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成:依靠创新应对危机

时间:2022-07-30 01:47:22

宁波大成:依靠创新应对危机

宁波大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高分子纤维研究开发、生产经营的民营企业,是全国首批“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大成公司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创新超越,实现了从“普通化纤一差别化化纤一复合型化纤一高科技、高性能化纤”的产业升级。目前公司已形成年产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1500吨规模,居世界第2位,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国内最大、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的防弹装具生产企业。去年以来,面对世界金融危机造成的冲击。公司积极应对,努力消化不利因素,克服重重困难,各项业务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08年完成销售收入11493万元。实现利润总额267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6.53%、85.88%;销售利润率23.25%,比上年提高4.92个百分点。宁波大成公司的良好业绩,向我们展示了一家民营企业在市场整体不景气的情况下,依靠技术创新突出重围、逆势飞扬的喜人景象。

在创新中谋发展

(一)确立科技创新理念。“没有永久的产品,只有永恒的创新”,这已成了大成公司全体员工的共识。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正当公司的主导产品短纤维产销蒸蒸日上的时候,公司从世界化纤产业发展趋势出发,主动转型,下决心研发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项目。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是当今世界三大高科技纤维(碳纤维、芳纶、超高强聚乙烯纤维)之一。上世纪90年代,世界上只有荷兰DSM公司、美国霍尼韦尔公司、日本三井公司有产出,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国防军需装备和特殊民用产品。同时,该产品还被列为“西方巴统禁运”产品,西方国家对其生产技术实行封锁,产品禁止社会主义国家用于军需装备。在此背景下,从1996年开始,大成公司着手研发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产业化。在国内一无现有设备、二无成熟技术、三无国产原料的情况下,凭着10多年化纤产品的开发经验,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整合各种科技资源,公司总经理陈成泗和科研人员一起大胆探索,努力攻关,历经4年的艰辛努力,终于使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产品在2000年通过了国家鉴定。产品的开发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西方发达国家技术垄断局面,实现了国内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项目的产业化。与此同时,公司还创造发明了独特的制造技术和成套专用设备,取得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此项成果获得国家发明金奖。为延伸扩大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产业链,大成公司相继成功研发了高性能PE无纬布,此项技术获2004年度宁波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及复合无纬布的制造技术获2005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公司已拥有13项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还拥有国家科技部863计划项目2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8项,国家发改委产业化推进项目和高科技产业化项目各1项。

(二)坚持以人为本,构筑人才支撑体系。加强技术创新,关键是人才。大成公司坚持以人为本,把科技人才的引进培养作为企业发展的大事来抓,大力引进和培养企业急需的各类技术人才,每年从大专院校、人才市场引进高素质的技术开发、管理和经营人才,并注重对科技人才的管理和使用,充分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但做到“引得进人才”,而且做到了“留得住人才,用得好人才”。目前公司大专学历以上人员102名,从事研究开发人员35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有5人。多年来,公司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科技协作,充分发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技术人才集聚、信息量大的优势。对技术性强、跨学科、跨行业的课题进行联合研究开发或技术攻关,从而使公司各类人才在实际研发和攻关活动中得到锻炼、培养和提高。在抓研发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公司坚持抓企业员工全员质量管理、技术创新培训。每年按G189001-2001国军标的要求编制培训计划,委托中国新时代培训中心等有培训资格的专门机构对公司领导、中层以上骨干、专业技术人员及员工分层次进行国军标体系、质量检验、标准化管理、创新战略(电子媒体)培训。通过教育和培训,有13名技术人员获内审员资格,使公司的质量体系运行更加顺畅和有效,产品质量得到进一步的保证,创新活力得到进一步的激发。

(三)加强横向科技合作,不断优化产业升级。公司积极实施科技兴企战略,吸收消化、创新提升相结合的借“脑”发展科技攻关策略。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围绕重大科技项目,采取多种形式,联合开发,集中攻关,共同受益。既重视自主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又注重大胆引进,搞好消化吸收。在具体实施中,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着眼长远,用好资金;坚持技术推动和需求牵引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培育高新技术和高新产品资源;坚持机制创新、优化集成的原则,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长期以来,公司十分重视与国内著名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开展全面科技合作,先后与浙江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合作共建了“高分子新材料技术中心”和“高性能复合材料研发中心”。与中科院化学所、核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合作,于2003年又成功研发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强纶建材纤维和DCPET路用工程纤维,这些高性能工程纤维具有抗酸碱性强、抗老化性好、抗拉强度高、弹性模量大、吸油性能好、性价比高等优点,经我国著名专家鉴定,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公司还长期聘请了一批国内著名的行业技术专家、教授作为企业的常年科技顾问,通过他们及时了解国内外新材料行业发展动态,解决企业发展中的一些疑难问题,请他们为企业的发展和实施科技兴企战略献计献策,从而为企业科技创新、技术攻关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大大促进了企业自主创新的自觉性,加快开发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周期。与此同时,公司放眼世界,加强国际技术合作,为进一步提高高性能PE防弹装甲板的质量和减轻重量,公司还高薪引进乌克兰高分子专家进行合作科技攻关。引进韩国专家利用超高强聚乙烯纤维研制生产弹性包覆纱,主要用于高档耐磨防切割布、防切割服装、高强度防切割手套等系列产品。根据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及其制品的使用特性,公司早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与总装备部研究所、兵器部201研究所、公安部第二研究所、中科院化学所等单位都有良好的科技合作关系,如2004~2005年与兵器部201研究所合作,研发成功并批量生产PE陶瓷复合防弹胸插板等。至今公司已完成宁波市级以上的新产品22项,其中列入部级火炬计划的有8项,实施国家科委地方重大科研项目1项,国家计委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化计划1项,参与并完成了国家863计划

2项。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的开发与应用,为公司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整合科技信息资源,站立世界科技创新潮头。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民营经济的发展必须站在全球化竞争的角度来思考分析问题,特别是高分子纤维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企业要想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必须强化科技信息平台建设,做到知己知彼,同时,根据国际国内化纤行业发展需求和企业发展需要,正确决策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公司在2007年率先在北京中关村投资设立了北京万智大成科技研发有限公司。遵循“广纳科技人才、集聚科技资源、研发科技产品、转化科技成果”经营宗旨,引进、聘请了一大批专家、教授和科技研发人员。利用专家、教授和科技研发人员的人脉关系和研发实力,借助高校、科研单位的科技信息和人才优势,为公司进行科技信息的搜集、高新产品研发、科研成果转化等,开创了利用民营企业的灵活机制和资本优势,与首都高校科研机构人才、信息资源优势进行对接的资源整合快车道模式的先河,进一步加快了公司高科技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

在发展中求提高

超高强聚乙烯纤维是当今世界三大高性能纤维(碳纤维、芳纶、超高强聚乙烯纤维)之一,具有密度小、强度高、耐磨和耐腐蚀等特点,是目前已知强度最高的纤维,产品广泛应用于国防军需装备、海洋工程、高性能体育器材及先进复合材料领域等。目前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纤度和强度均匀率略差,强度和模量、浸润性和粘结强度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也是国际公认的难题。为此,公司决定把科技创新的重点放在继续做大、做强超高强聚乙烯纤维新材料产业、延伸产业链上,一方面,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力度,提高纤维的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改善复合材料的界面粘接强度,缩小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纤维应用研究,扩大纤维的应用领域,在巩固发展提高军品的基础上,大力拓展高性能、高附加值的民品生产项目,准备会同国内专业科研院校联合攻关,走集成创新的路子。一是与中科院光电所等单位合作,研发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树脂原料改性、纤维等离子体在线处理,提高纤维质量。二是根据我国目前正处在第五期地震活跃期的特点,公司准备与科研院所合作,研究开发防震减灾应急举升气囊和高档耐磨防切割布、防切割服装、高强度防切割手套。三是利用超高强聚乙烯纤维优越的力学强度以及比重轻、耐腐、抗紫外线等优点,与海军研究所、浙江大学合作研发舰艇缆绳及钻井平台缆绳和渔具制品,用于舰艇、远洋巨轮、海洋油气田勘探、开采的平台拉索及港口拖缆、吊带等,以替代传统的钢丝绳索,同时,开发海洋养殖深海网箱和用超高强聚乙烯纤维绳线织成渔网。这种深海网箱和渔网不仅强度高、抗风浪能力好,而且耐腐蚀、耐老化,使用寿命长,比丙纶和锦纶纤维织成的渔网更安全可靠。该类产品具有较大的优势,市场前景看好。四是利用超高强聚乙烯纤维及复合材料制品,以替代优质金属材料、进口碳纤维、芳纶纤维基材,为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公司准备与空军某部研究所、总装工程研究所、奇瑞汽车公司、兵器集团201所合作,研发飞机应急跑道产品,以及装甲车、坦克、武装冲锋舟、民用轿车复合防弹板。五是与武汉理工大学合作,研发高强PE复合缠绕高压气瓶,为我国汽车燃料动力革命,进而为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作出新的贡献。

上一篇:奉化:努力建设海内外著名旅游城市 下一篇:积极组织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