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区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研究

时间:2022-07-30 04:03:14

牧区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研究

寄宿制学校的建立,不仅有效解决了牧区学生接送困难、家长负担过重的问题,也为牧区学校有效拓展了素质教育的空间,为进一步全面提高牧区学生的综合素质搭建了新的发展平台。

1寄宿制管理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根据我县实施集中办学,优化整合教育教学资源的远景规划,近年来取消了一些偏远的、生源较少的教学点,集中了原各个村校的学生到中心学校来寄宿就读,从周一至周五全部在学校学习、生活。由于学习环境良好,时间充裕,精力集中,情绪稳定,氛围浓郁,非常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学校寄宿生管理到位,教师个别辅导及时,同学互帮互助方便,既有利于后进生的查漏补缺和优等生的拓展延伸,又有利于全体寄宿生学习成绩的整体提高,还可以从小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据统计,近几年以来,寄宿生相对于走读生的学习成绩,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都比走读生要高。此外,寄宿学校活动场地相对较大,电脑、图书、音像资料和文体娱乐器材较多,教师专业辅导次数足,学生训练机会多,同学交流切磋方便,这也为发展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特长、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创造了一般牧民家庭中走读生不易具备的优越条件。

2寄宿生的管理难点及应对策略

目前的牧区学生,80%以上是独生子女,从小娇惯任性、自私、不合群,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意志品质薄弱等毛病相对较多。寄宿制学校要加强对寄宿生生活方面的教育,如指导他们学会保管财物、刷碗倒水、洗衣叠被等,不断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学校实行规范的集体管理,坚持分时段点名制度和外出请销假制度,这就极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和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宿管教师指导寄宿学生在群体共处中学会关爱、合作;在集体生活中,渐渐学会了许多体谅他人,尊重他人的为人处事方法,这对可塑性强的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大有益处的。在寄宿生管理方面,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宿管教师主管,班主任协助管理的方法,即每位宿管教师既是老师又是“保姆”,从学生的学习到生活细节都要过问,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如有些学生生病了,教师就得带学生到医院看病等。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也可采用让一些责任心强的高年级学生与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小学生同寝室生活的办法,由高年级学生教小学生一些独立生活的技巧,如整理内务叠被子、洗袜子等。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模仿学习,对高年级的学生则是难得的锻炼机会,即增长了他们的才干,提高了他们的责任心,又有效地降低了学校的管理成本。学校还要加强对寄宿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寄宿学生年龄小,分辨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较低,自控能力较差,如爱玩水,喜欢到危险的地方玩耍,做危险游戏等,这都极易发生安全事故。同时,寄宿学生离家较远,很多学生每周坐车往返学校,而无证、无牌、无驾照的搭乘车辆非常多,加上牧道狭窄不平,很不安全。针对这一情况,学校要聘请交警、公安民警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安全教育活动,采用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此外,抓好防溺水、防火等安全教育,严抓学生食堂管理,防止集体食物中毒,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等,都是寄宿制学校安全教育的重中之重。

3宿管教师的培养

加强师资培养,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服务水平是保证牧区寄宿制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宿管教师是育人者和管理者角色的统一,既是教师,又是“保姆”或“父母”三种身份的叠加。因此,寄宿制学校要培养好宿管教师,加强他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使他们能胜任自己的工作,确确实实把寄宿学生的安全生活当做自己的首要责任,以保障学校的后勤服务工作。同时,学校要主动争取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给学校配备完善的硬件设施,如电教室、读书室、音乐活动室、美术活动室、食堂设施的改善和校园的美化、绿化等,为老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学习和生活环境,使广大师生能够愉快地学习、生活。

作者:张治勇 单位:甘肃省肃南县康乐明德学校

上一篇:商务英语教学与思辨能力培养模式 下一篇:高职汽教学组织与学生管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