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要道学问大

时间:2022-07-30 04:37:20

咽喉要道学问大

每个人都有一个咽喉要道,它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功能,然而并非每个人都清楚自己咽喉的结构和功能,也并非人人都知道许多麻烦甚至疾病正是由于咽喉结构上具有某种缺陷造成的。

咽喉部虽然容积不大,但是结构比较复杂,而且承担着多种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

最重要的便是呼吸功能。正常情况下,经过鼻腔吸人的气体经过咽喉部进入气管、支气管乃至全肺,而从肺内呼出的气体经过咽喉,通过鼻腔呼至外界大气中。特殊情况下,如鼻腔阻塞、剧烈运动或严重呼吸困难、打鼾时,气体也可经口咽部进出气管。呼吸对于人体的重要性是大家十分熟悉的,短时间的屏气可达一分钟,训练有素的人也可能屏气更长的时间,但不能无限地延长屏气时间,那样会造成严重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其次是吞咽功能。这也是人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基本条件之一。当食物进入口腔后,先经过咀嚼,然后送到咽部。当食物团与舌根、咽峡接触时,即发生吞咽反射,表现为舌、喉向上提封闭鼻咽腔,咽自上而下收缩压迫食物团向下方移动。同时会厌盖住喉腔人口并关闭声门裂隙。最后才能使食物团越过会厌进入食道。

再就是发声功能。语言是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而发声是形成口头语言的重要条件。发声需要多个器官,如鼻腔、口腔、舌、唇、牙齿、咽喉部共同配合,其中最关键的是位于喉部的声带,这是声音的来源。如果声带麻痹了,人就无法发声了,医学上称为声带麻痹或失音。

此外咽喉部还具有重要的防御功能,是人体抵御多种细菌、病毒的重要门户。

咳嗽是一种具有保护作用的反射性动作,人体借咳嗽可以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或进人气道内的异物。咳嗽开始时动作是快速、短促的吸气,横膈下降,声门迅速关闭,紧接着肌肉快速收缩,肺内压力迅速升高,然后声门突然开放,使肺内的高压气流冲击声门裂隙喷射而出,同时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异物也被排到体外。

在咽喉部的三种功能中,呼吸是最基本最重要几乎时刻不能停止的。在发生矛盾时另外两种功能要为它让位。说话时人不能连贯地一口气说下去,中间要喘口气再说,中间要有停顿。歌唱家演唱时中间要有换气(包括偷气),五线谱上也要有休止符,道理就是在这儿。

人在吃饭时仍然要继续呼吸,这对于正常人来讲并没有什么困难,但是对于呼吸功能不全的人来说就比较麻烦。因因为这些人即使安静状态下呼吸都很急促,等到吃饭时呼吸就更费劲了,常常是一顿饭中间要休息几回,喘喘气。另外不知道大家注意过没有,极少有人一辈子从来不呛食呛水。这是为什么呢?这主要是因为许多人都有一个不良习惯,即边吃边聊,这就等于吞咽、发声几乎同时进行,别忘了这时人还得呼吸,您想这三件事一起进行,那不很容易就乱套了吗?你要说话,声门就得张开,一张开食物或水就容易进到气管中去,于是人们被呛得满脸通红。

上面说的是由于咽喉部生理功能紊乱时可能发生的一些麻烦,下面再谈谈由于咽喉部运动失调可能引发的某些疾病。

呼吸道异物。多发生于儿童,尤以1~5岁者多见,男童多于女童。这主要是因为儿童喜欢将玩具等放人口中,或因为婴幼儿啼哭、欢笑时进食,或因为磨牙尚未长出,不能将食物细细咀嚼,或咳嗽反射不健全而又缺乏自制能力等特点造成的。另外老年人、醉酒者、深睡过程中、昏迷或麻醉状态下,假牙、口腔内食物等也可进入气管内。再次,某些人有些不良习惯,工作、看书时喜欢将笔帽等含在口中,偶因突然说话,不慎将异物吸人到气管中。气道内异物属于急症,常常会造成患者剧烈呛咳,痉挛性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如能及时取出问题不大,如果治疗不及时可以导致死亡。此外,如果异物取不出来,进而进入到下呼吸道可引起慢性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等。

吸人性肺炎。正常人上呼吸道的鼻腔、口咽部有大量的细菌寄殖。夜间深睡时大约50%的正常人可将口咽部的分泌物吸人到肺部,但由于正常人具有健全的咳嗽反射,呼吸道具有正常的防御功能,而不会造成肺部感染。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酗酒后呕吐,或在疾病状态下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很容易发生呛咳、误吸,从而引发吸人性肺炎。尤其是如果同时存在口腔卫生不良或口腔食道疾病时更容易发生吸人性肺炎。病变进一步发展可引起化脓、组织坏死、肺脓肿甚至脓胸、脓气胸等。

慢性咽炎。咽部黏膜、黏膜下方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称为慢性咽炎,多见于成年人,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其原因除了因为急性炎症反复发作之外,还与以下三种原因有关:上呼吸道慢性炎症刺激,特别是鼻窦炎、鼻中隔偏曲,炎性分泌物可经后鼻孔流到咽后壁刺激咽腔黏膜,或由于鼻腔堵塞,患者长时间张口呼吸,大量的干燥、寒冷空气没有经过鼻腔加温加湿而直接进入咽腔造成刺激,同时鼻腔堵塞时,其防御功能也大大减弱;睡眠过程中打鼾的人由于是张口呼吸也容易发生慢性咽炎;食道下端括约肌的张力下降,或胃内压力过高(如过饱),特别是仰卧位时胃液、食物残渣等也可能经过贲门反流到食道,甚至口咽部,此时强烈的化学性刺激或胃内细菌感染也可引起咽炎复发。

上一篇:歧视:精神病患者的“高墙” 下一篇:繁华都市惊现大蛇:有毒无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