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住院部护患沟通的技巧

时间:2022-07-31 01:57:38

谈住院部护患沟通的技巧

【摘要】 当今社会,随着医学科学迅猛发展,住院率不断提升,住院部患者相对稳定,相比较而言,内科病房老病人较多,良好的护患关系、信息交流和人际沟通是护理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护理工作中离不开护理人员与护理对象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护士除了与同事、医生及其他人之间进行沟通信息外,在按护理程序护理病人的每一个环节中需要与病人进行沟通,有效的沟通能增进护患间的相互理解,提高信任度;减少护患矛盾,促进护患关系良好的发展。因此护理人员掌握一些常用的沟通技巧并合理应用十分必要。

【关键词】 护理人员;沟通;技巧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33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067-02

1 第一印象

良好的第一印象是护患沟通的起点,当患者入病房第一个接触到的是护士,当医生下达医嘱后,由护士执行医嘱,护理工作贯穿于患者住院期间的始终。第一印象是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1.1 护士的仪表 护士的仪表,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整齐的服装,大方的仪表,恰当的举止,可以使患者感到安全。当护士以朴实整齐、稳定端庄而不骄傲,开朗而不轻浮,热情大方而不造作的形象。

1.2 得体的称呼语 护士称呼患者的原则是:①要根据患者身份、职业、年龄等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力求恰当。②避免直呼其名,尤其是初次见面,呼名唤姓不礼貌。③不可用床号取代称谓。④与患者谈及其配偶或家属时,适当用敬称,如“您夫人”,“您母亲”,以示尊重。

1.3 巧避讳语 对不便直说的话题或内容用委婉的方式表达,如耳聋或腿跛,可代之以“重听”“腿脚不方便”;患者死亡,用病故、逝世,以示对死者的尊重。

1.4 善用职业性口语 职业性口语包括:①礼貌性语言。在护患沟通中要时时刻刻尊重患者的人格,不伤害患者的自尊心,回答患者询问时语言要同情、关切、热诚、有礼,避免冷漠粗俗。②保护性语言。防止因语言不当引起不良的心理刺激,对不良预后不直接向患者透漏,对患者的隐私要注意语言的保密性。③治疗性语言。如用开导性语言解除患者的顾虑;某些诊断、检查的异常结果,以及对不治之症者的治疗,均应用保护性语言。

1.5 注意口语的科学性通俗性 科学性表现在不说空话、假话,不模棱两可,不装腔作势,能言准意达,自然坦诚的与患者交谈。同时注意不生搬医学术语,要通俗易懂。

1.6 护士的非语言交流技巧 非语言又称体态语言,它与语言构成交流的两大途径。体态语言常能表达语言所无法表达的意思,且能充分体现护理工作者的风度、气度,有助于提高沟通效果,增进和谐的护患关系。

2 护士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应用沟通技巧

2.1 倾听患者的交谈关注患者,不让其他事情分散护士的注意力,用眼睛、面部表情和语调来表示对患者的关注。注意不要随意打断患者的谈话,让他们说出想要说的话。

2.2 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理解患者的感受 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用情,当患者的情病比较严重时,患者会有一系列心理及行为表现,如情绪易激动,对周围一切很敏感,也常从护士的语言、行为及面部表情等方面来猜测自己的病情及预后。当患者哭泣时,应当让他适当的发泄,而不是急于阻止。哭泣有时是一种健康的有用的反应,可以轻轻安抚他,递给他一块毛巾或者一杯温开水,以示关心。待哭泣停止后,用倾听的技巧鼓励患者说出流泪的原因。

2.3 尊重患者的人格,维护患者的权利 在日常护理中,应该将患者看成一个具有完整生理、精神、社会需要的综合体。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对患者说话时语气要温和、诚恳,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切忌使用审问的口吻,防止不耐烦地打断患者谈话或粗暴地训斥患者,注意维护患者的自尊及人格。要做到患者身份高低一样,认识与不认识一样,大人与孩子一样。

2.4 对患者的需要及时做出反应 在一般情况下,护患沟通都传递了当时特定环境下的需要及信息。[1]护士一定要对患者反映的信息或非语言的信息及时进行反馈。这样不仅可以及时地处理患者的问题,满足患者的需要,而且使患者感受到关心、温暖及重视,加深了护患关系。

3 小结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是人们对语言的心理刺激作用的经验总结。语言能治病也能致病,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护士与患者的接触最多,护患间的沟通对于了解患者身心状况,向患者提供正确的信息,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提高疗效是非常重要的。总之,沟通对护士来说是一种艺术,能使他和患者更有意义的互相作用。护士可以通过治疗性沟通的方法去识别和满足患者的需要,因而是每一个护理人员都应学习和在护理实践应用的。

参考文献

[1] 常春,付久洲,王伟,等.32例输血后丙型肝炎心理护理体会[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0,(1):1.

[2] 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 席淑华,周立,蒋少华,等.持续改进服务质量的做法及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7):533-534.

[4] 江家骥,林旭,史维国,等.丙型肝炎临床实践[M].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75-186.

[5] 邵淑琴,李玲芳,张迎福.护理文化在医院发簪战略中的作用[J].当代护士(综合版),2007,17(2):207-208.

上一篇:性强必然快乐年轻健康长寿(下) 下一篇:以新课标为指导,构建有效物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