谅解与改造:一种可取的文化姿态

时间:2022-07-30 01:29:32

谅解与改造:一种可取的文化姿态

近几年来,电视选秀类节目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它的持续升温和迅速普及给普通民众实现自己的审美理想提供了平台和载体。与此同时,选秀节目的批量复制和生产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同质化、媚俗化的倾向。如何保证选秀类节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何使选秀节目的艺术品味和商业诉求和谐共存,如何在批评的同时更多地予以建设性意见?为此,我们组织了若干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这一现象,希望能给读者呈现新的视角和观点。――编 者

电视里来了选秀,选秀来到了中国,说实话,似乎早了一点。

对于时代来说,电视选秀节目应是一个新娱乐、新时尚、新时代的文化消费,因为这种节目形态是要在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达到一定标高后才有生存空间的。而我们还在发展,一部分非时尚的文化沉淀还在活跃,一部分非理性的文化障碍还在发力,所以选秀节目一定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生活环境中会生存得很难很难的。

但是它毕竟来了,就像一个早产儿来到人间。

对待早产的新生儿,惟一的办法就是让它好好的长大,而且早产的孩子会特别聪明可爱。

我们知道,电视虽是一个通俗文化的载体,但也是一个科学时代的娱乐,更是一个进步文化的消费,它的进步环境表现在它是存活在一个多元性文化消费的社会。

我们看到,社会经济越是发达,文化消费更是多元,传统文化和时尚文化在一个轨迹里同步运转。在美国,既有沉重的历史博物馆,也有明快的现代展览厅;不但有久演不衰的百老汇,更有格林威治村里的酒吧歌声。就拿选秀节目来说,其《流行偶像》就是出身于西方古老文化集中的伦敦。

可以说,文化谅解,应该是时代的一种进步而高尚的文化姿态。

我们也知道,目前对于选秀节目,议论的焦点之一是谴责电视媒体在利用选秀节目赢利。

近年来,电视娱乐节目的收视确实以10%的增长率直线上升,其中选秀节目以29.6%的收视份额高居首位。更令人注目的是,2005年中国荧屏上的综艺娱乐节目吸引了超过230亿元的广告投放,成为继新闻、电视剧之后,中国电视媒体借以拉动经济增长的最大热点。

中国人还是要有电视看的,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我真的不希望中国的电视台在贫穷线下生产节目。因为大家都知道,只有高成本、高投入的节目才会真正满足人们娱乐生活的需要。

当然,如果电视台在选秀的过程中,运用了一些过分行为而过分的赢利,那的确要用行业规范和宣传纪律来进行约束。

因此,根据我国文化消费的现状出发,选秀节目给我们社会带来的经济是非是需要谅解的。

当然,光用文化消费市场的需求来请人谅解,这还是不足服人的。我们再看看我国选秀节目在本土化之下的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

许多人认为,我国的选秀皆来自于西方,但中国式选秀与西方式选秀却有着逆行反应。

如一位华人看完西方选秀后记录了一段这样的印象。他说: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美国偶像》无论选手还是观众,固然在意自己或偶像的输赢,也不会不知道,成功意味着拿到通往好莱坞的入门券。但是,他们看上去同样没忘记,这仅仅是一个娱乐节目”。

而中国式选秀就不同了,大多数节目更多关心的是人的文化和精神。正如一位资深评论人所说的那样,“湖南卫视的快乐男声比赛直播以来,几乎每次都有一个鲜明的主流的主题,快乐男生们在节目中阐释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演唱‘中国风’歌曲……人们也开始对这种文化宽容了。”

按一般规律,选秀节目只会受到15岁至24岁的青少年人群关注,但由于中国的选秀节目走出了一般娱乐节目的规范,将娱乐与励志相结合,将平民与精英相结合,以至被更多的年龄层所关心。

湖南广播电视局局长魏文彬观看了《快男总决赛第二场》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他说“周五的比赛,从头到尾我都认真看了,很好。《快男》做到这个份上,有点感觉了,有点内涵了,甚至有点魂了。吉杰走了,却永远留在了我们心里。一曲《故乡的云》,唱得我热泪盈眶。这首歌,无数人唱过,在我心里,吉杰是唱得最好的。歌声里,有呼唤、有呐喊、有倾诉、有眷恋,那份凝重、深沉、悠远,令人荡气回肠。魏晨晋级了。他的进步,让人眼睛为之一亮!过去,他给人的印象总是温温的,乖乖的,没多少分量。他与何洁的一场表演,精美绝伦,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内涵,看到了年轻人的厚实……以上这些,就是我说的‘魂’,是‘声’,又不是‘声’。是阳光新一代用声音演绎的生命之魂。”

据央视索福瑞收视数据显示,《快男》进入全国总决选后,其35岁至64岁的中年观众群迅速扩张,从到达率指标来看,《快男总决选第7场》的35岁至64岁的中年观众到达率达到了8%以上,与《快男总决选第1场》相比,涨幅达50%以上。而从《快男总决选第7场》和《快男总决选第1场》市场份额比较来看,其45岁至54岁的中年观众涨幅达到了165.67%,而55岁至64岁观众涨幅也达到了117.99%,成为《快男》收视涨幅最大的两个群体。另外,从《快男》的观众构成来看,目前45岁至54岁观众比例已达到了20.5%,仅次于15岁至24岁的观众人群。

因此,我认为,不妨对选秀节目表示一点文化意义上的谅解和宽容。

美国也在选拔《美国发明家》,而这档节目的制作人就是《美国偶像》选秀节目的制片人,但美国没有因为制作了《美国发明家》就停办《美国偶像》,也不因为有了《美国偶象》而不去选拔《美国发明家》。

但是,毫不避讳地说,电视选秀毕竟是个西方的舶来品,在西方盛行时就有其各种各样的毛病,何况万里迢迢来到中国,肯定有诸多的不适应的地方。它的确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愉悦,为我们的娱乐带来新的元素,为我们的文化带来新的快乐,更为我们的电视带来新的空间。作为一个有着深厚文化沿革的大国,我们应该有一个适当的姿态去迎接它,去改造它,去驯服它。让它为我们的文化服务,为我们的人民服务,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对于选秀节目有所怨言的人群,我是能理解的。不知我这番微言能否引起他们的关注。但我坚信,是可以用文化谅解和文化改造的姿态来看取选秀这个中国电视屏幕上的新生儿的。

上一篇:触摸千秋汉魂 下一篇:冀东小镇举办长篇小说《白纸门》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