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亲情关怀30万流动大军

时间:2022-07-30 10:02:25

“一站式”:亲情关怀30万流动大军

陈埭镇辖25个行政村(社区),常住人口7.4万人,流动人口超过35万人。不可否认,工作生活在陈埭的众多流动人口,对陈埭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这些年来,在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陈埭镇不忘这些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流动人口大军,在全市率先推行流动人口“一站式”服务管理模式,并规范建立镇级、村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所(站)。同时,突出人性化、亲情式“一站式”服务,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劳动服务、文体生活等切身利益方面扎实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

管理模式方面

一是实行“一站式”服务。突出“提高服务流动人口水平”和“管好出租房屋”两个重点,采取“多证合一、多举并重、多位一体”等措施,在全市率先设立镇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所,并在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的村(社区)设立服务站。将各相关部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职能进行整合,把《就业证》、《计生审验证》、《暂住证》等证合而为一,成为新的《暂住证》,并将其作为服务管理流动人口的统一证件。实行公安、劳动、计生等部门“一证式”办理,“一条龙”服务,办理暂住证的流动人口为其提供包括卫生保健、计划生育、义务教育、生活居住等在内的15项优惠措施。二是配齐配强协管员队伍。全镇按500:1的配备标准,企业按200:1的配备标准。配齐专兼职协管员。目前,全镇已配备1452名专兼职协管人员,其中,镇、村两级专职协管员615名,企业专职协管员240名、兼职协管员597名。经费保障按照市、镇4:6比例分担,每年市镇两级在流动人口工作经费支出方面超过500万元。三是依法征收出租房屋税费。加强对出租私房清查、备案、登记工作,实行“以税管房、以房管人、人户一致”管理,租赁房屋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及时更新。2007年,陈埭镇基本实现综治“一升一降”目标,群众满意率大为提高。

教育、维权方面

陈埭镇坚持贯彻晋江市委、市政府向来晋务工人员的“三不”承诺,即“决不让一名来晋务工人员的子女上不了学,决不让一名来晋务工人员因恶意欠薪领不到工资,决不让一名来晋务工人员维不了权”,切实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首先,在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方面。先后拨款320万元用于7所中小学扩容改造,建成4所外来工子弟学校,这4所学校可接纳学生3000多人,较好地解决了来晋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问题。目前,全镇小学生数16120人,其中流动人口子女有12674人,占78.6%;幼儿园生数7101人,其中流动人口子女4570人,占64.4%;初中在校生4712人,其中流动人口子女1874人,占39.8%。其次,在流动人口维权方面。率先设立“晋江市人民法院劳动争议法庭”、“晋江市陈埭镇职工维权中心”,及时、高效地处理好涉及外来农民工的案件,切实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在调处劳资纠纷方面,始终把外来务工人口合法权益放在第一位,开辟了流动人口维权绿色通道。2007年,全镇共调处并追回欠薪3257万元。在调处劳资纠纷过程中,2005年至2007年三年间,陈埭镇先后垫资500多万元外来务工人员工资。

医疗和社会保障方面

构建流动人口医疗保障体系,陈埭镇采取免费、减免、参保、互助等形式,2007年5月1日以来,先后为流动人口儿童免费疫苗预防接种68899人次,为流动人口住院费用减免补助125800元,为流动人口孕产妇住院费减免96人,分娩费用减免16581元,手术费减免8290元。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先后组织16799名流动人口参加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开展职工医疗互助活动,纳入2008年12件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预计实现1.5万流动人口参加医疗互助。

文体生活方面

陈埭镇关注流动人口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充实流动人口的业余生活。陈埭在全省首创并成功举办首届外来职工运动会,设篮球、棋类、田径等四个大项18个比赛项目,45家企业组队共有677名运动员参加比赛,大力推进流动人口健身活动,获得上级和社会一致好评。充分利用各种节庆日,先后举办“激情五月、和谐陈埭”主题文化月和“迎市庆、促和谐”等一系列文体活动,吸引广大外来务工人员积极参与,极大丰富广大流动人口的精神文化生活。

抗震救灾方面

2008年四川汶川“5 12”特大地震发生后,陈埭镇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迅速开展四川籍外来务工人员全面的调查摸底工作,摸清全镇共有四川籍外来务工人员29000多人,并对其家庭受灾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设立专线电话,供四川籍流动人口免费使用。同时,充分发扬晋江人乐善好施的作风,发动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捐资,奉献爱心,帮助灾区人民抗震救灾、重建家园。据不完全统计,全镇累计捐款捐物达6400多万元。对急于返乡的灾区员工,市镇两级要求企业立即给予结清工资,并适当资助其返乡路费。对无法返乡的灾区员工,及时给予慰问安抚。

上一篇:注重结构调整 提升制鞋产业发展后劲 下一篇:不断加快晋江市城东区和全国一流强镇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