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乡土资源架构幼儿园科学特色课程

时间:2022-07-31 08:26:11

利用乡土资源架构幼儿园科学特色课程

一、课程设计意图

科学是我园的特色之一,进行专门的科学研究已有九年之久,2003年成为常州市首批江苏省“做中学”课题研究实验基地,2006年成为省“十一五”课题《幼儿科学探究生活化、系列化研究》的子课题单位。2007年开始进行常州市重点课题《生活化、系列化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研究》,2010年3月荣获江苏省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2010年又进行了武进区级课题《组织开展幼儿科学小实践的探索研究》。正式出版了《幼儿“做中学”探究式科学教育》《本土化科学教育活动》两本专著。长期跟进的科学研究,使老师们的科学教育素养不断提升,同时我们感悟到:我们的生源大多来自农村,这些孩子对农村的自然环境、生活环境比较熟悉。利用身边熟悉的事物对他们进行科学教育,有益于幼儿真正地理解科学、热爱科学,孩子们会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因此我园充分利用乡土资源,架构本土化幼儿科学教育特色课程。

二、课程设置方法

1、共同性课程和选择性课程并进

我园以新《纲要》为基础和指导,主要参照江苏省编教材《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同时结合我园特色教育课程,实施课程园本化。我园的课程包括两个组成部分:共同性课程和选择性课程(见表一)。

2、量化本土化科学特色课程具体落实标准(见表二)。

三、具体内容实施

1、系列案例的实施

(1)正规教育活动与非正规教育活动相结合。在本土化科学课程中,系列化案例需要通过正规的教育活动和非正规的教育活动相结合才能完成。例如在中班系列案例“小鸡”中,“小鸡长什么样”、“我给小鸡起名字”、“猜猜哪只是公鸡,哪只是母鸡”、“小鸡喜欢吃什么”、“给小鸡制定食谱”等活动都是采用的正规集体教育活动,但在喂养小鸡的过程中,大多采用的非正规教育活动,如教师和幼儿一起建造小鸡的家,幼儿自主喂养小鸡并进行记录,讨论周六周日小鸡怎么办,周六周日幼儿轮流把小鸡带回家照顾,并进行记录等等。在长达一个多月的探究活动中,孩子们在正规与非正规教育活动中亲历探究,获得科学饲养小鸡的经验,促进孩子科学观察、动手实验、语言表达、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等各种能力的发展。

(2)连续探究与周期性探究相结合。关于植物或动物观察的系列化案例中,因为植物或动物的生长变化有时比较明显有时比较缓慢,因此可以采用连续探究和周期性探究相结合的方式。

2、自然角观察的实施

自然角是大自然的一个缩影,可以使幼儿了解自然世界,建立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每班老师根据班级孩子的年龄水平和认知特点,选择幼儿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设置在室内自然角、室外种植园、室外饲养角中,并认真指导幼儿进行自然角观察记录活动,对植物、动物、非生物(如土、石头、沙、种子等)进行探究。为了使自然角观察探究活动扎实有效的开展,我们要求老师在期初制定观察预案,期中进行指导开展情况交流,期末进行成果交流。

3、家庭亲子小实验的实施。

家长是基本的教育者,也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参与者。在本科学课程中,我们将小实验以亲子活动方式展开。首先以班级为单位,在小班第二学期召开“家庭亲子小实验”推广会议,接着按两周一次的频率开展。每次亲子小实验老师都发两张纸,一张类似详细教案,上面写明小实验的重点、难点以及家长注意点,指导孩子做实验每一步的指导语等,另一张是老师设计的记录表,在记录表下的备注栏写上哪一栏可以怎么记,给家长一种提示。记录表回收后,各班抽时间或者调整课时进行交流,经验分享,教师总结提升幼儿的经验,并将记录表展示在教室的外墙上。记录表的展示,便于家长之间互相交流和学习。“家庭亲子小实验”活动的开展并不仅仅是课程实施的一种创新,其最终目的是保持孩子探究的热情,保持孩子动手动脑的科学精神,发展孩子动手、表达、质疑、观察、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

【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奔牛实验幼儿园 江苏】

上一篇:那难忘的笑容 下一篇:如何进行有效的幼儿游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