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值线”专题

时间:2022-07-31 01:55:50

“等值线”专题

一、考纲解读(表1)

二、考点层析

考点1:等高线地形图

【图释考点】(图1)

【疑难突破】

1.等高线地形图特点

①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相等;②同图等距:同一幅地图上等高距一致;③密陡疏缓:同一幅地图上,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反之越缓;④凸低为脊: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为山脊;⑤凸高为谷: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为山谷;⑥重叠为崖:等高线重叠交会处为陡崖、峭壁、落水洞、风蚀蘑菇、“女王头”等地貌。因此,读图1可知以下地形(表2)。

2.海底地形解读(图2)

3.河流特征判断(图3)

4.判断气候特征(图4)

5.通视问题

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特别注意“凹形坡”与“凸形坡”(图5)。“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

考点2:等值线图的共性特征

【疑难突破】

等值线类型多,高考时还可能出现“新”的等值线,因此要关注等值线的一般规律,总结判读各种等值线图的一般方法。等值线图的共性特征有以下几方面。

(1)同线等值: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数值相等。

(2)等值距全图一致:同一幅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的差值相等或为0。

(3)等值线的闭合:从理论上讲,所有等值线都是闭合的,实际上等值线不闭合是由于图幅所限。局部小范围内的等值线闭合,表示其可能是高值点或低值点。

(4)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值线的疏密表示其代表要素的变化大小――等值线越密集,变化越大;等值线越稀疏,变化越小。

(5)等值线的弯曲:等值线凸出或凹进处,表示比周边值高或低,且弯曲度越大,差别越大。根据“高低低高”法则判断,等值线向高值凸出处为低值区,向低值凸出处为高值区。

三、图表突破

1.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判读

【图型解读】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图6)

(1)定线:确定需要绘制的剖面方向,并画出剖面基线,如图6所示的PQ线。

(2)找点:找出剖面基线PQ与等值线(等高线、等深线)的所有交点,这些点均是为了控制剖面图上相应地点的高程,故将这些点称为控制点,如图6所示A点到M点。

(3)取尺:根据要求选取地形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一般来说,水平比例尺与原等高线地形图的比例尺相同,垂直比例尺可以是原等高线地形图比例尺的5倍、10倍、15倍……倍数越大,起伏越明显,图示垂直比例尺为水平比例尺的10倍。

(4)画矩形并作平行线与垂直虚线:平行线是在所要画的剖面图上按垂直高程(如图所示0米、100米、200米……)引出来的与PQ平行的线,垂直虚线是从剖面基线PQ上的各控制点向矩形底边引出的垂线。

(5)定位:依据原图中控制点的高程,确定剖面图中各点位置,如图6所示A′点至M′点。

(6)点点相连:用平滑曲线从P′点一直连到Q′点,即得PQ线的地形剖面图。

【判读方法】

确定某剖面图是沿何剖面线画出来的,主要抓住以下三点。

(1)看形状:可粗略观察剖面线所经过的大的地形部位(如山峰、鞍部、陡崖)与剖面图是否一致。

(2)看关键点的海拔:观察剖面线与等高线交点中的关键点,如起点、中点、终点等,看这些点在等高线图上的高度与剖面图中的高度是否一致。

(3)看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海拔:分析剖面线穿越的最高等高线、最低等高线与剖面图上的垂直高度是否相符。

2.等温线、等压线及其它等值线的判读

【图型解读】

(1)等温线图的解读:气温分布受纬度位置、地形、海陆分布、洋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等温线分布也存在差异,具体图文解读如图7(注:m、n为纬度,m>n;t为气温,t1>t2>t3>t4)。

(2)等压线图的判读: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即等压线。等压线实际是等压面和等高面的交线,所以等压线分布图表示在同一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的状况。“高压”和“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的,判读方法如图8。

【判读方法】

(1)等温线与等压线的判读(表3)。

(2)其它等值线的判读(表4)。

四、思维建模

【典例精析】

(2014年北京卷)图9为我国北方某冶炼厂周边土壤中污染物铜含量等值线图,读图回答问题。

土壤铜含量:

A.因河水稀释而逐渐变小

B.从冶炼厂向北递增幅度小

C.高值区沿盛行风向延伸

D.在居民点大于200mg/kg

解析如图10所示,答案为C。

【以例得法】

1.分析思路(图11和表5)

2.以例建模(图12)

上一篇:英语合作学习浅探 下一篇:以“能力立意”为抓手 着力培养地理学科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