根一根去数来减。

又如,在教学“通分”时,为了让学生比较3/4与5/6的大小,有的教师预先设计如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3/4与5/6的分母一样吗?能否直接比较大小呢?(2)能将3/4与5/6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吗?应以什么数作为公分母?这样提前引导、指令,使学生亦步亦趋,毫无自主探索的权利可言,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我放手先让学生自主思考、探索。学生的思考策略趋于多样化而富有个性:(1)化成小数比较。(2)用折纸比较。(3)化成同分母的分数比较。(4)化成同分子的分数比较。(5)借助1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交流、比较、小结,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形成的个性经验在交流中上升为智慧经验,进而学会了创造。

总之,要创设平等、开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不守旧于框框,不拘泥于形式,要有独到创见。

四、加强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思维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因此,教学中要加强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既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又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我在教学“分类”时,让学生将带来的物品(如萝卜、胡萝卜、马铃薯、葱、蒜、苹果、香蕉、雪梨等)分类,想怎样分就怎样分。大部分学生按水果和蔬菜分成两类,其中有的学生将西红柿分在水果那一类,他们认为,西红柿是可以当水果吃的。少数学生还能按这些物品是否长在地里为标准来分类:如萝卜、胡萝卜、马铃薯是长在地里的,苹果、香蕉、雪梨是长在树上或树茎上的等等,分类方法多样,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上一篇:优化教学中的七种激趣法 下一篇:浅谈“新课改下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