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时间:2022-07-31 04:56:37

新课程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摘 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培养创新能力最常用的途径,新课程高中生物有许多创造性思维的题材,如何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对创造性思维结构的六要素加于理解,并明确这六要素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整体。只有系统的认识创造性思维结构,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横纵思维

生物学作为一门实验性的自然科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具有诸多优势。在高中生物教学,要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一要依赖动手实践,在探究与实验中培养了创新能力;二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创造能力的最常用的途径。创造性思维结构的六要素:发散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时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横纵思维。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主要可以从以上六要素来展开。下面着重从这六要素来谈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 发散性思维是树立创新意识的基础。

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逆向思维或多向思维、扩散思维,就是在思维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由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通过知识、观念的重新组合,找出跟更多更新的可能答案、设想或解决方法。发散思维是开放性思维,从已知领域中探索未知领域,从而达到创造创新的目的。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多方向、多数量、全面展开的辐射型思维方式,是创新思维中最可贵的思维形式。这种思维形式能克服常规思维的单一性、单向性,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流畅性。通过发散性思维,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探索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一般而言,发散性思维的水平高,创造性思维的水平也高。因而,发散性思维是树立创新意识的基础。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教师是学习环境的建构者,以建构主义为取向的教学应注意调整现有的教学材料、布置适当的问题情境,制造学习者在认知上的冲突,以引起学习者的反省及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在学习生物学知识和应用生物学原理时,为学生创设多层次、多方向的问题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在必修2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教学中,通过“尝试解释人类单、双眼皮性状的遗传”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1、遗传物质在细胞内是怎样存在?2、亲代的遗传物质是如何传递给子代的呢?3、父本和母本的遗传物质在子代细胞内相遇,保持独立,还是合二为一?再介绍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并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尝试解释3:1的性状分离?进行讨论1:用当时的主流观点能否解释?讨论2、如何解释3:1的性状分离?(1)性状由遗传因子控制,遗传因子是独立的。控制显性性状的为显性因子(D),控制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因子(d),(2)体细胞中应该有几个遗传因子?(3)生殖细胞中几个?体现思维的层次性;引导学生通过实例体验运用“假说―演绎”法,又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2 形象思维、直觉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的主体

逻辑思维是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以客体表象作为思维材料的称为形象思维,其加工方法主要是运用事物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联想、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以关系表象作为思维材料的称为直觉思维,其加工方法主要是运用关系表象进行整体把握、直观透视和快速综合判断。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可以形成灵感或顿悟、逻辑思维对创造性目标的实现有指引和调控作用。直觉思维它与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三者并列、缺一不可,直觉思维一般有三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整体把握――撇开事物的细微末节,从整体、从全局去把握事物,是一种从大处着眼、总揽全局的思维。二、直观透视、空间整合与模式匹配―― 对直觉思维来说,整体把握是指对事物之间关系的整体把握,即直觉思维只考虑事物之间的关系,而不考虑每个事物的具体属性(对事物具体属性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任务,不是直觉思维的任务);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之间的关系,直觉思维所用的方法是“直观透视”、“空间整合”和“模式匹配”(将当前通过直观透视、空间整合等心理加工方式所得到的关系模式与长期记忆中储存的类似关系模式进行比较,若能匹配,则按已有经验处理当前的关系),而不是靠逻辑的分析与综合。三、,快速判断――直觉思维要求在瞬间对空间结构关系作出判断,所以是一种快速的、跳跃的空间立体思维(而逻辑思维则是在一维时间轴上的线性、顺序的慢节奏思维)。必修1《分子与细胞》“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开始就推论其功能,似在为难学生,实际是训练直觉思维──整体把握、快速判断;而到了“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则凸显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创造性思维主体和过程。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主要体现严密的逻辑思维。教材体系是从“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到“细胞的能量货’──ATP”,接着“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再到“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进行安排,目的就是训练逻辑思维的能力。

3 辩证思维和横纵思维――创造性思维的“两条策略”

辨证思维是指“能运用唯物辩证观点来观察、分析事物---尊重客观规律,重视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能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既看到事物之间的对立,也看到事物之间的统一,还要看到不同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即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反面,能从有利因素中看到不利因素,也能从不利因素中看到有利因素。横纵思维包括“横向搜索”和“纵向挖掘”两个方面。以系统的观点来认识新课程高中生物,如:必修1第1章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是通过辩证思维、横纵思维,层层递进地认识。又如第3章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以及第5章从“细胞不能无限长大”到“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从细胞分化实现专一性到细胞的全能性,从脱分化到再分化;从细胞衰老到个体寿命的有限性;从细胞凋亡的不可避免到凋亡对正常生长发育、维持稳态的必要性等,都充满了辩证的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六个要素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中的每一个要素都有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必须系统地、全面地看待创造性思维结构,即不应将其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要素孤立出来或割裂开来,单独加以强调。由于创造性思维结构是理解和掌握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钥匙,也是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依据,因此,对这个结构及其中各个要素的作用与特性,必须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

信息革命、学习革命、教育革命…本质是思维革命。教会学生思维是时代的需要,更是教育的使命,应当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普遍的目标,要面向全体受教育者,让每一个学生学会思维,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我们认真对待创新能力的培养,而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尤为重要。在教学中应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上一篇:提升小学生学习语文时的自我效能感的有效途径 下一篇:初中英语教学中口语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