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书医母,15岁少年演绎现代版“沉香救母”

时间:2022-07-31 10:58:51

写书医母,15岁少年演绎现代版“沉香救母”

电视连续剧《宝莲灯》讲述了一个感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神话传说,主人公沉香救母的种种艰难经历使他成长为一个顶天立地、情义并重的大英雄,沉香救母由此成为国人弘扬传统孝道美德的《圣经》。在安徽合肥,有一名文静内向15岁少年,为了对重病中的母亲发起绝境拯救,两个月竟然写成了15万字的魔幻小说,并出版发行,演绎出了孝感动天的现代版“沉香救母”。

母子连心,家贫难敌爱暖心

2007年6月15日,曹蕴涵在学校“意外”地收到一个包裹。他纳闷地打开一看,顿时惊呆了:原来是北京出版社寄来的,他的小说终于出版了!看着手稿变成铅字,他又惊又喜:终于可以写书为疼爱他的妈妈治病了!

曹蕴涵出生在安徽庐江县金牛镇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1996年,他4岁那年,妈妈左敦平因患高血糖贻误了治疗时机,患上了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并发症,成了家里名副其实的“药罐子”。虽然以前家里的日子过得不宽裕,但全家人其乐融融,可现在宁静的生活却被打破了。为了方便左敦平就医,曹家把大儿子交给奶奶照看,带着小儿子曹蕴涵搬到了合肥,租住在南门近郊,小蕴涵在六十一中学附小借读,全家人靠爸爸打工来维持生计。曹蕴涵从小就爱看历史名著、爱临摹书画,家里没钱买,爸爸便常带他去旧书市场淘书,5元钱能买十几本。

在曹蕴涵的心里,妈妈一直是最疼爱他的人。

因为家境贫寒,左敦平为了增强儿子的体质,经常“克扣”自己的药钱,甚至还偷偷地变卖了首饰和头发。在当时,鸡蛋已经是他们罕见的“高级”补品了!小蕴涵非常懂事,每当妈妈把喷香嫩白的鸡蛋送到他碗里时,他都央求妈妈同吃。左敦平总是微笑着说:“乖儿子,妈妈的那份留着呢,快吃完上学去吧!”然而,小蕴涵却不经意间发现了这个秘密。一个周末,小蕴涵一觉起来,突然听到灶间有细微的响声。他透过门缝一看,发现妈妈端着空碗,细细地舔食完蛋壳上的蛋白,就着开水把蛋壳嚼碎又咽了下去。小蕴涵惊呆了!感动交织着愧疚的泪水漫过了他的眼眶……他猛地推开门,用力地夺过碗,大声问道:“为什么骗我?我再也不吃鸡蛋了!”左敦平的心底掠过一丝悲凉,她抱住儿子轻声地说:“你看,鸡和鸭子吃小石子和细沙能助消化,妈妈吃蛋壳也是这个道理啊。”此后每次吃鸡蛋,小蕴涵都坚持和妈妈分享,两人常常推让到鸡蛋都凉了。最终,小蕴涵争得了剥蛋壳的“特权”,每次他都最大限度地多留些蛋白给妈妈。

由于买不起好药,左敦平的身体越来越差。为了贴补家用,小蕴涵的爸爸不得不打两份工:白天在汽车修理厂打工,晚上去旅社值班。然而逐年增加的医药费,还是使这个贫寒之家越来越难以为继。

2005年12月,左敦平再次发病。为了省钱,她让家门口的小诊所帮她输液。那天,她要连续吊3瓶药水。因为用来焐手的水瓶凉了,她便随手放在了桌上,谁知专心复习功课的蕴涵并没留意,换药时竟然将那瓶水当作药瓶挂了上去。不一会儿,左敦平就大汗淋漓、脸色青紫、呼吸困难,即将休克。蕴涵急忙拨下针头,鲜血都溅到了身上。他大声哭喊着向邻居呼救。经附近的一家大医院抢救,左敦平才转危为安。蕴涵用拳头使劲捶着大腿骂自己不中用,差点儿害死了妈妈。

就是在医院这个冰冷的晚上,左敦平萌发了自杀的念头:我的存在只会给贫弱的家庭雪上加霜……她偷偷地拔掉了输液针头,静静地等候死亡的来临。真是母子连心呐!那天晚上,蕴涵心里总是七上八上的,他只打了个盹,就回到了病房,及时制止了悲剧的发生。他一遍遍地苦劝道:“妈妈,生命是自己的,只要肯拼搏,没人能拿走。只要您有一口气,我们就是一个完整幸福和睦的家呀! 2008年,我还要打工挣钱带您去北京看奥运呢……”蕴涵跪在床前冰凉的水泥地上,深情地给妈妈唱起了《宝莲灯》中那首撼人心魄的歌:“天上下凡三圣母/ 生下沉香和爹住/沉香哭着去寻母/ 天兵天将天兵天将挡不住/ 我是娘的全部/ 娘是我的全部/ 娘痛苦我就不幸福/ 娘痛苦我就不幸福……”左敦平泪如泉涌,欣慰地抚摸着儿子的脸,慢慢地,她的思想绕过了这道弯:“如果我弃父子俩而去,他们所有的付出岂不是付之东流?”想着想着,她感到一股力量涌遍了全身,嘴角露出了久违的笑意。她与儿子击掌为誓:一定要努力活着!

出走打工,50元血汗钱圆母亲生日梦

虽然这次有惊无险,但左敦平住院用光了家中所有积蓄,腊月二十九出院时,家里竟连一粒米都没有了。看到此情此景,曹蕴涵心里暗暗地想:“爸爸的担子太重了,妈妈的心情太糟了,我得为他们分担一点儿。”他萌生了通过写小说挣稿费,帮妈妈治病的念头,于是他对妈妈说出了这个想法。左敦平没太在意,只是告诫他专心学习,别耽误了功课。

曹蕴涵怕惹妈妈生气,每天上学时,他就将活页纸偷偷地撕下来,带到学校去写。然而纸里包不住火,2006年4月的一个早晨,当他把写好书稿的活页纸装到本上时还是被发现了。心疼至极的左敦平大发雷霆:“不听话的孩子,你走!我不想再看到你了,看到你会把我气死!”妈妈的气话曹蕴涵却当真了,怕引起妈妈血压升高,他连夜离开了家,临走时还带上了活页本。焦急的左敦平强忍着病痛,每天守在窗户边,以泪洗面。她发动亲戚到处找,却一直没有儿子的音信。其实,蕴涵并没有走远。因为第二天刚好是五一长假,他就在一家饭店找到了份迎宾的工作,想挣点儿钱,像妈妈为自己过生日一样,也给她过一回像样的生日。

提起自己的那次生日,蕴涵永生难忘。

2004年,蕴涵在六十一中就读时,同学们流行生日聚会,每次遇到这种情况,他总是躲得远远的。在他的心里,一直很想风风光光地过回生日,可想到家里的窘境,只能作罢。那年冬天的一个傍晚,他遗憾地对妈妈说:“后天就是我13岁的生日了,可我还没吃过生日蛋糕呢。真郁闷!”左敦平当时没吭声。第二天天降大雪,晚上10点多钟,他却意外地从妈妈手中接过了梦寐以求的蛋糕!原来,为了圆他的梦,妈妈拖着病体坐长途车回老家,带回两桶百来公斤的雪里蕻腌菜,租了辆三轮车运到8公里外的菜市去卖。妈妈从菜桶里捧出瘪了半边的蛋糕,慈爱地说:“蕴涵,吃吧,妈妈提前祝你生日快乐!”尽管蛋糕上沾上了许多泥土和砂子,还浸上了菜汁,蕴涵仍然欣喜万分,一眨眼的工夫就把美味扫荡一空。这时,他才注意到妈妈正用热毛巾擦拭膝盖上一块血糊糊的伤口。“妈,您怎么了?”“不小心摔的,可惜蛋糕弄脏了。”“怎么卖这么久?”“零卖慢啊,等我把菜给客户送过去,还了三轮车,再走回来,天已经黑透了……”一阵悲戚掠过蕴涵的心,他抱着妈妈的伤腿立下誓言:“等我挣了第一笔钱,我一定也给您过回生日!”?这个誓言蕴涵一直铭记在心。

每天深夜下班,他不敢回家,只能在小巷里默默地注视着自家的窗户,直到听见妈妈熟悉的咳嗽声,才放心地回到饭店,在地板铺上一层纸壳睡上一觉。5月6日傍晚,他回去探视妈妈,突然得知她病倒了,才匆匆向饭店老板讨了50元的工钱,买盒大蛋糕奔回了家。他跪在妈妈床前,认错说:“妈,5月10日是您44岁的生日,儿子是个男子汉了,说过的事就要做到。今天我提前给您过生日,您一定要开心啊!”一股暖流涌遍了左敦平的全身。因为连续6天没洗澡,天天站十几个小时,鞋子又不透气,蕴涵的脚后跟已经流脓溃烂,发出一阵恶臭。左敦平吃力地坐起身,看见蓬头垢面、憔悴异常的儿子,泪如泉涌,心疼地搂紧儿子说:“遭这么大的罪,都怪妈妈话太重。孩子,你想写就写吧!”蕴涵把剩下的15元钱交给了妈妈,颤声说:“妈,我再也不赌气出走惹您生气了。这是儿子挣的钱,买点儿肉补补身子吧!”

傍晚,一家三口围坐在桌旁,蕴涵点燃了蜡烛:“妈,许个愿吧!” 左敦平拉着儿子的手说:“妈妈几乎一无所有,但又是天下最富有最充实最骄傲的母亲,因为我拥有你这个体贴孝顺的儿子。我惟一的心愿就是希望你天天健康、早日成材!” 蕴涵高兴地切开了大蛋糕。“买这么大,太浪费了。”“妈,这个再大,也没您当年买的那个沉――因为这个上面没有泥土和砂子、也没有菜汁……”盈盈的烛光中,看着妈妈的脸上正荡漾着舒心的笑容,蕴涵哽咽了。左敦平眼里闪烁着幸福的泪花,呢喃地说:“我,我还是第一次过生日呢……”

北京出书,孝感天地母康复

左敦平虽然同意儿子写小说,但前提必须是在假期,不能耽误学习。“孩子,妈妈指望你的稿费来治病很不现实,但你有这个创作的志向很鼓舞妈妈。妈妈读书时也是文学爱好者,对你的选择一定支持!”

对于曹蕴涵来说,写小说最大的成本就是时间和健康。2006年暑假,他每天在家要写作十几个小时,由于用眼过度,眼睛经常胀痛流泪。实在撑不下去了,他才去就医。医生严肃地告诉他,如果再这么写下去,眼睛将重度近视!蕴涵不禁惊出了一身冷汗。可是大脑一进入小说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他就又控制不住自己,继续挑灯疾书。

那个暑假,蕴涵进入了一种痴迷疯狂的状态,白天吃饭想着小说,晚上做梦也是小说人物,常常睡到半夜,突然想到什么好的词句或情节,就马上从枕头下拿出笔和纸记下来。有一次,写主人公登山的一段情节,写了多次他都不满意。为了真切地体验一次登山的感觉,他骑着自行车冒着38°C高温,来到了15公里外的紫蓬山。爬到山顶时,他终于找到了灵感,掏出纸笔一气呵成。每写完一章,妈妈都是他的第一个读者,儿子的小说给病痛中的左敦平带来了无限的欢乐。

2006年8月24日,蕴涵的书稿终于完成了。为了消灭不死之魔,小说的主人公阿风历经各种险恶和困苦,从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儿磨练成胆识过人、除恶去邪的民间英雄。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想象力丰富。书里书外异曲同工,阿风的母亲非常伟大,但受人控制,阿风誓言即使赔了生命也要救回母亲。现实生活中,敏感内向的蕴涵变身为书中无所不能的阿风,在奇幻的世界中自由驰骋。

为了成就儿子的梦想,左敦平每天拖着病体、拎着3公斤多重的打印书稿在合肥四处奔走寻找出版社。然而,写书难,出书更难!投稿十多家,也碰壁了十余次。谁知无心插柳柳成荫,去年下半年,她的一个20多年未见的中学同窗梅子寒回老家探亲,顺便来合肥探望了她。当梅子寒看到昔日的校花被病魔折磨得不成样子后,拉着左敦平的手哭了。在闲聊中,梅子寒看到了《阿风之冒险记》的书稿后,大为赞赏:“我有个朋友恰好在出版社,让我试试,尽全力让孩子的这份爱能开花结果!”临走前,梅子寒夫妇执意把买过机票后剩下的1000多元塞给了蕴涵,但左敦平又悄悄地把钱塞进了同学的腰包……梅子寒将手稿复印件带回北京后,交给了中国文联出版社,一位负责人得知了蕴涵的事迹并看过手稿后,也被他的孝心感动了。

2007年4月,责任编辑给左敦平打来电话,出版社决定出版此书!由于出书涉及书号版权等程序,作者需要先出一部分费用并签订出版合同,但梅子寒没告诉左敦平,都垫付了。当梅子寒通知左敦平带儿子来北京签约时,她婉拒了:“孩子还在文化课关键时期,马上又要中考,一旦让他去北京风光一回,说不定会滋长他的浮躁心理,错误地认为随便写点儿小说也可以混饭吃了。一切由你代劳吧,你的情意如果我还不掉,我会让蕴涵记住的!”最终,这本饱含着一个儿子对母亲的爱与期待的小说,在梅子寒的多方努力下于5月底付梓印刷。曹蕴涵的梦想终于成真了!

曹蕴涵把喜讯第一时间告诉了妈妈。左敦平捧着孩子的脸喜极而泣:“蕴涵,你是妈妈心目中最完美的骄傲!”一个农家初三学生竟然在北京出书了!这条爆炸性的新闻迅速传遍了大街小巷,亲朋好友纷纷前来祝贺。当地的一个企业老板多次给左敦平打电话说:“你丈夫可以在我的企业上班,办理各项社会保险;曹蕴涵一直到大学的学费都由我来负责!”但她并没有接受“天下掉下来的馅饼”:“虽然我们要看病、要还债,但大儿子已经上班了,可以贴补一些,我们还没到走投无路的绝境。我实在不想欠社会太多,我怕将来没机会偿还啊!”此前,学校知道曹蕴涵的家境后,已经减免了他的费用,很多好心人也伸出了援助之手。这些他们都一笔笔记在了心里……

目前,《阿风之冒险记》首版2000册已经销售一空。安徽一家图书城得知后,辗转找到左敦平,想给曹蕴涵策划一个签名出售会,为他造势扬名。左敦平却说:“作品太稚嫩了,孩子的路才刚刚开始,不能让喧嚣、掌声和鲜花浇灭了他进取的意志。”而出版社支付的稿费左敦平也没收:“我的同学为儿子出书付出那么多,即便有点儿微薄的稿费,干脆就请出版社与签订合同的同学结吧。欠同学太多,我的心会不安的。”

中国文联出版社的负责人在出书后多次表示,只要曹蕴涵愿意,出版社将推荐编辑老师让他跟随学习创作。这次左敦平同意了,让儿子去北京开拓一下视野,接受些新思维。新书的出版使曹蕴涵更加坚定了走写作这条路的信心。7月20日至8月9日,他利用替一个亲戚家看房子的机会,不分昼夜地写作,10多万字的续集《阿风之寻母记》已经杀青。

随着儿子文学之路的一步步拓展,左敦平的身体状况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今年我一直没住院,体重恢复到了60多公斤,血糖控制住了,冠心病很少发作,精神性疼痛也减弱了。感谢儿子,这就是他写作的初衷啊!”

责编/吴 双

()

上一篇:升息了,我这样打理定期存款 下一篇:温馨提示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