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谈隐性广告的策划

时间:2022-07-31 09:33:23

从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谈隐性广告的策划

摘 要:近年来,隐性广告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也成为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热门话题。我国现阶段的隐性广告仍处在初级阶段,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从近年央视春晚谈起,分析了我国目前隐性广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隐性广告的策划建议,以期为我国隐形广告的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春晚;隐性广告;问题;策划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5-0312-02

所谓隐性广告是相对于“显性广告”而言的,之所以叫隐性广告,主要指它隐藏于载体并和载体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受众所真实感受到或通过幻想所感知到的信息的一部分,在受众无意识的状态下,将商品或品牌信息不知不觉地展现给受众,进而达到广告主所期望的传播目标[1]。最初的隐性广告是将产品植入电影场景,使观众能够看到该产品或公司的标志。隐性广告在影视片中的成功运用,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媒体、广告公司看到隐性广告的巨大效用,纷纷寻求更多可以运用隐性广告的传播载体,于是,在新闻报道、体育活动、相声、小品、歌曲、游戏、文学作品、文艺演出中也渐渐出现了大量的隐性广告。近年来,隐形广告更成了央视春晚的常客,从晚会冠名到观众最喜欢的节目评选,从晚会报时到企业贺电拜年,从小品到相声再到歌舞节目,隐性广告可谓无时、无处不在。尤其是2010年春晚更是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细数一下,在近5个小时的春晚中,我们可以发现数十个品牌的隐形广告,除了冠名“我最喜欢的春晚节目评选”的郎酒集团、零点报时的美的集团、提供礼品的贝因美集团、主持人面前写有醒目标语的“中国平安、平安中国”的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提供短信平台的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及恭贺新春的企业外,还有下文中列举的植入到节目中的广告。

一、2010年春晚隐性广告大盘点

(一)小品《家有毕业生》――土豆网、李宁服装、联想电脑、戴比尔斯钻石等

笔者认为,2010年春晚节目中隐形广告痕迹最明显的就是小品《家有毕业生》,节目中,郭达不仅一次地提到“土豆”(土豆网),还很卖力地为其他品牌宣传:“土豆,一切皆有可能”、“人类失去土豆,世界将会怎样”、“土豆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等,有点广告常识的人都可以对号入座出对应的品牌:李宁、联想、戴比尔斯。

(二)小品《捐助》――搜狐、搜狗、国窖1573、三亚旅游

在这个小品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恐怕就是这4个广告了,并且数次明显提及被植入广告的品牌名称,赵本山和小沈阳多次说出“搜狐”、“现场直播”、“全球的”等台词,甚至小沈阳还不厌其烦地现场教观众使用搜狗输入法:“搜狗是个输入法,在上面打上二位的名字就出来了”… …

(三)刘谦的魔术――汇源果汁

刘谦的魔术固然是当年春晚的一大亮点,在表演硬币穿台之前,汇源果汁在长达7分钟的表演过程中,始终没有离开观众的视线,而且刘谦还要说出“这是果汁――汇源的”这样直接的台词。

(四)小品《五十块钱》――鲁花、平安保险

小品《五十块钱》的两位演员刚一露面,细心的观众就看到不仅旁边明显地摆着鲁花花生油,连围裙上也醒目地印上了该品牌的标识。除此之外,该小品背景有一个很明显的吊牌广告,“平安”二字赫然出现。屏幕右下角还反复出现“中国平安,平安中国”字幕。

(五)歌曲《拍拍拍》――佳能

由解晓东、蔡国庆等演唱的歌曲《拍拍拍》简直就是一首佳能相机的广告歌曲。

当然,2010年的春晚还有很多让观众防不胜防的隐性广告,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隐形广告众多且创意不够,让很多隐形广告变成了显性广告,也使这届春晚变成网友抨击的对象。春晚刚一结束,环球时报、南方日报、新华网等报纸和网络媒体就提出了“广告里插播春晚”、“看的不是春晚是广告”等尖锐批评。春晚为什么要做广告?我们可以从以下一些数字中找到原因。据媒体报道,自从央视春晚举办以来,广告收入一直呈直线上升的态势:2006年接近4亿元,2009年接近5亿元,2010年超过6.5亿元。

由虎年春晚隐性广告我们可以看出,隐性广告已渗透到一切可能的传播领域,成为传统显性广告的重要补充形式,合理利用隐性广告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但隐性广告是一把双刃剑,利用不当却会刺伤消费者的心,给企业及媒体带来不利影响,2011年春晚隐形广告的消失可以说是央视的一个反思。因此,如何正确运用隐形广告的积极作用,降低其负面作用就成为广告制作及者关注的要点。如何利用隐性广告,笔者认为策划是关键。

二、目前我国隐性广告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创作形式单一,内容简单,表现不够自然

目前,我国隐性广告在载体的选择上不够合理,作品形式单一、内容简单,表现形式不够自然,大部分只是给产品一个和观众见面的机会而已。在与影视作品或晚会结合时,容易扎堆,都去选择少数几部影视剧或晚会,太多的隐性广告集中在一起,就成了显性广告。不仅虎年春晚被痛批为“广告里插播晚会”,热播剧《乡村爱情3》也因植入过多的隐性广告而被戏称为广告剧。

(二)表现过于直白

隐性广告不是像传统的广告那样直接向消费者传递产品的信息而应该使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产品的信息。目前我国一些影视作品中出现的隐性广告就过于直白化,让消费者一眼就能看出是某某企业在做广告。隐性广告不隐会招致观众的抵触情绪。如本文前面提到的2010年春晚小品《家有毕业生》、《捐助》、刘谦的魔术表演等节目。纵观这些节目,我们会发现直白、蹩脚的隐性广告会使浓厚的商业气息破坏整个节目的艺术性,干扰观众的欣赏情绪,一旦超过观众的承受程度,就会使其产生抵触情绪,对影视节目和企业形象都不利。

三、隐性广告的策划

目前,我国隐性广告的操作还停留在“硬插入”、“粗暴露脸”的低层次操作水平。要改变这种现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合理选择广告载体

在选择隐形广告的载体时,既要考虑载体的多样化,又要使载体与企业自身形象或产品有一定的相关性;其次,针对每一个候选载体,要正确评估其价值,按照“成本―收益”原则对所有载体排序,选出最佳的载体,而不是一窝蜂地集中在某一载体上。

(二)聘请专业的广告公司

在我国,隐性广告还处于初级阶段,广告公司普遍缺乏经验,但在欧美发达国家,很多广告公司在这方面有着成熟的经验。因此,企业应当聘请一些有经验的专业广告公司,设计出好的隐性广告。

(三)融入台词

要求选择的品牌或产品要与节目的情节相符,要与剧中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相符。在这点上,就不得不提到国内隐性广告的开拓者――冯小刚。在电影《一声叹息》里,徐帆扮演的妻子在电话里多次提到“欧陆经典”楼盘,特别在影片结束前,徐帆在电话里再次说到,“过安慧桥,过了安慧桥左转,就是‘欧陆经典’,牌子很大,一眼就看见了!”而在电影《非诚勿扰》中,为了宣传西溪湿地,影片不仅专门到杭州取景拍摄,还有一段很详细的导游讲解;葛优和朋友在北海道居酒屋里吆喝:“不喝清酒了,我们喝威士忌,温莎威士忌。”… …这些都是广告,但由于融入了台词,和人物的生活状况紧密联系在一起,就“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过去了。

(四)选择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产品

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策前,会经历一个接收信息―认识―记忆的过程,对已经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产品,观众可以在短短几秒的时间内完成这一过程,而知名度较低的产品,仅靠短时间的亮相,是无法完成的。例如,在2005年的春节联欢晚会蔡明和郭达演出的小品中,郭达上场时提的两个纸袋,其中一个观众一眼就能认出是“蒙牛”,而另一个不知名的产品,就很难认出。

(五)以公益形式出现

公益广告可以引领人们去关注某种事物或现象、造成人们情感上的共鸣、倡导一种正确的社会风气,因此,企业制作公益广告不但不会让观众产生反感,反而会提升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达到“双赢”的效果。大众汽车的公益广告在这方面堪称典范。2004年,大众汽车做了一个公益广告,大意是要倡导人们在雅典奥运会结束之后继续发扬拼搏向上的精神。广告中出现了各行各业劳动的镜头,并与奥运会的比赛项目巧妙连接,让观众看了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广告的最后出现了大众汽车的标识,与整个广告融为一体,让观者无不欣然接受,并对大众汽车产生好感。

(六)注重创意

隐性广告也需要策划和创意,不是简单地找个地方把广告或品牌简单插入就万事大吉了。企业应该主动出击,选择合适的剧本或故事,或者在编剧阶段就充分考虑产品或品牌如何与剧本进行有机的结合,使产品和品牌巧妙地融合在剧本中,甚至以产品为中心编写剧本,或以剧本为中心开发新商品。2005年,蒙牛与湖南卫视携手策划的“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堪称是精心策划的经典隐性广告的案例。2004年,蒙牛推出了一种新产品――“蒙牛酸酸乳”,而当时其竞争对手“伊利优酸乳”的销售额已经达到了25亿元,如何在短期内把“蒙牛酸酸乳”推向市场并达到高销量对蒙牛来说是一个大挑战。2005年,蒙牛以1 400万元的价格取得了“超级女声”的冠名权后,又追加了2亿元帮助推广“超级女声”。“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开赛后仅仅20多天,“蒙牛酸酸乳”的所有库存和当月产品均销售告罄。2005年“蒙牛酸酸乳”销售额从2004年的7亿元增长到25亿元。同时,蒙牛的品牌价值也发挥到了极致。

(七)注重延伸效应

商家在某活动中插入商标图案和广告后,在活动之外举行各种宣传活动,告诉公众“我在个活动中做了广告”,使公众知道某品牌和某一著名活动联系在了一起,以此提高品牌的身价。例如,电影《黑客帝国》令凯迪拉克重新成为时尚话题,同时,凯迪拉克在全球重要市场巡回时也播放黑客专场,并且请来了好莱坞的特技制作高手详细讲解那段飞车戏的拍摄过程。这样不仅在影片中也在影片外宣传了凯迪拉克,延伸了隐性广告的宣传效应。

参考文献:

[1] 樊传果,等.隐性广告解析[J].当代传播,2005,(5):37-38.

[2] 许伟杰,等.隐性广告例证研究分析[J].新闻界,2006,(2).

[3] 李由,徐光胜.浅论隐性广告与媒介传播[J].新闻传播.2007,(4).

[4] 龚莉萍.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隐性广告运作的“五行”心法[J].声屏世界,2006,(4).

[5] 罗永泰,王丽英,卢政营.基于隐性营销模式的隐性广告策略[J].当代财经,2005,(4).[责任编辑 柯 黎]

上一篇:从面子文化看国人的消费行为 下一篇:抗生素滥用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