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众传媒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07-30 12:49:45

论大众传媒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在公共领域的参与正改变着公共政策制定的各个方面,从而深刻影响着公共政策制定系统,研究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之间的关系不仅可以拓展公共政策的研究领域,对于推进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科学化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大众传媒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双重影响,并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公共政策 大众传媒 对策建议

一、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制定

21世纪是信息膨胀的时代,人们每天都是通过大众传媒了解信息,在繁复瞬变的信息中筛选和过滤对个人发展与生存有利的价值观念、信息内容。大众传媒对民众具有的影响日渐壮大。

(一)大众传媒概述

“大众传媒,即当消息来源(通常是某个组织)使用一项技术作为媒介与大规模的受众进行沟通”。从过去的报纸、书刊、广播、电视到现阶段的网络、手机等,每一次变革都会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公共政策制定过程

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拉斯威尔和特纳提出政策科学这一概念,标志着公共政策的正式出现。从公共问题的输入,政府主体经过考虑转化为政策议题,再到公共政策的形成,最后到公共政策的输出执行及贯穿整个过程的监督,完成了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的使命。

(三)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大众传媒本质的公共性和公共政策天生的公共性使二者紧密的联系到了一起。在公共领域中国家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公共政策的制定,并通过公共政策管理社会、服务民众。大众传媒对公共政策过程的合理性、公共性和有效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大众传媒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影响

(一)大众传媒对公共政策制定的积极影响

(1)扩大公众参与。“在政治生活中社会公众的政治参与包括直接参与和政党参与理论参与及通过大众传媒的舆论参与等形式”。可见,人们通过大众传媒表达意见形成舆论进而对国家政治生活产生影响的舆论参与在现代社会中是一种普遍的形式。

(2)提升决策的民主性。大众传媒通过提供各种途径和手段吸引公众参与政治决策,使分散的潜在的公众意愿和要求转化为明确集中的决策要求,再将政府的决策信息公开透明地传达给公众,并把公众意见反馈给决策者,使决策层可以充分了解公众的意见,能够不断对决策进行调整。

(3)监督政策制定权力。大众传媒监督是对政府构成监督的重要因素,它运用群众舆论力量来纠正偏离正常轨道的决策行为,是现代民主政治中权力制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于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大众传媒的舆论监督不具有强制性。

(二)大众传媒对公共政策制定的负面影响

(1)对经济过分追求可能损害受众利益。大众传媒的功能之一是监测让人们及时了解社会的真实情况,但是在传媒实现产业运作后资源消耗主要依靠广告收入得到补偿,这使得传媒内容和方式容易受到广告活动的影响和制约,也直接影响到传媒的这一功能。

(2)可能导致信息失真。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对公众生活的渗透,使得公众依赖于从中获取信息根据新闻媒体确立自己的看法,大众传媒就通过报道或不报道某个议题突出报道某些议题和按照一定的优先顺序来对议题进行不同程度的报道,从而影响公众的判断出于利益需求或其他动机。

(3)可能影响正常的公共政策制定过程。大众传媒承担着公众与政策制定者之间信息沟通的作用,因此,任何不实的报道或者任何有倾向性的报道评论都有可能给公众与政策制定者造成先入为主的偏见,从而影响正常的政策过程的进行。

三、大众传媒影响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大众传媒是一种工具,本身没有好坏的属性。大众传媒的主体由于其各自的利益追求,在利用大众传媒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特别的社会现象,这对于公共政策的科学制定、有效执行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一)媒体缺乏独立性

大众传媒作为公益性媒体,政府本着“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方针推进改革,但现实情况是政府对大众传媒管制过于严重,媒体对政府依赖性大。

(二)过分迎合受众,媒体公信力受到质疑

媒体市场化以来竞争日趋激烈,广告收入成为补偿成本和资源消耗的主要方式。为了提高广告收入,迎合受众,媒体高举文化消费主义的大旗,娱乐、社会新闻泛滥成灾,甚至传统的严肃新闻也走上了娱乐化的道路。

(三)缺乏完善的法律规范及行业自律

大众传媒是社会规范的重要传播载体,社会成员正是通过大众传媒等信息传播载体实现对社会规范的认知与服从的。然而,由于我国媒体产业刚刚发展起来,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自律,使大众媒体在新闻传播中极易产生寻租行为。

四、大众传媒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建议

我国现在进入社会整体的转型时期,这对我国的大众传媒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一)推动我国传媒体制改革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市场对传媒产业发展的时代要求。因此,2003年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文化产业改革,其中作为文化产业核心的大众传媒也开始了新的变革。公益性的传媒将由国家主办,实行新的事业单位体制进行规划和管理。而盈利性的传媒进行去“事业化”的体制变革。

(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中国在宪法、刑法和民事诉讼法中还缺乏专门的法律条款来保障这种自由,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主观随意性,一些干部在运用权力时随意践踏了这种自由,而一般的公民也难以通过法律保障自己的权利。

(三)加强大众传媒的行业自律

构建大众传媒的伦理体系,首先要明确大众传媒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人的生存量,其核心价值及意义是发挥传媒告知、引导、宣传、监督、教育、娱乐和服务的正面价值,其所追求的伦理原则是真实性、正义性、适度性。只有基于这些,才能解决大众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和传播受众的伦理道德建设问题。

参考文献:

[1]吴声功.服务型政府的构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上一篇:关联方交易舞弊审计研究 下一篇:《安全协议》的综合教学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