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作文难 功到自然成

时间:2022-07-30 04:52:26

莫道作文难 功到自然成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读与写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所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可怎样教作文,怎样写好作文,如何让此话题变得轻松愉快起来,一直困扰着众多的老师和学生。为此,笔者认为通过“辟绿色通道,在博览中积累语言;借教材之砖,在解读中领悟写法;抓生活细节,在体验中捕捉素材;调情绪智力,在评改中激发兴趣。”策略,有效地提高了作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作文教学;积累;写法;评改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1)01-0177-03

谈及作文大家也许会认为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可在小语教学中又不得不谈。《语文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读与写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所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可怎样教作文,怎样写好作文,如何让此话题变得轻松愉快起来,一直困扰着众多的教师和学生。探其原因所在,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点:①作文指导不到位。许多教师平时只重视课文教学,作文指导课教师往往是随心所欲,甚至应付了事。②缺乏写作素材。如今的孩子生活单调,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很难扑捉到鲜活的作文素材。③缺少积累。由于学生在校阅读时间少之又少,在家又由于家长监管不力,不少学生又没有自觉阅读的习惯,完成家庭作业后以电视为伴。④命题模式化。由于命题与学生生活相去甚远,因此作文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基于以上种种原因,目前不少学生写作文时不是无话可说,半天写不出一句话来,就是无病,空洞无物。古人说“言而无文,行之不远。”就是这个道理。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摸索,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去思考: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章写得好不好,虽然决定于构思、动笔、修改那一连串的功夫。但是再往根上想,就知道那一连串功夫之前,还有许多功夫,所起的决定作用更大。那许多功夫都是在平时做的,并不是为写东西做准备的。一到写东西的时候却成了极为重要的基础。”我想,叶老说的“基础”恐怕指的就是平时学习的积淀,生活的积淀,阅读的积淀等方面吧。由此,笔者通过这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对此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一、辟绿色通道,在博览中积累语言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想写好作文积累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积累主要包括语言文字的积累与习作素材的积累等方面。语言文字积累主要指阅读和背诵。阅读优秀的书籍,既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生活,积累素材,又可以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理解生活的能力。好的语文教师一定会在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深入生活、关注自然的同时,鼓励他们阅读大量的优秀书籍。如,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一些名人传记,一些科普类的书……把生活当作正文,把书籍当作注释,以鲜活的个性,回归生活的朴素与真实。作为语文教师,更有必要、有责任引导多背一些妙词佳句,精彩片段,要求他们在阅读时摘录并背诵好词好句,少则几十字,多则上百字,并养成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这样,日积月累,方能生悟,笔下灵活运用点缀的妙语好像是给予文章这幢“高楼大厦”的“精美装潢”,使文章更加生动感人。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开辟绿色通道,给学生一个能自由阅读的空间与时间。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我们都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平台,让他们有时间,有机会去选择自己需要并感兴趣的内容,为写好作文打下扎实的文字基础。并做到在家有人监管,在校有人检查,不敷衍了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转化一个差生,其根本在于让他大量阅读。”我想这不仅对后进生有效,对优等生更有效。其次,要做一牧羊人,哪里水草丰茂就把学生领到哪里。世纪老人冰心说过:“要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交谈,可以使心灵充实,明辨是非。而目前一套完善的语文课外阅读材料仍未问世,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必要指导孩子选择好的课外读物来充实他们的生活。因为小学阶段毕竟课业负担不很重,能挤出部分时间来阅读和背诵课内、课外的东西。为此,我为低、中段孩子推荐一些民间故事、童话故事,随后推荐一些儿童文学、杂文随笔、散文等。除此之外,还帮助学生订阅一些报刊杂志,组织他们到图书馆借书。当然,博览群书不是学习的唯一,但是天天有好书相伴可以使自己高尚起来。因为好书是一天也不能间断的潺潺小溪,是一天也不能少的精神食粮,它充实着思想血脉,支撑着人格大山。

二、借教材之砖,在解读中领悟写法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安排了一个习作训练点,而本单元的课文几乎都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为习作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材料,作为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些现成的范文进行习作指导,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如:四年级上册学了《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火烧云》后,要求学生写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自然景观。学了《巨人花园》、《去年的树》等后,要求学生选择几种动物或几件物品以它们为主人公写童话,诸如此类比比皆是。下面笔者就以《观潮》这篇文章为例谈谈它对写作的指导意义。《观潮》这篇文章按时间顺序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景象,重点描写了潮来时的波澜壮阔,由一条白线――一堵水墙――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作者不仅用了生动的比喻,还用了一些好词,如:横贯江面、山崩地裂、风号浪吼等,形象地写出了钱塘潮的气势磅礴,使读者如身临其境。在学习本文时,我不但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壮观,更注重让学生领悟作者写法上的精辟独到和指导意义。为此,在学了本课文后,我总结:介绍一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地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然后要用得体的语言细致有序地去描述,让读者在你的言语中感受到景观的特点,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后,我要求学生按照此文的写法,也按时间顺序写写日出或学校等自己熟悉或感兴趣的内容。写自己的学校时提醒学生可以写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景色,也可以写写学校一天中不同时候的景况。当然,写景的文章还可以按方位顺序或地点变换(也就是移步换景)顺序来写。如:《秋游景山》、《花潮》等。于是在学完本单元全部课文后,我再次要求学生按地点变换顺序去写自己曾游玩过、印象深刻的地方。结果有写“桃花源”、“东明湖公园”和“三衢山”的,还有写“七里山”和“海洋公园”等。学生们个个情动辞发,兴趣盎然,决心与本单元作者一比高下。如此一来,习作已不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篇篇好文章也似水流出,连平时厌倦写作文的孩子也写了200多字。由此可见写好作文并不难,只要有话可说,有章可循,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就会变厌写为乐写,变浅层为深刻。

三、抓生活细节,在体验中捕捉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作文的材料从生活中来,离开了生活,高谈阔论,那只是空中楼阁。怎样使作文写得有血有肉,感动读者?教师必须引领学生亲密接触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五彩缤纷的社会、校园、家庭生活、热点话题等,尽情体验“原汁原味”的生活。

1.用眼拍摄,定格美好瞬间。“眼观六路”引导学生投入精彩的生活怀抱中。“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只要处处留心,时时在意,就能用明亮的眼睛随时随地拍摄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春日的生机,夏日的浪漫,秋日的收获,冬日的凝重;白云悠悠飘荡,鲜花吐蕊绽放,草儿扭腰跳舞,风儿来回拂动;清早喷薄的晨雾,傍晚顽皮蹦跳的夕阳,晴朗夜晚眨着调皮眼睛的星星……如此众多的美好瞬间,引发更多美好的回忆,作文因生活的回放而更加美妙绝伦。

2.及时把握,录制感人镜头。作文要生活化,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才能获得真知。因此引导学生以实践为契机,体验生活中的许多东西,会让你激动不已、回味无穷甚至很受启迪……一次意外的发现,一次竞争激烈的班干部竞选演说,一次喜出望外的获奖……此时趁热打铁,让学生拿起手中的笔,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用我手表我心,你就会惊喜地发现种种有趣的情景便从学生的妙笔下显现出来,一篇篇佳作就会应运而生,如:《苹果生“锈”》、《在水中冒泡的粉笔头》、《我也能当班长》、《我想当个卫生委员》等。更可贵的是作文中一句句质朴纯真的话语,是生活的真实写照,是心泉的自然流淌,让人感受到一颗颗晶莹透亮的心。

四、调情绪智力,在评改中激发兴趣

情绪智力又称情商(EQ),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以往认为,一个人能否在一生中取得成就,智力水平是第一重要的,即智商越高,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但现在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情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也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有时其作用甚至要超过智力水平。情商是一种能力,情商是一种创造,情商又是一种技巧。既然是技巧就有规律可循,就能掌握,就能熟能生巧。只要我们多点勇气,多点机智,多点磨练,多点感情投资,就一定能做得更好。

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个环节做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前期创作与后续发展。为了在评改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智力,让他们对写作产生兴趣,我主要从以下几点去努力:

1.自主批阅,同学互赏。教师在全部浏览学生作文,基本了解学生整体习作情况的前提下,将作文发给学生,让他们人手一份,自主批阅。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负责的态度,有效的方式去批阅。圈出错别字,划出有问题的句子,标出好词好句等,并要写上评语,签上批者姓名。为了使批阅更有针对性、实效性,我特地设计了这样的点评要求,具体操作如下:①记录最欣赏的作文题目,并简要陈诉理由。②记录最欣赏的开头和结尾,推荐同学。③标出精彩文段和优美语句,渡给大家听。④以七人一小组为单位,推荐一篇最为出色的作文以备在全班交流、粘贴或选送。⑤总结本次习作的优缺点。

2.课堂展示,师生共赏。这个环节是整个评改的中心环节,也是调动学生情商的重要举措。在展示课上,学生既是发言者,又是聆听者,是真正的学习主体,发言,是向同学展示自己作文的精彩;聆听,是用心去体会同学作文的深刻思想、真挚感情、精彩语段等。这样的展示欣赏课,必将使学生心有所慕、心有所动、心有所想,进而达到用优秀的作品启迪习作心灵的目的。

总而言之,一句话,要想轻松作文,就得处处留心。

上一篇:赋予生活以主题,让学生有话可写 下一篇:生活――写话训练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