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生软骨瘤的X线和CT表现

时间:2022-07-30 09:19:24

【摘要】 目的 探讨内生软骨瘤的X线和CT表现的特点,提高对内生软骨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内生软骨瘤的X线和CT表现。结果 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10-55岁,平均年龄34.4岁,8例见于手足短管状骨,4例位于干骺端,3例位于骨干髓腔。结论 位于干骺端或骨干髓腔内的内生软骨瘤X线呈囊状膨胀性骨质透光区,骨皮质变薄,内有不同程度的钙化;CT表现为瘤内软组织密度肿块,其内可见点状,小环状或不规则钙化,CT能很好地显示病灶与骨髓腔的分界和骨皮质受累情况,对大多数可做出定性诊断与鉴别诊断。

【关键词】 内生软骨瘤;X线摄影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70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440-02

内生软骨瘤按病灶数目可分为单发性及多发性内生软骨瘤,是骨外科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生于手足短管状骨的内生软骨瘤根据邻近骨皮质变薄,髓腔内边界清楚类圆形或膨胀性骨质破坏,瘤内钙化及边缘花边或波浪状硬化等特点可诊断。发生在四肢长管状骨及其他部位的内生软骨瘤较少见且不典型,与软骨肉瘤鉴别困难。本文收集我院1999――2011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内生软骨瘤10例结合文献,就其X线和CT表现特征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2002――2013年10例内生软骨瘤患者,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10-55岁,平均34.4岁,患者主诉局部轻度压痛或不痛者5例,局部肿胀,运动轻度受限者4例,1例是发生病理骨折后就诊,8例见于手足短管状骨,4例位于干骺端,3例位于骨干髓腔,所有患者均有X线资料,行CT检查者6例。

1.2 检查方法 X线机为岛津800mA,CR及DR拍片机,行正侧位拍片。CT为GE HISPEED NX/I型双排螺旋CT机,对兴趣区用2mm层厚,1.5mm层距连续扫描。骨窗 、软组织窗观察,5例行二维重建。

2 结 果

2.1 X线表现 4例位于手足短管状骨干骺端,均为偏心性生长,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类圆形形骨质破坏区(图1,2,3),2例有硬化缘,3例病灶内见点状、砂铄状钙化(图5,6),4例呈斑点状、不规则钙化,3例位于骨干髓腔内,2例病灶呈中心性生长,骨破坏区呈多房样改变(图8,9),均见骨皮质变薄,病灶多数边缘较光整,其内可见点状、不规则形钙化。

2.2 CT表现 行CT检查的6例患者,3例位于手足短管状骨,可见局部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骨皮质呈膨胀性改变,其内见多房囊状骨质破坏及小环状、点状及不规则钙化影。2例分别位于股骨干骺端及骨干(图4),呈囊状膨胀性改变,内见斑点状、条状及不规则形钙化,1例股骨病灶钙化范围广泛(图7),部分钙化融合成块,骨皮质变薄。边缘锐利,无中断。

3 讨 论

内生软骨瘤是来源于软骨内化骨的较常见的良性骨肿瘤,男性略多于女性,好发年龄11岁-30岁,其次是31岁-50岁[1],多见于手足短管状骨,足及长骨少见,偶见于肋骨、胸骨、骨盆及颅底等[2]。本组收集到1例足趾骨及2例股骨的病例。根据发病部位分为起自髓腔的内生型,起自皮质的外生型。根据病灶数目可分为单发型软骨瘤及多发型软骨瘤,本组收集的病例均为单发,此病病程缓慢。多见于短管状骨,症状不明显,局部肿胀,质地硬,不痛或有轻压痛,患者多因肿块长大引起畸形及压迫症状或有轻度运动受限来就诊,极少数患者发生骨折后来就诊。多发型者亦称Ollier氏病,系先天性软骨发育障碍疾患,若同时合并软组织血管瘤称Maffucci氏综合症,有骨骼弯曲、发育不均、畸形变等表现,此型恶变率高,部分可转变为软骨肉瘤。

1943年,Jaffe and Lich tenstein[3]提出内生软骨瘤是由于胚胎组织残留或正常的骺板软骨细胞部分移位到干骺端引起。这些正常的软骨细胞增生并异位于干骺端骨髓脂肪内并发生软骨内成骨。

发生于短管状骨的内生软骨瘤X线片显示病变最常开始于干骺部,随着骨的生长逐渐移向骨干,位于干骺端者多偏心性生长,而位于骨干者多呈中心性生长,X线表现为局部肿胀,边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囊状透光区,骨皮质变薄,无骨膜反应,其内可见点状、不规则形钙化,少数有骨性分隔,其中囊状透光区内的钙化影被认为是诊断内生软骨瘤的主要诊断依据[4]。CT显示病变区呈边界清楚的局限性膨胀性骨质破坏区,骨皮质变薄,多有硬化缘,软组织肿胀,无骨膜反应,病灶内均有不同程度环状、点状或不规则形钙化。X线对病灶内钙化的显示有一定的局限性,CT能对一些细小钙化及细小骨折线做出较准确的诊断。

鉴别诊断见于以下几个病:①骨巨细胞瘤:病灶内见分隔及典型的肥皂泡征,骨破坏区内钙化影少见,发生于手足骨也少见,即使有亦多在掌骨,总是发生在骨骺融合之后[5]。②低度恶性软骨肉瘤:位于骨骺和干骺端,有软组织肿块及骨膜反应,偏心性膨胀性骨质破坏,病灶范围>4cm则提示软骨肉瘤的可能性大[6-7]。病灶内见不同形式钙化。③骨囊肿:常见于20岁以下少年儿童,长管状骨好发,其长径与骨长轴一致,膨胀程度一般不超过干骺端的宽度,钙化少见。④血管球瘤:多见于手足短管状骨的末节指(趾)骨,临床症状明显,多有明显的疼痛和触痛,可见圆形囊状骨质破坏区,边缘光整,多无钙化。

总之,本病临床多数无明显症状,典型影像学表现为短管状骨的多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边缘波浪状或花边形硬化,其内见斑点、环状或不规则钙化,CT对一些微小钙化及髓腔内病灶的显示进一步提高了本病的诊断率。

参考文献

[1] 白人驹.医学影像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2):711-712.

[2] 王玉凯.骨肿瘤 X线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90-94.

[3] Jaffe HL,Lich tenstein L.Solitary benign enchondroma of bone[J].Arch Surg,1943,46(3):480-493.

[4] 陈炽贤.实用放射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946.

[5] 邢伟,丁乙.临床X线鉴别诊断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2(1):383.

[6] Adam Greenspan著,唐光键,译.骨放射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571-573.

[7] Wang XL,De Beuckeleer LH,De Schepper AM,et al Low-gradechondro sarcomq vs enchondroma:challenges i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J].Eur Radiol,2001,11(6):1054-1057.

上一篇: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儿童及家长的防病意识的影... 下一篇:腰椎关节突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的CT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