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三个角色浅谈

时间:2022-07-30 10:55:07

班主任的三个角色浅谈

\[摘要\]为妥善处理好任务繁重的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宜在工作中扮演好三个角色:一是做好沟通的桥梁,二是要做好心理辅导员,三是转换角色当家长。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赢得学生的认可和爱戴,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

\[关键词\]班主任;学生;角色

\[中图分类号\]G4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11-0038-03\[作者简介\]甘谷列(1971―),男,广西贵港人,硕士,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在学校,班主任的工作千头万绪。既要管教学,又要管学生;既要管班级,又要管个人;既要管纪律,又要管作风;既要管学习,又要管生活;既要管思想动态,又要管心理健康;等等。如何才能举重若轻,笔者认为班主任可扮演好以下三个角色:

一、班主任要做好学校跟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

在学校,学生无论大事小事都来找班主任。学生哪怕违反的是小纪律,比如不戴校徽,也往往会被问:“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班的?班主任是谁?”由此可看出,班主任是“学校――班级――学生”之间的中介环节,是沟通的桥梁。

班主任就是一个班级的总管,一个总负责人,一个班主任一天工作的流程大概如下:早上六点钟,班主任就得起床,检查学生的早上起床情况、学生的早操和早读。做完了这些之后,班主任才能去吃早餐。如果一、二节有自己的课,班主任还得先去上课,上完课之后才能去吃早餐。做完了这些之后,班主任才能备一下自己的课或者批改作业。第三节课之后有眼保健操,班主任还得去班上巡视检查。中午,学生吃饭之后午休,班主任又得去巡查,督促他们按时午休。而下午,班主任至少得到班上去转转,看看班级的情况,或者向学生交代一下事情,比如大扫除,或者交代学校的某个通知或要求。下午除了第一节、第二节安排有科任老师的课,第三节往往是班主任必须到场给学生做思想工作的班会课,或者是自修课,自修课很多时候也需要班主任到场转一转、看一看,维持纪律。晚自习前,班主任也要到教室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学生晚自习之后,班主任又要去宿舍督促他们早点休息。可以说班主任一天到晚,都以学生为中心,围着学生转。为了学生的成长,班主任倾尽了自己的心血和精力。班主任工作辛苦、繁重、劳累,由此可见一斑。

只要是学生的事情,班主任什么都得管,什么都得做。比如,学校的规章制度,班主任得向学生传达,要求学生认真遵守。学生对学校的很多管理情况的反馈意见,比如补课、资料的征订和收费、学校食堂的伙食和卫生质量、宿舍的卫生情况,对其他科任老师教学的评价等,基本上是通过班主任来上传给学校的(当然也有学生直接写信给校长反映呼声的)。而学校往往也是通过班主任来协调处理问题的。所以,人们常说班主任的工作很吃力、繁重,辛苦,劳累。在学校,问题学生一有什么事情出现,一犯了点什么错误,班主任首当其冲就要被问责,学校领导第一个要找的就是班主任。像学生逃学、爬墙外出上网、早恋、跟别班学生发生矛盾,学校领导第一个要找的就是班主任。要了解这个学生平时学习和遵守纪律的情况,了解他的家庭如何,父母如何等,第一个要找来的也是班主任,通过班主任来了解和掌握这个学生的情况。班主任在这个过程中,即使没有受到领导的批评,也会感到无形的压力。班主任,一方面要听取学校领导的批评和意见,另一方面回过头来要找学生谈话,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又要在班上强调学校纪律必须遵守等。可以说,班主任在学校和学生之间,充当了一个中介、桥梁的作用,或者说充当了一个缓冲器的作用。

班主任既要对下面的学生负责,也要对上面的学校领导负责,肩负着双重压力。他的工作只能做得更细致、认真、扎实、深入,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让学校满意,让家长满意。但是,这一切的背后,都需要班主任付出心血和努力,时间和精力。正如那句话所说:“班主任呕心沥血为的就是学生成长和成才。”

二、班主任要做好心理辅导员的角色

班主任要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员的角色,学生有什么心理问题,思想有什么波动,学生间有什么矛盾都会找班主任来帮助解决。某某同学病了,某某同学家庭出现困难了,某某同学厌学了,某某同学迟到早退了……班主任都得一一找他们来谈话,做思想工作,必要时甚至得拿出自己身上的钱来垫支给某些同学作伙食费或者医药费。因为现在的高中大多是寄宿制,许多农村学生的父母大多外出打工挣钱,对自己孩子伙食费的保障有时难免出现纰漏。一旦学生出现伙食费接续不上,要么是跟要好的同学借,要么是向班主任开口借。而班主任除了要做好班级学生的思想工作之外,还要帮助解决一些困难学生的生活保障问题,以免他们思想波动,学习受到影响。

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总负责人,要管好、带好一个班级,首先要做好班干、班委的民主选举工作。从组建班委开始,班主任要建立一个得力能干的班委会,让班委协助自己管好这个班级。班委是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得力助手。班委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好坏。同时,班主任还得制定好班级的班规条例,制定好班级的奖罚措施,制定好班级的纪律要求,让学生有章可循、有规可行。班规条例制订好之后,班主任必须每天检查,看看学生遵守班规的情况。班主任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这样才能以身作则,这样学生才会遵守和服从,才会服气和信守。除此之外,班主任要利用一切机会给学生做好德育思想工作,如利用主题班会给学生做专题讲座、专题讨论或专题讲演,让学生从中学会做人、感恩、学习、自立和自我管理,帮助学生树立班级荣誉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进行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班级管理中,有时要处理的个体问题比班级问题还要多,这就需要班主任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当学生的思想出现了波动而厌学时,班主任往往要找他谈心,耐心教导、循循善诱、指点迷津,让他度过这个心理危机或难关。那么,这个时候班主任扮演的往往是一个谈心的辅导员角色。笔者在2002年就遇到过一个优秀学生,他非常爱好文学,一度痴迷于文学创作而影响了功课和学业。他的班主任多次找他谈心,做他的思想工作,却没有起到任何效果。笔者针对他的实际情况,耐心地给他分析他目前的情况:“你现在尚未考入大学,不能把文学当做自己最主要的事业,如果不能考上大学,你拿几篇发表的文章回家去能安慰你的父母吗?爱好文学固然没有错,但是不能因为搞文学创作而影响了功课,如果因为爱好文学创作而影响了学业就得不偿失了!到时如果你不能通过高考考取自己理想的大学,你怎么办?我劝你先把写作放一放,把学业放在第一位,通过了高考,考上了大学之后,你再搞文学创作也不迟!”他听从了我的劝告,后来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再后来又考取了北京大学中文系的研究生。从这个例子来看,好的教师不仅要善于充当心理辅导员的角色,而且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对症下药,方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

三、班主任要做好学生家长的角色转换

班主任既要做好学生的教学工作,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甚至有时还得充当学生的家长的角色,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和苦口婆心的劝诫。

比如某某同学病了,而且病得不轻,班主任就得送他去医院就医问诊,在生病的学生的家长父母还没有到来之前,班主任就要做好这家长的角色,给他挂号、垫支医药费,这就是班主任的学生家长角色的充当。现在,广西内地农村中学生的家长大多外出打工,这时候寄宿在校的学生,一旦有什么困难或者麻烦事,往往先来找班主任商量、解决。

上一篇:多措并举,打造自主高效课堂 下一篇:谈岩土地区的地基与基础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