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的“三盏红灯”

时间:2022-07-31 09:46:41

阿司匹林的“三盏红灯”

“头痛感冒发烧,阿司匹林一包。”阿司匹林的出现,造福了无数被病痛折磨的人们。直到今天,阿司匹林的应用仍非常广泛,全世界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服用它来解热镇痛或防治心脑血管病。

然而,阿司匹林除了它的“丰功伟绩”,还有一些值得我们警觉的地方,如果稍有差池,就会反受其害。

正所谓“红灯停、绿灯行”,以下3处,该停就停,您可要看仔细了。

红灯一:有些人要慎用阿司匹林

胃肠道反应是阿司匹林的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恶心、食欲减退、呕吐、消化道溃疡等。因此,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急性期不宜使用阿司匹林。稳定期可改服对胃黏膜损伤相对较小的阿司匹林肠溶胶囊或与食物同服,以减少对胃肠道刺激。或者使用胃黏膜制剂,如S-麦滋林等,以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平时有“自发”出血倾向的人,如牙龈或皮肤经常出血者,不宜服用阿司匹林。血友病或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禁用阿司匹林。

过敏体质者不宜用阿司匹林,因其可诱发皮疹、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或黏膜充血等过敏反应。其中又以哮喘较为常见,可在服药后数分钟出现呼吸困难与喘息,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称为“阿司匹林哮喘”。

孕妇应用阿司匹林有发生胎儿缺陷的危险。阿司匹林还进入乳汁,使乳儿出现出血倾向,因此哺乳期妇女也应慎用。

近期内做过手术,尤其是做过眼科、颅脑、内脏手术的人禁用阿司匹林。

痛风患者不宜使用阿司匹林,可改用双嘧达莫或噻氯匹啶。

小提示:长期大量应用阿司匹林者应定期检查血象、肝功能、肾功能及血清水杨酸含量,以便监测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红灯二:合用有风险

与任何抗凝血药(双香豆素、肝素)、溶栓药(链激酶、尿激酶)同用,或与可引起凝血酶原降低、血小板减少、抑制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同用,均可增加出血危险。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强的松、地塞米松)可加快水杨酸代谢,使血浆水杨酸浓度降低,降低阿司匹林药效。

双嘧达莫与阿司匹林合用,可增加出血倾向。

阿司匹林与华法林合用可增强其抗凝作用,但也易增加出血危险。

胰岛素及磺脲类口服降糖药(如格列苯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巴比妥类、苯妥英钠、丙戊酸钠等与阿司匹林竞争与血浆蛋白的结合,使游离药物浓度升高,药效增强,增加出血倾向。

红霉素和阿司匹林均有一定耳毒性,各自单独应用时毒性不显著,联合应用则毒性增强,易致耳鸣、听觉减弱等。

红灯三:当心与中药“相克”

一些中药有明显的抗血小板作用,特别是患者可以自行购买的非处方药,其与阿司匹林相互作用的问题应予以重视。

单味中药丹参、川芎、三七等,以及组方中含有这些药物的中成药,有不同程度的抗血小板作用。这些药物与阿司匹林合用有可能过度抑制血小板功能,引起牙龈、眼底出血,甚至脑出血。

川芎嗪注射剂本身就有较强的抗血小板凝聚功能,与阿司匹林合用风险更大,必须避免。

总的说来,任何药物都有两面性。只有通过多方面的了解,对药物有一个透彻的认识,才能扬长避短,规避其不良反应。对此,阿司匹林也概莫能外。

认清用量――阿司匹林使用有玄机

对于不同的疾病,阿司匹林的用法用量有很大的不同:

(1)用于解热镇痛,成人1次0.3~0.6克,每日3次,必要时每4小时1次。

(2)抗风湿,成人每日3~6克,分4次服用。

(3)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凝聚采用低剂量,每次75~150 毫克。每日1次。

(4)急性心肌梗死或血管重建手术,开始用较高剂量160~320毫克,以后改为常规低剂量。

上一篇:“精确打击”牛皮癣 下一篇:张海峰应用黄芪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