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姚县发展马铃薯产业的思考

时间:2022-07-30 11:58:29

大姚县发展马铃薯产业的思考

摘要:大姚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曾为解决县内贫困地区的温饱和食物安全作出重要贡献,发展马铃薯产业不仅能解决县域粮食安全问题更能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在分析制约大姚马铃薯产业发展因素的同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为大姚县马铃薯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大姚马铃薯产业;问题;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F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9-0180-02

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能有效的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发展本地马铃薯加工业,可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种植一季马铃薯,亩收入可增加300元以上,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可以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

一、大姚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大姚马铃薯种植产业,一是种植规模不大,产业小、弱、散。全县12个乡镇现有种植面积仅两万亩,主要以一家一户零星种植为主;二是种植水平低,管理粗放。大姚马铃薯的主产区集中在山区和半山区乡镇,交通不便,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加之多年来马铃薯生产技术推广投入经费较少,所以出现品种老化、种植粗放、密度偏低和病虫害防治不力等不良现象;三是产业发展能力弱,产业链不长。目前大姚县还没有一户马铃薯加工企业,多数马铃薯运往外县销售、加工,导致产业化程度较低。

尽管如此,大姚马铃薯产业发展还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增收潜力。一是市场前景广阔。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粮菜兼用食品,也是食品工业的原料,市场需求量大,产业前景普遍看好;二是适宜种植范围广,增产潜力高。马铃薯具有耐旱、耐寒、耐瘠薄、适应性广等特点,全县大部分地区土壤及气候条件都可满足其生产条件;同时,增产潜力也高。2006年,县农业局在石羊镇清河试种冬早马铃薯,亩产高达2 700公斤。三是推进速度快,促农增收效果明显。从喜德县和冕宁县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来看,用二至三年的时间,其可快速发展为促农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制约大姚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总体种植规模偏小且种植分散,不利于形成马铃薯产业的规模化经营

一方面,由于这些年来投入减少,其他相关农业产业发展占用了有限的耕地、资金等资源,所以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受到影响。另一方面,许多耕地未被开发利用。整个大姚县2009年底耕地总资源45.5万亩,而常用耕地面积为31.5万亩,尚有14万亩耕地未被开发利用,致使总体规模偏小。另外,由于大姚地处山区,大部分马铃薯种植在山坡上,造成种植空间上的分散;同时中国一家一户的种植方式造成种植在家庭上的分散。

(二)缺少种薯的繁育体系

大姚县对脱毒种薯的引进和推广投入力度不足,多年没有引进良种,农民使用良种困难。现在大姚县的马铃薯主要以合作88为主,占马铃薯生产面积的90%。由于品种单一,多代种植,现在种质严重退化,病虫害严重,单产逐年下降,引入优良种薯势在必行。但从外部购买优质种薯,成本高昂,每亩预计投入要达375元,农民难以接受,所以若要做大做强大姚县马铃薯产业,种薯繁育体系必须健全。

(三)脱毒种薯的标准体系不健全

目前种薯生产单位普遍对开放条件下的种薯扩繁和合格种薯生产的重视程度和技术研究不足,特别是在种薯商品质量控制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像发达国家荷兰、德国、英国、加拿大都是国家指定半官方的种薯检验中心,定期田间取样,每一袋种薯都有质量指标档案。种薯标准体系不健全,种薯质量难控制,直接影响单产水平的提高。

(四)缺少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

大姚县对马铃薯的加工多为家庭作坊,如此一来只有农民自己面对市场,各家各户在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下、采用不同的种薯、按照不同的种植方式生产的马铃薯很难适合作为企业需要的加工薯的原料。龙头企业内联千家万户,外接国内外市场。它根据市场多样化需求确定农产品的加工与营销,龙头企业根据加工的要求组织农产品原料生产,把市场信息及时传送给农户据统计,缺少龙头企业就缺少了马铃薯最为重要的一条销售渠道。

三、大姚县马铃薯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一)制定产业规划,加大产业投入

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作为政府职能部门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一个产业发展本身所需条件之一。可喜的是,2010年云南政府出台的《关于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意见》已将马铃薯列入优势特色产业进行了专门布局规划。在已有规划的基础上,大姚县现在最需要的是把马铃薯产业开发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进行深入研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与具体扶持政策和举措;应当认真落实中、省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有关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大对马铃薯产业的推介力度,积极招商引资,吸引优势资本介入马铃薯产业开发。

(二)建立马铃薯种薯生产繁育、质量检测体系

建立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充分发挥其技术、资源和设备优势,进一步提高繁育能力,积极探索高效、低成本的脱毒种薯繁育技术;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引进、筛选及遗传改良(利用高新技术如转基因工程、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等),选育和创造适于食品加工、淀粉加工和鲜食出口的特用优良品种,开发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栽培技术、植保和贮藏加工等产前、产中、产后技术,为大姚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条件。

加强种薯质量监测,建立马铃薯质量检测体系和制度。种薯质量检测、监测和管理是完善大姚马铃薯脱毒种薯推广体系和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要积极逐步推行符合大姚县特点的种薯质量管理制度,使种薯质量标准化、生产规范化;建立健全脱毒种薯质量检测、监测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依法规范种薯市场。

(三)选择“公司+基地+农户”为主要模式推动产业发展

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为主,在政府部门的调控下,组建由龙头企业牵头、技术部门和农户构成的产业开发集团,按照股份合作的运作模式,横向促使技术、人才、资本等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纵向促使研究、开发、生产、营销一体化,形成产业链各环节利润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支撑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

一是依托云南农业大学和大姚县农业局两个优质专用脱毒种薯生产体系承载技术单位,在国家财力和加工企业科技开发基金的支持下,建立种薯基地,并运作优质专用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生产体系,进行超前开发研究,协同加工企业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农户组织标准化、规模化原薯生产,把好质量关。

二是马铃薯加工企业根据生产制订生产计划,提供脱毒种薯需求订单,签订原料生产合同,组织好基地的生产、收购、加工和产品的销售,培育并开发市场。

三是农户严格按照优质专用马铃薯生产技术标准和技术人员的具体指导规范种植,向企业或公司交足量的优质脱毒种薯。

四是龙头企业必须处理好产业链内各环节利益关系和利润分配,特别是处理好公司和农户利益关系。只有形成公司与农户之间“利益均享,风险公担”的关系,公司才有可靠的原料,农户才能分享到加工、销售的利润,才有积极性参与基地建设。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农业产业化风险基金,提供风险保障服务,执行价格保护政策,实施“订单农业”。另一方面企业在收购农户马铃薯是应体现优质有价,以此鼓励农户进行优良专用品种的种植。

参考文献:

[1]杨云.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农业发展――理论透视・发展分析・模式构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

[2]李祥.大姚县年鉴[K].楚雄:楚雄州新闻出版局,2009.

[3]和毅纯.对云南省发展马铃薯产业的思考[J].中国农机化,2004,(3).

[4]李泉.西部地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特殊性研究[J].甘肃农业,2005,(3).

[5]马汝俊.发展马铃薯产业增加农民收入[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7,(7).

[6]陈其伟.浅谈马铃薯产业的现状与发展[J].甘肃农业,2010,(6).

[7]张新公.发展马铃薯产业大有作为[J].农业信息探索,2000,(1).

[8]唐延林,邹先定.试论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其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02,(4).

上一篇:试析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研究 下一篇:武汉服装产业区域性转移的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