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液体复苏方式对骨盆骨折伴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治疗效果

时间:2022-07-31 08:40:56

【摘要】 目的:探析骨盆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进行不同液体复苏方式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入选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4月-2015年3月骨盆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抢救,对照组进行常规液体复苏处理,比较两组的病死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复苏时间、输液量、治疗后的损伤程度量表评分(ISS)情况等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血乳酸、血细胞比容(HC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等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的病死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发生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临床观察; 限制性液体复苏; 骨盆骨折;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中图分类号 R605.9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0-0106-02

doi:10.14033/ki.cfmr.2016.10.056

骨盆骨折主要源于高能损伤、跌扑伤、暴力撞击等引发,临床特征为翻身难度大、局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脉搏加快等[1]。骨折后可出现神经损伤、直肠损伤、膀胱或尿道损伤、腹膜后血肿、创伤失血性休克等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文献[2]显示,骨盆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抢救,成功率高,患者可迅速复苏,并发症少,临床效果确切。探析骨盆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最佳治疗方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故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4月-2015年3月对骨盆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抢救,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4月-2015年3月骨盆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100例,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21~72岁,平均(56.4±3.6)岁。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制定的骨盆骨折的诊断标准[3];经相关临床特征、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骨盆骨折伴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致伤因素:交通意外26例,爆炸伤20例,挤压伤14例,坠落伤30例,锐器伤10例。重度休克20例,中度休克40例,轻度休克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21~72岁,平均(56.4±3.5)岁;致伤因素:交通意外13例,爆炸伤10例,挤压伤7例,坠落伤15例,锐器伤5例。重度休克10例,中度休克20例,轻度休克20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21~72岁,平均(56.4±3.5)岁;致伤因素:交通意外13例,爆炸伤10例,挤压伤7例,坠落伤15例,锐器伤5例。重度休克10例,中度休克20例,轻度休克20例。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致伤因素、休克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静脉血容量的补充、对肝肾功能、动脉血气、中心静脉压进行严密监测等基础抢救,5 min内完成。观察组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疗法,建立≥2条静脉通道,将500 ml贺斯或706代血浆等胶体液、1000 ml 0.9%氯化钠溶液或林格氏液快速输注,血压恢复至70 mm Hg时,降低输液速度,对晶体液输入进行限制。对照组进行常规液体复苏,即足量、迅速、早期补液,收缩压维持至90 mm Hg。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病死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复苏时间、输液量、治疗后的损伤程度量表评分(ISS)情况等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血乳酸、血细胞比容(HC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等临床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病死率、ARDS、MODS发生情况评估比较

研究组的病死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发生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各项临床指标的评估比较

研究组的复苏时间、输液量、治疗后的损伤程度量表评分情况(ISS)等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治疗后实验室指标评估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的血乳酸、血细胞比容(HC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等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骨盆骨折出现创伤失血性休克的并发症情况可达60%左右,骨折断端的出血及后方结构损伤引发骶前静脉丛破裂可引发创伤失血性休克,但大血管破裂较少,另外腹腔内出血、血气胸、开放伤口也可引发创伤失血性休克[4]。是否安全迅速复苏与患者出现脏器功能衰竭、致死率密切相关[5]。足量早期进行液体复苏至关重要,补液量应达到失血量的2~3倍,有研究认为,电解质液的补充量与休克程度及休克时间呈正比[6]。虽然早期进行液体快速、大量输注后,可恢复部分循环功能,但机体的呼吸功能进一步加重,并发大量出血[7]。机体长期处于低灌注及低氧状态时,引起炎性细胞因子及介质的释放导致脏器功能衰竭,大量电解质液的输注容易在肺损伤周围形成广泛肺水肿[8]。目前,对于骨盆骨折伴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方式已成为医学学者的重要研究内容。

本研究探析骨盆骨折伴创伤失血性休克进行不同液体复苏方式抢救,结果显示:研究组的病死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发生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骨盆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抢救,成功率高,患者可迅速复苏,并发症少,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钟连玉,刘艳辉.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急诊控制措施回顾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0):106-107.

[2]谭有莲.急诊重度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介入术的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176-177.

[3]宋志.早期骨盆外固定架联合抗氧化治疗在骨盆骨折致失血性休克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171-172.

[4]徐光影.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急救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35):59,61.

[5]贺巍.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治疗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10):126-128.

[6]杜奇容,潘曙明,黄四平,等.限制性液体复苏对骨盆骨折伴失血性休克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5,43(3):64-66.

[7]谭志永.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46例临床急救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4,16(3):106-107.

[8]金少君.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救治体会[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6):40-41.

[9]周俏龙,杨韶华.重度骨盆骨折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的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2(32):182-183.

[10]彭吾训.骨盆骨折伴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液体复苏[J].中国急救医学,2014,17(z1):121-122.

(收稿日期:2015-12-11)

上一篇:不同手术方法在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下一篇:后腹腔镜下肾癌剜除术和传统肾肿瘤部分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