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山水画艺术

时间:2022-07-31 01:10:05

谈论山水画艺术

当代云南画界现已明确提出:振兴发展云南中国画艺术。目前,云南虽拥有国内罕见的、丰富独特的地理资源和人文资源,但却至今没有缔造出有代表性的山水大家,没有形成一种有特定地、能经典地表现出云南山水的主流风格和适宜技法,没有形成在全国具有震撼力的“云南流派”“滇风画派”“七彩画风”“云岭映像”

一、当代云南山水画创作发展概貌

1.当代云南美术起步于1956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云南分会1960年正式成立,标志着当代云南社会主义美术发展的开端。

2.1972年的全国美展和之后的几次美展,大量作品涌现。如王晋元的中国画《猎》《铁索桥畔》《井冈杜鹃红似火》,作品同样未能脱离当时的政治环境与政治美术的影响,以王晋元、张建中等为代表的优秀山水画家在全国崭露头角。

3.20世纪80、90年代,云南中国画创作活动频繁、思想活跃、群体涌现,产生了许多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作品:如王晋元的《舞龙蛇》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血染的杜鹃》获首届关山月中国画奖。体现当代云南美术创作整体实力全面提升。

二、王晋元的山水画创作

王晋元(1939年—2001年),男,河北乐亭人,曾任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首任云南画院院长,创作的巨幅花鸟画壮阔、奇野,充满生命律动,极富视觉冲击力,展示了中国传统花鸟画向当代花鸟画的一种发展趋势。1983年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王晋元画选》。是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001年,这位卓有成就的艺术家不幸英年早逝,时年63岁。2011年12月,在云南省美术馆,纪念王晋元逝世十周年回顾展:《完成与未完成—王晋元山水画作品展》40余幅山水画作品中,均属首次展出。总观其貌,王晋元先生继承了过去,又开启了未来。他山水画中的是时代精神的结晶,是花鸟画跨界山水画之壮举,也昭示着云南山水画未来的定位和走向。王晋元山水画作品展的首次展出,标志当代云南山水画发展的里程碑,确立了王晋元先生是一位转折意义开拓性艺术大师。

1.“远看得其势,近观得其质”演绎新内涵。王晋元先生从学者的角度出发,山水画上师承大师李可染、潘天寿、傅抱石,从历史演变、民族精神、艺术规律、生活实践、技法创作等多方面,做了全方位整体研究并进行了大量的创作实践,坚持把传统绘画创作向当代绘画过渡当一个完整的体系来探索。王晋元先生艺术经历和创作生涯基本是随新中国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绘画中自然流露出对新中国,和新社会生活的热爱,对祖国河山赞美,对边陲云南的神奇、瑰丽的向往。在艺术表现手段上,他独创的“大”“满”山水巨制画作更具艺术冲击力,更逼近自然,他善于用墨、色,在山石‘质’上苦下功夫。他在质中既求实体感,又创造人文意境美;用墨衬托色、衬托亮,用“质”统一画面,用“质”来创造意境。他的山水画构图、形象、笔墨,在继承传统精髓的基础上,更以“质”造势,生意盎然,表现出人与自然合谐相处,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态的美,是为大自然唱赞歌,王晋元先生无愧中国当代最优秀的画家。

2.在山水画创作跨形式、跨技法的笔墨语言样式上,王晋元先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王晋元先生扎实而全面的技法基础使他有能力实践导师郭味蕖先生提出的“山水与花鸟相结合、工笔与写意相结合、泼墨与重彩相结合”的花鸟画主张,先生的山水画则善于以大山石突兀傲然、山泉奔突、雪山苔原为素材,云南的自然景物:雪山地衣、奔流山泉为他提供了表现生命气象和心灵感悟的对象。王晋元先生的跨界山水画在“大花鸟”基础上,再次结合云南之地貌人文,开创当代云南山水之画貌,深深地撼动了人们的视觉。在对具体物象特征的表现方面,王晋元先生用笔墨对山体进行了具象深入形象刻画,突出山石“质”的特征。在石坡上,尤其是苔藓、草、树生长的部分,他用笔墨强调鲜活的生命力,取消了传统的点苔技法。如李可染先生说:“人离开客观,离开传统,什么也创造不出来。而一个人一生的创造实践,哪怕只能使客观世界前进一寸一分都是伟大的。”

三、王晋元的艺术突破与艺术理论

1.王晋元先生山水画的价值,主要是他创造性地探索出了一种新的图式,繁密的近距离图式“近景山水”法,并且表现出了浑厚博大的精神力量。

2.王晋元先生成熟期的新山水画以壮观的意境以突出原生态环境人文观之山水大美,并能较好地处理笔与墨、墨与色,工与写的关系,各种笔墨法自由调动,综合运用达到多样统一、对比和谐的交响效果。色彩在新山水中“随类赋彩”含义的升华,显示典雅沉着,一种含蓄蕴藉的诗情和韵味。

3.笔墨语言的时代审美与写实创新:(1)写实的山石;(2)还原了传统苔点的原型;(3)运用了胶矾水的新式技法,矾胶水的点厾既增加山石肌理效果;(4)笔法勾染混用,亦显生命之美,有的独特笔墨韵味,真可谓“淋漓酣畅”“惊天地、泣鬼神”。

4.创作见解。王晋元先生的文字性的可考艺术见解主张目前查阅十分有限,见诸于郭怡孮撰《大野山花为你开放》对先生的“如何到生活中去观察、体验分析,关键是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的活动、热爱自然,只有热爱才能在生活与自然中发现有趣的东西,才能挖掘出生活与自然中蕴藏的美,仅仅是热爱生活,没有分析研究也是不行的,分析研究就要加上自己各方面的素养、阅历和遐想,才能对生活把握得更深、更准、更接近本质。”可见对生活的热爱、对写生内涵理解之深刻。

5.在近40年对云南的绘画创作中,王晋元先生山水画创作风格发展历程,始终奉行着艺术来源于生活的原则。王晋元先生不仅从李可染、傅抱石、潘天寿那里学到了笔墨法度,还继承了几位大师绘画艺术的“时代美”特性,同时深入演绎了“笔墨当随时代”“笔墨当随地域、笔墨当随人文。”

6.《完成与未完成—王晋元山水画作品展》中40余幅山水画尚属首次展出作品中,总揽其貌,特色彰显:

(1)转益多师,力创主流。王晋元先生深受潘天寿、李可染、傅抱石、徐悲鸿艺术理念影响。徐悲鸿在创作理论上,主张改良中国画,注重素描的严格训练,提倡师法造化,反对因循守旧;李可染主要成就:将西画中明暗处理方法引入中国画、将西画技法融入传统笔墨造型意象、山水作品促进了传统绘画的升华;“新山水画”代表画家傅抱石的“抱石皴”;潘天寿的创新画法—近景山水杂以山花野卉,无不是对王晋元先生创作上产生创新核心动力,明确探索方向和创新思路。

(2)代表云南景观人文风貌,画风初成,技法娴熟,意境凸显原生态山水之大美。艺术是不断创新的过程,是在不断向云南大山大水学习发掘的过程,不断探索出其美学实质,人文观念,加强对自然景观的纵深理解,并以创新“云南笔墨”来体现云南之宇宙人文观,不受“物役”,定催生出“物情”。

(3)写生与写意相结合,时代审美为主导创新。王晋元先生选择了云南也就意味着选择了对未来的探索与创新,倡导热爱生活才能发掘出生活与自然中蕴藏的美,热带密林、高山幽谷、雪山苔原、林间小径、崖壁湍流、高原河畔,通过反复实践和推敲,总结出“近景山水”的创作方法,极其具有时代性,山水生态美的原始印记。

(4)技融古今中西,名垂画史。在实践跨形式、跨技法的综合语言样式上,王晋元先生也迈出了关键一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潘天寿创新画法—“近景山水杂以山花野卉”图式对先生绘画风格的一个显著影响。这一点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在《雪山苔原》《山间马帮》《泉之源》中可以看到,山石和环境处理得水融,具有山水性原生态环境占重要地位,山石中的地衣成为山水画的重要部分,共同营造出整体的空间意象和雄壮蓊郁的氛围,极大强化了作品的表现力。四、当代云南山水画创作思考当代云南区域山水画发展实践基础,应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更有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积淀,纵观取得成效的艺术家,无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同时亦“废画三千”。

笔墨里渗透流淌出是画家对人生的认识和感悟,自然景物只是画家对人生的反思和认识的一种载体,最终“笔”情“墨”趣并不必受大自然的束缚,“彩云南”作为一种视觉符号,须在传统笔墨的深厚功力引领下,“师造化”不断亲近云南大山大水,最终才能修成正果。王晋元先生的成功在于他独具个性师承和非凡创造,他的山水画在继承的的基础上,集云南大山大水之魂魄,充满强烈的时代感、鲜明的民族特色、原生态山水意识,是传统向当代审美的奠基者。先生博融诸家之长,追求经典力作,创新引入新笔墨语言,熟谙地域人文,方能达到时代艺术发展之辉煌,他卓有成效的实践让我们看到了当代云南山水画发展的希望。

上一篇:谈论语文文学赏析教学和状况 下一篇:计算机课教学状况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