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蔬菜出口研究

时间:2022-07-30 01:36:40

黑龙江省蔬菜出口研究

摘要: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黑龙江省的出口蔬菜产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靠近俄罗斯的沿海,由于进出口优势与广阔的市场领域,近年来蔬菜出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新农村就业、农民收入、带动农村建设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我国黑龙江省蔬菜出口,对黑龙江省蔬菜出口基本情况、政府工作、存在问题以及改进措施进行了简要的探究和阐述。

关键词:黑龙江;蔬菜;出口;改进措施

在种植业中,蔬菜作为仅次于粮食的作物,黑龙江省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在发展对外出口中,黑龙江省拥有靠近俄罗斯的地域优势。在农业种植中,我省以污染少、农产品多广受到国内市场的青睐。由于该地日照时间相对较长、季节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肥沃、土地平整、有机质高,蔬菜病虫少、农药化肥用量少,形成了先天的优势。近年来,随着对外贸易增强,我省蔬菜得到了长足发展,并且成为国内最大的食品生产基地。其中,大白菜、马铃薯、胡萝卜、油豆角、山珍、香菇、西瓜、甜瓜、木耳、红干椒、青椒、茄子、西红柿、山野菜等优质蔬菜年产量约占全国蔬菜总量的6%左右。随着农产品市场开放,我省蔬菜出口金额、数量都得到了快速增长,从2000年到2006年一直以24.06%的速度增长;到2007年已经达到33.16吨,创汇8400多万美元;到2011年我省前两个月的蔬菜出口就达到5.1万吨,比去年同比增长35.2%,增长63.5%的价值,创汇2700万美元。

一、我省蔬菜出口情况与政府工作

(一) 我省蔬菜出口优势与情况

一直以来,俄罗斯、韩国、日本、东南亚是我省蔬菜出口的核心市场。黑龙江省临近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俄罗斯有将近20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距离滨海城市只有200多公里。而俄罗斯远东地区受无霜期短、气温低、劳动生产率不高、缺乏劳动力等因素影响,严重的制约了当地蔬菜生产与发展,远东地区每年的蔬菜缺口约为40吨到45吨左右,70%到80%的蔬菜都在我国进口。一直以来,滨海地区的蔬菜、瓜果缺口都从牡丹江境内的东宁口岸补充,其中地产菜约为10万吨,蔬菜14.5吨,出口创汇接近3亿元,占全省蔬菜总量的30%左右。出口的蔬菜主要有:西兰花、胡萝卜、圆葱、甘蓝、黄瓜、番茄、彩椒以及少量的白菜、马铃薯、油豆角、茄子等。我省在对外蔬菜出口中已经形成了规模,通过价格优势与市场需求在出口创汇中拥有明显地位。

无污染、品质好是备受国际市场青睐的主要原因,由于有机质较高,种植的蔬菜不仅品质好,口感也非常纯正,在顺应国际市场的同时,在国内外市场中享有很高地位。齐齐哈尔市生产的圆葱由于品质优良,有20%到30%的圆葱销往韩国、日本。目前,牡丹江市认证的绿色食品面积已经达到60万亩,对俄出口中80%都是绿色产品。在这些基地生产的绿色蔬菜统一采用国际认证的“富龙”商标。具有我省特色的优质蔬菜胡萝卜、油豆角、西红柿、马铃薯、甘蓝等在外方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随着东南亚、日本、南韩订单增加,我省蔬菜产品进口量以逐年上升的趋势增加。

(二) 政府工作

1、 建设高标准出口基地,拓展出口规模

为了增强农业发展,省政府积极创建外向型产业环境,针对国外潜力较大的消费市场,我省已经建成了35处多种类型的蔬菜生产基地。一种是以甘蓝和圆葱为主的露地出菜口,其中全省圆葱种植面积将近10万亩,拥有上好的品质,即使储存半年仍然能够保持原有品质,多数销往国外。另一种是以番茄为主的保护地,面积较小的基地只有上百亩,大的达到几千亩,从而极大的带动了全省蔬菜种植。鸡西市西郊乡大棚蔬菜产地的温室有871栋,每年的出口蔬菜达到400多万公斤,温室亩收入可以达到1.5万元以上,都得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 培养各种营销组织与专业协会

随着我省蔬菜外销市场不断扩大,培养了一大批有实力、有组织的边贸企业。他们的工作主要是整理货源、组织生产、拓展境外市场,从而打造出“基地+企业+科技+农户”的新型产业化发展模式,从而进一步提高蔬菜经营水平,为出口创汇。临安市自从成立蔬菜出口贸易单位以来,2000多座大棚蔬菜出口,带动了十几个村庄,每年蔬菜出口总量达到3万多吨。同时他们还建成了自动化冷藏基地,调整季节性出口总量。

3、 使用标准化生产应对蔬菜出口技术

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外为了降低我国农产品对其他国家内部市场造成的影响,设置了很多壁垒。针对这种现象,为了提高出口量,我省根据市场需求与具体情况,加大了绿色与无公害蔬菜监管力度。首先,制定了地方性法规,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过程中,让我省蔬菜进入法制化轨道。其次,是增强检测体系与标准体系,努力实施无公害蔬菜国家、行业等具体指标,还实行了网上查询相关工作。在重点发挥机构检验作用的同时,全面掌控无公害蔬菜生产条件、环境与产品质量,从源头上保障无公害蔬菜产品合格率。然后,是对绿色、无公害食品实行安全质量监控机制,对于国家明确禁止的农药,必须重点检查。而对于无公害的蔬菜生产、加工单位进行定期性检查,在全省市场执行市场准入制度的同时,保障经营品牌与销售力度。最后就是加大无公害蔬菜市场监管,对于制假售假的行为,相关部门必须定期整治,严格打击力度。并且正确选择行销对路的产品,制定专门的生产规程,在统一收购、种植、供种的过程中,根据标准化生产方式,打造品牌,从根本上让产品数量上升。

二、我省蔬菜出口存在问题以及改进措施

(一) 蔬菜出口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虽然我省蔬菜出口量较大,但是必须意识到:地产菜所占比例仍然较少、优质蔬菜品牌出口产地设施投资力度明显不够、引进蔬菜深加工的企业不多、蔬菜销售大部分停留在原材料的基层上。针对这种现象,我省作为农业外向型发展较晚的省份,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市场需求,发挥我省与俄罗斯相邻的优势,加大我省蔬菜为主的外向型农业开发。从而将工作重心放在提高蔬菜出口与竞争力等方面,在提高市场份额的同时,得到更好的市场份额。

因此,在今后的蔬菜出口中,我们应该健全服务制度,以市场需求为核心,以增效增值为目标,以科学技术为前提,努力展现区域优势,大力建设有地方特色的优质蔬菜,进而提高产品质量与档次。在推进规模、重点建设中,推动以绿色产品为主的外向型蔬菜生产基地,从而进一步完善辐射范围较广的市场流通关系,拓展国际市场;在帮助和发展具有加工、生产、销售的出口蔬菜企业时,推动产业化发展步伐。

(二) 加强蔬菜产业化建设的改进措施

1、 放宽政策,增强领导力度

蔬菜生产作为入世后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的优势项目,为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换发展理念,必须根据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民收入等基本要求,将工作重心放在增效增值上。通过增强政府扶持力度,在放宽贸易政策的同时,使用“放水养鱼”的方法,进行扶持、收税,培养税源。

2、 加大科研力度

为了进一步增强农产品效益与质量,在蔬菜出口与加工中,必须根据市场需求,使用各种有效形式,做好技术推广与研究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对于重点蔬菜产区必须加大技术推广与服务力度,鼓励科研人员进入一线生产,从而掌握物资服务与技术层面。在做好优良种苗、种子、引进实用技术、试验与推广工作的同时,增强科技和技术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科研人员与农民的生产作业技术,增强蔬菜生产出口管理水平。另外,还必须建立高标准的质量检测中心,通过引进更加先进的包装、分级设备,重视蔬菜产品外包装和质量,从而增强我省蔬菜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度,在生产规模、水平上拥有更加优质的蔬菜品牌服务,用更好的品质、品牌战略,吸引、招揽顾客。

3、 完善多元化投资体系

为了保障我省蔬菜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必须根据国家政策,增强各级政府扶持力度,提高对水平高、牵动力好、龙头单位、中介组织、高科技园区、批发市场以及良种繁育的资金投入,让其尽快发挥作用。同时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增强政府招商力度,使用合作、贸易补偿、合资等方式,增强基地投入、科技建设、工业投入与无公害产品建设力度。

4、 加大社会服务力度,推进产业化进程

为了保障我省蔬菜出口效益,不仅要加大生产投入,还必须以农村集体合作组织为基础,同专业的技术为依托,通过农民自办组织补充多成份、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服务体系,积极鼓励外贸单位与营销组织。同时,在这过程中外贸必须努力做好基地建设与生产规模相关工作,充分展现规模效益与辐射作用。通过加大企业扶持力度与储藏工作,争取富有特色的品牌的蔬菜产品,从而让我省蔬菜真正进入规模化、集约化、国际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

5、 增强产业化市场,提高蔬菜产业整体收益

蔬菜出口的竞争,说到底也是产业与技术的竞争。根据当前黑龙江省蔬菜出口现状,必须加强蔬菜技术开发以及示范性工作。一方面,通过鼓励科研院所、农业高校、市县合作的科技园区与大院,在重点建设蔬菜乡镇、县市构建综合性蔬菜基地的同时,开发行销对路的栽培技术与品质,转化应用形式。另一方面,增强无公害技术,使用商品化处理和冷链贮运等先进的技术,进行蔬菜技术示范、集成,对蔬菜技术进行补充,进而不断提高新品种、新成果、新技术与新材料的转化率与入户率。

增强产业化经营作为推动蔬菜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提高蔬菜出口的主要方法,是增强蔬菜出口的必经之路。而积极拓展市场则是连接蔬菜产品的重要环节,也是确保产业化经营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以标准蔬菜园为线索,以专业合作社为典型,大力辅助全省蔬菜龙头单位、专业市场、专业组织与经纪人,充分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将小农经济有机的联系起来;在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品牌化加工销售中,增强黑龙江蔬菜出口效益。

结束语: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蔬菜产业中,黑龙江省作为我国典型的蔬菜大省。为了进一步增强对外出口效益,必须加大优质蔬菜品牌投资力度和检测手段,在使用优质许可证的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增强蔬菜产品加工、制作力度,让农产品在对外销售中得到更大的利润。(作者单位:绥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艳红,李爽.黑龙江省蔬菜出口贸易现状及策略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12):13-15.

[2]周博.关于黑龙江省发展对俄蔬菜出口问题[J].西伯利亚研究,2009,36(3):21-24.

[3]张秀杰.建立黑龙江省对俄出口生产体系的地域布局[J].西伯利亚研究,2007,34(5):44-46.

[4]崔宁波.黑龙江省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方园艺,2010,(13):219-221.

[5]张永强,李凌云,秦智伟等.黑龙江省蔬菜种子进出口贸易格局及国际竞争力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4.

[6]马云桥,许栩.2012年黑龙江省蔬菜产销形式分析的研究[J].活力,2012,(13):34-34.

[7]孟京生.关于黑龙江省蔬菜流通现状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0):170.

上一篇:贵州省外贸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下一篇: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