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人生发展教育初探

时间:2022-07-31 12:07:3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人生发展教育初探

人生通常面临三大抉择:求学,求职,求偶。职业是人的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重要的人力资源,其就业是关系到个人前途和全社会发展稳定的大事,大学生就业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当今,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个时髦的话题,许多大学开设了相关的课程或是专题报告与讲座。职业生涯规划成了众多大学毕业生关注的热点之一。但不少大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确切含义,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程序,缺乏进行规划的具体技巧。不少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或冷眼相对,或茫然无所适从,或使规划流于形式,或不顾主客观条件任意随自己的兴致来“规划”,这都会导致职业生涯规划的应有作用不能充分发挥。笔者写下自己在指导本校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的一些感受和想法,以期方家指正。

一、目前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理由

笔者第一次给学生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人生发展》的讲座时,用多媒体投影出示问题:“你的大学生活?”很多学生显得茫然和诧异,他们根本没有好好思考和规划过自己的大学生活。我又提问:“How to be yourself?”他们的表情告诉我,还没准备好答案。学生的反应表明了目前众多大学生对职业生涯的主要困惑: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想干什么?适合干什么?不知道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不了解自己所学专业未来的发展状况?不了解到哪里找工作?不知道现在该做什么?不知道是否应该升学?考研?出国?工作……

困惑的产生,有其客观的背景和学生主观的原因。这些原因也正是我们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理由。

1.高等教育逐渐普及,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而城镇就业总量远超过提供的岗位数,出现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高校毕业生面临结构性就业难题。在就业市场中,毕业生由于对职业规划、自我包装、面试技巧等基本常识和信息比较陌生或者知之甚少,加之不能正确地评估自己,缺乏择业经验,在择业时面对社会的人才需求信息不知所措;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职业选择更加艰难。这不仅对毕业生本人造成了就业障碍,也造成了人才的闲置和浪费。

2.高校教学模式转型,呼唤新的教育管理模式

传统的学校教育实施的是指定、计划教学模式,学生以稳固的班级、专业和年级为单位进行学习和生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校实行的是以集体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管理模式。近年来,各高校顺应社会发展,不断推出学分制教学改革,由学生自主选课,安排学业进程,增强了学习的弹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班级等集体概念逐步淡化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缺乏集体的激励与约束,自我成长和成才意识未形成,学生的职业素养隐患已经出现,这将对未来的就业形成障碍。因此,我们必须引入以学生个体成才和发展为基础的新的教育管理模式。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无疑能为学生的就业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3.大学生独立能力差,素质提升需教育跟进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目前大多数家庭缺乏对独立教育的理性思考,对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存在不同程度的溺爱,从而形成了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高校在校大学生独立能力差的普遍现象。大学生进入高校后,仍脱离不了家长的呵护。高校教育管理也在较大程度上缺失独立教育,这使许多大学生存在“成年未成人”现象。 因此,大学要和家长一起,把培养大学生的独立能力摆在第一位,把大学生培养成经济和生活上独立的人,发挥高等教育应有的作用。

4.大学生职业辅导滞后,生涯规划意识要加强

西方发达国家一直比较重视职业生涯的设计,许多国家的学校教育中很早就有职业设计辅导这一课程。美国学生在高中时,专家就给他们做职业兴趣分析。十几岁的孩子职业兴趣并没有定型,但通过职业日、职业实践活动,可以根据其显露出来的特征进行有效引导,达到以兴趣定职业的目标。相比之下,我国高中生在懵懵懂懂时被分为文科生和理科生,上大学选专业也很少考虑到其职业兴趣和能力倾向。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设计也不够重视,大部分学生根本就不知道有职业生涯规划这回事,更不用提做一份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了。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谋求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就应改变当前的就业指导形式,力求使职业辅导重心前移。

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要重视大学生的心态调适

职业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从事的以获得物质报酬作为自己主要生活来源并能满足自己精神需求的,在社会分工中具有专门技能的工作。职业是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经济状况、文化水平、行为模式、思想情操的综合反映,也是一个人的权利、义务、职责,从而也是一个人社会地位的一般表征。不同的职业,通常意味着不同的发展机会与空间,也决定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它影响着个人事业的发展,影响着个人的家庭幸福感,影响生命质量和人生的满意度。

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拥有称心的职业。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推进和高校改革的深化,大学生不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当前,“选择职业的恐慌”已经成了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有些大学生因为多次求职的失败经历和在职场中的挫败,对个人前途和未来感觉渺茫。还有一些大学生对自己就读的大学感觉不理想,不去积极努力地改变现实,而是去抱怨、放任自己,消极对待学业和生活。

笔者在大学生生涯规划辅导实践过程中也切实体会到:大学生的心态调适是生涯规划指导的基础。笔者在生涯规划辅导中为学生讲了两个故事:一是《打好你的每一张牌》。故事讲艾森豪威尔,年轻时常和家人一起玩纸牌游戏,有一次因运气不好发脾气,他母亲教育他:“人生就和打牌一样,发牌的是上帝。不管你名下的牌是好是坏,你都必须拿着,都必须面对。你能做的,就是让浮躁的心平静下来,然后认真对待,把自己的牌打好,力争达到最好的效果。这样打牌,这样对待人生才有意义!”他一直牢记母亲的话,最后成为美国第34任总统。 二是拿破仑・希尔说的一句话――“记住:你唯一的限制就是你自己脑海中所设立的那个限制。”一句话,可以改变你的观念,但无数个行动,才能改变你的命运。两个故事都是谈心态调适对成功的重要,对学生们的触动很大。

因此,生涯规划辅导中要加强心理咨询,及时帮助学生调整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的求职心理素质。通过就业心理指导,使学生对就业有良好的心理准备,有正确的就业心态,及早克服就业心理上的问题和障碍,避免走入就业心理误区。大学生需要对所处的社会环境进行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弄清当前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树立积极进取、善于务实、敢于竞争的就业心态,使自己的职业理想更切合实际,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理想的职业。

三、对职业生涯规划内涵和过程的把握是辅导重点

大学生怎样让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怎样让人生更有意义、更具价值?需要精心地规划。让大学生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确切含义,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有足够认识,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程序等,是我们在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中要把握好的重点。

1.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

对于“职业生涯” (又叫“生涯”,career),目前得到普遍认可的是美国生涯理论专家super(萨帕)的观点。萨帕将职业生涯定义为:“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变方向和历程,包括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类型。它也是人自青春期至退休之后一连串的有报酬或无报酬职位的总和,除了职位之外还需要包括与工作有关的角色。”

萨帕认为,生涯是个人终其一生所扮演角色的整个过程,生涯的发展是以人为中心的,只有个人在寻求它的时候,它才存在。萨帕的生涯发展理论是用动态的观点来看待一个人进行生涯选择的历程。其基本假设为:生涯发展是一个终生的过程,生涯发展乃至职业生涯辅导方案应该依据个人在一生中各阶段的需求而设计。他认为,生涯发展可分为五个阶段:成长(出生到十四、五岁)、探索(十五到二十四岁)、建立(二十五到四十四岁)、维持(四十五到六十四岁)和衰退(六十五岁以上)。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2.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绝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达到与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可以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成功的机会;可以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等。事实表明,大学生毕业后无目的、无规划的盲目就业,将影响他们的长远发展。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大学生进入社会前应做好的关键一环,理应得到我们社会各界,尤其是大学生自己的重视。

3.大学生生涯规划的特征

独特性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最重要特征。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路径。大学生应首先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不是学校加在个人身上的实施方案,而是源于自身发展的需要,结合社会发展,并依据现实条件和机会所制定的个人化的方案。

开放性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二个特征。对于在校大学生,他们还未接触社会,对社会、职业的认知和个人的决策能力水平非常有限,更难以独自完成职业生涯规划。因此,我们应帮助大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的开放性,以开放的心态来进行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开放的环境中主动寻求社会和学校等多方面的辅导和帮助。

终身性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三个特征。职业生涯规划不同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规划,它不是阶段性的的规划,而是贯穿于人的职业发展过程,它与个人的职业共存,贯穿生命的始终。因此,我们应帮助大学生认知职业生涯规划的长期、持续性,改变传统的静态的制订计划方式,着眼于长远的未来,从人的一生的职业发展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

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是进行科学评估和决策的过程,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按照职业生涯设计的流程,认真做好每个环节。对于大学生来说,由于其认知水平的局限,需要在专业人员的辅导下,科学有序地进行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生涯规划基本要素是知己、知彼、抉择、订立目标、行动。具体步骤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就是对自己作全面分析。通过自我分析,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这是实施生涯规划的重要一步。自我评价主要包括对自己的兴趣、特长、个性、能力、情商、思维方式、道德水准以及社会环境中的自我等予以详细了解。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者要帮助大学生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我想做什么、我适合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应做什么、我自己拥有什么(What I have?)”进一步认识自己,了解自己。通过学生对个人的身心特点分析、自我优势分析、局限性判断来进行自我评价,以达到对自我及其适应职业的判断。

⑵环境评估。环境评估,主要分析内外环境因素对自己生涯发展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社会的快速变迁,科技的高速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对个人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自己在这个环境的地位、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以及环境对自己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等。生涯机会的评估对临近毕业的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将产生重要的影响,生涯评估不当,将使大学生的预期与现实不吻合,造成职业选择的迷茫和困惑,不利于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

⑶目标确立。对于学生个人来说,职业生涯的路线和目标的确定不是一步完成的,它大体包括:求学期间职业理想的萌动与职业的认知,职业目标的初步确立,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毕业时职业信息的收集、筛选和运用,就业协议的签订,从业后职位的选定以及职业流动和岗位迁移等。大学期间,专业辅导人员帮助学生设计和调整职业生涯目标的工作,只是奠基性的,但这种奠基性工作却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实现人生理想的第一步,甚至有益于一生。职业生涯目标包括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长期目标一般是以后职业规划的顶点,或较高点,但要细化至具体工作。短期目标设立一般是素质能力的提高。

⑷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行动计划是指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工作、训练、教育、学习等方面的措施。行动计划由长期和短期两部分组成。长期计划类似人生目标,它的实现有众多不确定因素。大学生应根据自身实际和社会发展趋势,不断地设定新的短期可操作的目标。在短期目标的设定中,大学生需要在长期计划下,面对众多信息选择出适合自己的信息,逐步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⑸评估与修订。职业生涯规划是长期持续的过程,具有发展性。要使生涯规划行之有效,就必须不断对生涯规划进行评估与修改。其修改的内容包括:职业的重新选择,生涯路线的选择,人生目标的修正,实施措施与计划的变更等等。

上一篇:高校体育投入到社区体育服务中推动社区体育改... 下一篇: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设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