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时间:2022-07-31 02:20:19

让

摘 要: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感受到要实现《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体系本身的目标,重点应立足于"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实施与灵活应用。我对如何让"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实践、探索、合作交流的感知兴趣。

二、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三、改进评价体系,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融入评价体系中去。

关键词: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 主体

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的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感受到要实现《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体系本身的目标,重点应立足于“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实施与灵活应用。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本文就新教材实际教学过程中在此方面的实践与体会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实践、探索、合作交流的感知兴趣

“所有的数学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的或感兴趣的问题引入学习主题,并展开数学探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新教材中所创设的丰富实践情境,并通过学生身边具体而真实的数据、图片及生活实例和许多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等引发学生对新知识实践、探索、合作交流的感知兴趣,通过这些丰富生动的素材感染激励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潜能。

二、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有意义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在教材提供素材的基础上,依据课堂学生心理智能和学生已有的背景和活动经验,精心设计大量操作性问题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达到《标准》所说的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识(包括归纳法则、描述概念等)。如:新教材中每一节的新知识大多数都是以实际问题提出为切入点,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通过自主地去探索、交流,感受知识产生的实际背景,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及利用数学知识解快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的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充分利用和启发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感受知识的实际产生背景和形成过程,对知识的理论形成有直观的感受,并着眼于在这一过程中发展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同时提高对知识和技能的语言概述能力。较好地实现了设计问题,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的教学设想。

三、组织活动,展现数学知识形成与应用的过程

“通过组织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新教材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力图按照《标准》所提出的“活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的。通过数学课的组织给学生自读、自悟、实践、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或合作收集、整理、描述数学信息的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的基本数学素养。课本上在新课的引入、做一做、想一想等环节中很多内容都是通过实践活动进行的。结合课本和《标准》的要求,适时有效地组织好数学活动,促进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比如我针对教材中的《图案设计》和《七巧板》这两节的内容,举行了“美丽的图案设计”和“七巧板的创新”墙报设计展,通过课堂上的分组讨论和集体创造,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兴趣高涨,课堂的授课效果也很理想,有的学生甚至设计了两、三个图案展出,所设计出的七巧板图形也很有意义,充分体现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教师在鼓励学生探索有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对他们实施激励性评价,使他们自觉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从而体验到探索成功带来的欢乐。在数学教学中,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教师一脸真诚的微笑、投以信任的目光、赠予热烈的祝贺等,会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激励。当学生经过努力暂时没有取得成功时,如果教师投以期待的目光、赠给温馨的话语,会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鼓励。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大家通过自主活动与合作活动相结合,自主探索与合作探索及合作交流相结合,促进学生在数学活动参与交流中获得合适的知识背景和探索情境,丰富了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同时通过上述“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活动过程”,实现了《标准》所提出的“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展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这一目标原则。

四、改进评价体系,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融入评价体系中去

《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在学生学习进程评价过程中,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融入评价体系中是对《标准》这一段话的最好实践。

总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标准》的核心内容之一,同时它也是新教材编写或教学进程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它旨在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习变得有趣、生动、易懂,并会把数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使数学变得更有活力。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本文仅是笔者个人在实际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其中应有许多不尽完善之处,敬请大家多指正。

参考文献:

《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

《新课程教材教法》

上一篇:终身学习,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下一篇:浅析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的有效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