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古道:欧亚南方走廊的一条枢纽通道

时间:2022-07-30 03:27:59

红河古道:欧亚南方走廊的一条枢纽通道

题记

欧亚大陆南部的民族、语言和文化有着长期的跨地域联系,由此形成连接欧亚大陆的南方走廊。南方走廊上有两条重要的远征古道经过红河古道:由四川南行下滇池,经红河古道到越南河内,再向西可去东南亚和南岛诸国,并可继续向西延伸至罗马;从两广西行到越南河内,走红河古道北上到滇池,然后向西可经洱海、腾冲去缅甸、印度,再去中亚、罗马。红河古道处在南方走廊的枢纽位置。

红河古道为水路陆路复合古道,汉代称麋冷进桑道。随着茶马古道在唐代的兴起,红河古道转型为茶马古道,进入更为繁荣的时期。中国西南和东南亚一些重要的文化传播、民族迁移、军事行动和商贸活动常在红河古道上发生。红河古道及其延伸线路上有丰富多样的民族语言类型和文化类型,多语现象层次复杂,文化遗迹错综分布,是认识早期人类迁徙和民族语言文化接触的重要遗产。

为推进茶马古道上的语言文化传承保护和研究工作,2013年5月16日至25日,北京大学社科部和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等13个教育部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与云南大学文学院、云南大学茶马古道研究所、云南红河学院联合考察了红河古道。考察队从昆明出发,取道蒙自、河口、蛮耗、红河、建水,最后返回昆明。部分队员继续从建水再取道蒙自、河口进入越南老街,经富寿、河内、北江、谅山,从广西凭祥雍鸡关入广西再到南宁,对红河古道越南段及其向广西南宁的延伸线路作了考察。

在这次考察活动中,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和红河学院共建了田野考察基地。北京大学将依托共建的田野考察基地,继续和红河学院合作,对红河流域的语言文化展开更为广泛深入的研究。

汉代之麋冷进桑道

《水经注》卷三十七叶榆河条记录了汉代的一条从交趾入益州的重要通道,即麋冷进桑道:

进桑县,柯之南部都尉治也,水上有关,故曰进桑关也。故马援言,从泠水道出进桑王国,至益州贲古县,转输通利,盖兵车资运所由矣。自西随至交趾,崇山接险,水路三千里。

这条古道如何行走,成为西南历史地理的一大悬案,也为欧亚南方走廊的行走线路的重建留下了难题。杨守敬、严耕望认为这条线路从越南河内西北的富寿沿泸江行走,在云南麻栗坡进入云南盘龙江,然后再去益州贲古。方国瑜认为这条古道从富寿沿红河行走,经过云南河口进入云南元江流域,再去益州贲古。

要回答这一悬案的一个关键是考察水路条件。《水经注》所说的“水路三千里”可能是一个夸张的说法。《汉书・地理志・郡》的里程更为具体,应该是实际里程:

西随,麋水西受徼外,东至麋冷入尚龙溪,过郡二,行千一百六十里。

考察队这次考察了红河一带水运条件。结合部分考察队员早期对盘龙江的考察,我们发现只有红河有行水路一千多里的条件。今越南河内往云南河口仍然有货船通航。据60岁以上有行船经历的老人陈述,他们的船只从河口往上行一直可以到达元江县。根据我们的调查,越南泸江及其上游盘龙江也可以行船,但从越南河内沿泸江逆水行船经过麻栗坡入云南继续往上走,可行船的水路不会多于780里。因此,要满足“行千一百六十里”的条件,麋冷进桑道只能是走红河水路,麋水也只能是红河水,麋水上的重要关口或重镇麋冷、进桑和西随都只能在红河沿岸寻找。

唐代之步头路与古涌步路

唐代记录了两条连接滇池和河内的古道:

通海城2南十四日程至步头。从步头船行沿江三十五日出南蛮。夷人不解舟船,多取通海城路贾勇步入真登州林西原,取峰州路行。(《蛮书》卷六《云南城镇》)

当时步头路是唐代几次进兵南诏的主要线路之一。比如《南诏德化碑》记录的一次用兵线路:

岂意节度使鲜于仲通,已统大军取南溪路下,大将军李晖从会同路进,安南都督王知进自步头路入。既数道合,势不可守株。

“从步头船行沿江三十五日出南蛮”,这样长时间的顺水行船,即使按照《唐六典》记录的最慢速度每天70里,也要走2450里,这样长距离的行船,步头路只能取红河古道。至于古涌步路,严耕望认为是走南盘江古道,经开远、曲溪、通海、江川、晋宁至昆明,但是唐代贾耽《从边州入四夷道里》有如下记录:

“自安南至古涌步(即贾勇步),水路凡千五百五十里”。

这样长的水路也只有红河满足条件。因此古涌步路的水路段也必须在红河上,只是陆路段和步头路的陆路段不同。由此可以断定步头路、古涌步路都是红河古道的支线,和汉代的麋冷进桑道都有承传关系。严耕望提到的南盘江古道也很重要,但不满足古涌步的水路条件。

根据前人的研究以及我们多年的实地考察研究,现在基本可以肯定,汉代的麋冷进桑道,唐代的步头路、古涌步路,就是现在仍有大量遗迹保存的红河古道。这条古道分水路和陆路。具体走法是从越南河内行船到云南河口。在河口分为两支,一支走陆路经过蒙自、建水、通海、滇池去洱海,另一支继续逆红河(元江)上行到元阳县登陆,或者继续上行到元江县登陆,然后再经过建水、通海、滇池去洱海。

红河古道上的重镇

古道重镇的繁荣程度是衡量古道活力的重要依据。红河古道的重镇从北到南有中国云南的安宁、通海、建水、元江、红河、元阳、蒙自、蛮耗、河口,入越南境有老街、富寿、福安、河内、北江、谅山。考察队这次考察了云南的建水、蒙自、蛮耗、河口和越南的老街、河内。

考察队从滇池东边的昆明乘车出发,经过玉溪、通海、建水到蒙自。《水经注》所说“从泠出贲古击益州”,麋冷(泠)在越南富寿一带,贲古即在蒙自个旧一带。《汉书・地理志》记载,益州郡已置贲古县,县境内产锡、铅:

贲古,北采山出锡,西羊山出银、铅,南鸟山出锡。

蒙自在中外古道交通上占有重要地位。历史上的银矿开采促进了蒙自古道的繁荣,这也是古道必经之地的重要原因。蒙自至今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银矿开采中心,也是世界最大的铟冶炼基地之一。清末民初这里是云南对外贸易最大口岸,现有蒙自海关遗址。法国人于上个世纪上半叶修建的中越窄轨铁路至今尚存。窄轨又称米轨,轨道宽1米,比标准铁路(准轨)窄435毫米。考察队这次专门考察了蒙自的碧色寨车站,这是滇越铁路上的特等车站,法国人于上个世纪初修建,主要用于锡矿的开采运输。从碧色寨车站站房、个碧石铁路站房、哥胪士酒店、大通公司以及宿舍、食堂、酒吧、车库、警察局等遗址可以窥见当年员工和商客繁忙的工作和夜生活景象。同样为了锡矿的开采运输,云南人修建了比米轨更窄的“个碧石铁路”(个旧-碧色寨-石屏),轨距仅为0.6米的铁路,俗称“寸轨铁路”或“寸轨”,碧色寨又成了米轨和寸轨转换之地。

上一篇:构建开放、和谐、创新的数学课堂 下一篇:财会专业高效教学课堂的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