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锡林郭勒盟一次转折性降水天气分析

时间:2022-07-30 05:11:20

春季锡林郭勒盟一次转折性降水天气分析

摘要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物理量场,对2010年5月4—5日锡林郭勒盟出现一次大范围的大雨天气过程的环流特征及物理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强烈的上升运动和充沛的水汽,为大雨天气的产生提供了良好动力和水汽条件;高空冷槽、低空急流、地面低压是此次降水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

关键词高空冷槽;低空急流;河套低压;内蒙古锡林郭勒;2011年春季

中图分类号P458.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8-0027-01

2010年5月4日傍晚至5月6日8:00,锡林郭勒盟出现了2010年最强的一次降水天气过程,降水集中在5月4日夜间至5月5日白天,其中乌拉盖、西乌旗、锡林浩特市出现降水总量39.6~48.6 mm的大雨,其他大部分地区也达到中雨。该文从天气形势和物理量诊断方面对此次降水的成因进行分析,以为此类天气的预报提供借鉴。

1天气形势分析

1.1高空形势

5月3日8:00高空形势:高空三层西起西西伯利亚,北到泰梅尔半岛,东至外兴安岭有一庞大的冷涡,冷涡中心分别在中西伯利亚及外兴安岭附近。850 hPa沿天山山脉、河套西北部地区、四川盆地西南方分别有一切变线、热低压、西南涡存在。700 hPa兰州市附近有弱低压存在,蒙古中部、河套西北部及云南、四川、三省交界处有高空槽,在中低层有偏东风和西南风,将我国东南沿海的水汽向北输送,为此次降水天气提供了水汽来源[1]。

5月3日20:00高空形势:850 hPa原在中西伯利亚冷涡向北抬,中心位置西退,而外兴安岭附近的低涡减弱东移。天山山脉的切变线与河套西北部地区低压合并略有东移;西南涡维持少动。700 hPa原在中西伯利亚的低涡及外兴安岭附近的低涡与850 hPa上对应的低涡移动方向基本一致。原在蒙古中部、河套西北部的高空槽合并东移到锡林郭勒盟西部地区。500 hPa原在新疆北部的高空槽向东南方向移动。850 hPa从云贵高原到锡林郭勒盟上空有低空急流,将西南暖湿空气一直向其上空输送。

5月4日8:00高空形势:高空三层原来西起西西伯利亚北到泰梅尔半岛东至外兴安岭的冷涡分裂,一部分仍滞留在西西伯利亚北部,另一部分减弱东移,在鄂库茨克海到黑龙江北部一带形成高空槽。850 hPa原在河套西北部地区低压东扩;西南涡向东北方向移动。引导气流以西南风为主[2]。

5月4日20:00高空形势(图1):850 hPa河套低压与东移北上的西南涡合并,形成一个庞大的低压,且低值中心分别位于锡林郭勒盟西南部及四川、甘肃、陕西交界处,河套北部有冷槽配合。700 hPa高空形势分析,此时河套西部地区的高空浅槽在河套东部发展成低涡。500 hPa阿盟北部有高空浅槽东移到河套中部地区。锡林郭勒盟北部地区有西南风与西北风的辐合区,中低层的水汽在此堆积。低空急流仍然一直延伸到锡林郭勒盟南部地区。

5月5日8:00高空形势(图2):850、700 hPa在锡林郭勒盟上空均有高空冷涡。低涡中心位于西乌旗附近。500 hPa河套中部的高空槽移到锡林郭勒盟中部地区。此次大雨天气主要集中在锡林郭勒盟的中东部地区[3]。

1.2地面形势

5月3日8:00,巴尔喀什湖至贝加尔湖、锡林郭勒盟至朝鲜半岛是高压,新疆南部到河套、东北地区是低压,整体形势是鞍形场。随着系统的东移发展,到5月3日20:00新疆南部到河套的低压向东北方向移动。到5月4日8:00青海到巴盟的低压继续东移北上,低压的前部、顶部处在锡林郭勒盟,河套西部位于低压中心。5月4日14:00低压中心移到河套东部,锡林郭勒盟处在低压顶部(图3)。5月5日2:00

(下转第31页)

(上接第27页)

河套低压继续东北上,此时锡林郭勒盟南部地区移到低压中心(图4)。5月5日14:00,低压中心向偏东方向移动,此时降水天气减弱[4]。

2物理量诊断分析

2.1水汽条件分析

此次降水的水汽来源:2010年5月3日8:00至5月4日8:00,我国东南沿海的水汽被中低层的偏东风和西南风向北输送。5月 4日20:00中低层水汽在锡林郭勒盟北部地区西南风与西北风的辐合区堆积。低空急流一直延伸到锡林郭勒盟南部地区,700 hPa锡林郭勒盟东部地区的T-Td≤4 ℃,湿舌北伸至锡林郭勒盟东北部地区[4]。

2.2 动力条件分析

2.2.1涡度和涡度平流。2010年5月4日20:00,负涡度区在850 hPa以下边界层内发展,与地面河套倒槽的发展形成对应,同时正涡度区在850 hPa以上、500 hPa以下发展。5月5日8:00锡林郭勒盟上空(北纬44°)的涡度均为正值区,中心(值为84×10-5 s-1)位于中东部。

5月4日20:00 500 hPa以下的正涡度平流随着高空槽的发展加深为高空冷涡,5月5日8:00转为弱的负涡度平流,并产生辐合[4]。

2.2.2散度、垂直速度。5月3日20:00至5月4日8:00,锡林郭勒盟上空近地面层到低层的弱辐合,转为5月4日20:00的强辐合。锡林郭勒盟中东部地区在4日20:00,沿北纬44°的垂直剖面850 hPa散度有强的辐合中心(-42×10-5 s-1),在250 hPa以上的东经116°附近为辐散区,其中辐散中心的最大值(27×10-5 s-1)位于150 hPa附近的东部地区上空。可见降水区域在中东部地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形成了强烈的抽吸作用,有利于对流的发展。5月5日8:00低层的辐合达到最强[4]。

在5月3日20:00至5月4日8:00近地面层的垂直速度上升区不明显,5月4日20:00垂直速度沿北纬44°在锡林郭勒盟上空均为上升运动区,之后其分布与散度的分布有较好的一致性。到5月5日8:00 下沉区位于500 hPa以上,上升区位于500 hPa以下[4]。

3结论

造成此次大雨天气的主要原因:850 hPa有低空急流一直延伸到锡林郭勒盟上空,将南方的水汽向北输送;冷涡旋转,不断有冷空气补充南下,加强了动力抬升作用。

4参考文献

[1] 刘景涛,罗孝逞. 内蒙古自治区天气预报手册[M].北京:气象出版社,1987.

[2] 朱乾根,林锦瑞,寿绍文,等.天气学原理和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2.

[3] 陶诗言,倪允琪,赵思雄,等.1998年夏季中国暴雨的形成机理与预报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4] 韩峰林,李晓坤,郝艳霞,等. 锡林郭勒盟一次大到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J].内蒙古气象,2011(4):3-5.

上一篇:对高等院校开设食品营养学公共选修课的思考 下一篇:天气系统对沙尘暴产生及传输路径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