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喉管利多卡因喷雾对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时间:2022-07-30 01:37:08

使用喉管利多卡因喷雾对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关键词] 喉管喷雾; 气管插管; 血流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 R416.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1-079-01

全麻时气管插管对咽喉部的刺激可引起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或呛咳反应,与表面麻醉不完善或麻醉诱导过浅有关。轻微的呛咳只引起短暂的血压升高和心动过速,剧烈的呛咳则可引起胸壁肌肉强直和支气管痉挛,病人通气量骤减和缺氧[1]。临床上常采用加深麻醉或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减轻由此造成的心血管反应。本观察探讨利多卡因喉管喷雾对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期行全麻气管插管手术的患者60例,ASAⅠ-Ⅱ级,年龄28-62岁,体重51-78。随机分为两组:利多卡因组(L组)和对照组(D组)。排除患者存在气管插管困难,严重心功能异常,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禁食8小时,均未使用术前药。入室后开放上肢静脉液路,输注乳酸林格氏液10-15ml・-1・h-1。常规监测SpO2、ECG、HR、PETCO2和BP,左桡动脉穿刺置管,连接测压装置,持续监测MAP。取入室静卧10min后数值为基础值。麻醉诱导依次静注盐酸戊乙奎醚1mg,咪达唑仑0.04mg/,芬太尼4μg/,顺式阿曲库铵0.15mg/,依托咪酯0.3mg/。L组待肌松药静脉注入后2min,用喉镜暴露舌根、咽后壁、会厌、声门,用5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2%盐酸利多卡因溶液4ml,连接一次性使用耳鼻喉麻醉喷雾器(驼人医疗器械),由浅入深喷雾实施表面麻醉,20秒内完成,继续面罩纯氧正压通气1min后,经口明视行单腔气管导管插管,一次成功并固定,25秒内完成。D组待肌松药静脉注入后3min直接行气管插管。两组气管插管成功后连接麻醉机正压通气,氧气流量2.5L/min,设定潮气量(VT)8-10ml/,呼吸频率13次/分,吸呼比1:1.5。麻醉维持持续泵入丙泊酚4-6mg・-1・h-1,瑞芬太尼0.1-0.2μg・-1・min-1,异氟醚1%-2%吸入,间断注射顺式阿曲库铵维持肌松,调整PETCO2在35-45mmHg。本研究中气管插管均由有熟练操作经验的同一麻醉医师完成。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入室后基础值(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气管插管后5min(T3),各时点的MAP、HR、SpO2。记录两组气管插管时出现呛咳反应的例数。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ASA分级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T1时点MAP、HR明显低于T0时点(P<0.05)。D组MAP、HR在T2、T3时点较T1时点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T2时点,D组MAP、HR较L组明显升高(P<0.05)(表1)。L组有2例出现呛咳,D组有8例出现呛咳。

表1 两组患者各时点MAP、HR、SpO2比较(x±s)

注:与T0比较, aP0.05; 与T1比较,bP0.05;与L组比较,cP0.05。

3 讨论 气管插管心血管系交感反应,也称插管应激反应,表现为喉镜气管插管操作期间几乎无例外地发生血压升高和心动过速反应,并可诱发心律失常。采取较深的麻醉深度、尽量缩短喉镜操作时间、结合气管内局麻药喷雾等措施,应激反应的强度与持续时间可得到显著减轻。插管应激反应对循环系统正常的患者一般无大影响,对冠状动脉硬化、高血压和心动过速患者则有可能引起严重后果,例如心肌缺血、心肌梗塞、恶性心律失常等[1]。对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更需要重视插管应激反应的预防,如插管前适量应用麻醉性镇痛药以增加麻醉和镇痛深度,抑制心血管反应[2];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调节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3]。但是,使用麻醉性镇痛药或血管活性药物可能会影响患者的麻醉质量。

利多卡因是酰胺类的中效局麻药,具有起效快,弥散广,穿透性强的特点。本研究中在插管前1分钟使用2%盐酸利多卡因溶液4ml喷雾器喉头及声门下喷雾,有效地减轻了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应激反应,取得较好的效果,是由于利多卡因对咽喉、气管内黏膜的表麻,充分地阻断了咽喉及气管黏膜的神经末梢感受器反射的传入,从而抑制了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不良反应。

本研究结果表明,2%利多卡因一次性喉管喷雾操作简单,减轻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的波动,在临床麻醉工作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25-926.

[2] 邵兵,刘琴湘,张斌.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的气管插管条件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06,27:261-263.

[3] 孙永峰,曲宪杰,冯春.艾司洛尔减轻气管插管副反应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7:649-650.

上一篇:抗肿瘤药物不常见不良反应及相应的预防和处理... 下一篇:VSD在胫骨骨折并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