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晚清朱金木雕“照壁”

时间:2022-07-30 12:20:18

巨型晚清朱金木雕“照壁”

你见到过如此巨大的漆金木雕件吗?如墙一般高大,此件“照壁”高3米,宽4米,厚1.5米。高大雄壮,气势恢弘,金碧辉煌,四面俱是精美的雕刻。我们且以“室内照壁”呼之。

该“照壁”是晚清时期浙江宁波地区一带的朱金木雕。木雕正面为一块金地黑字的牌匾,牌匾上的“积善流庆”四字,铁画银钩,字形秀美而有力度,署款是嘉庆五年(1800年)顽伯邓石如。

邓石如(1743-1805年)原名琰,字顽伯,号完白山人。安徽怀宁人。为清代首屈一指的大书法家,其书法作品基础雄厚,因而反映在他的篆刻作品中亦显得神完气足、精神饱满。

在中心牌匾的左右是一对对称的刀枪人物牌,再左右又是一对金地露朱规矩文地上刻阴文黑字的草书“松摇谷风,升送泾月”,亦为邓氏的风格。

与正面牌匾相背也是邓石如所写的隶书对联:文曰:“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广陵潮,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原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左右则是在贴金海水纹的底上刻双钩阴线的行书,松鹤,芝兰,对称排列,集邓石如行、草、隶于一身。

在背面两面中心牌匾的上下均有两层平台,盘龙柱、垂狮饰、蝙蝠、梅花鹿、麒麟、瑞兽、花卉、灵芝等各类奇珍无不雕于其中,技法上有深浅雕、镂雕、透雕、圆雕,可谓把木雕技法发挥到了极致。在色彩处理上朱、金、黑三色交相辉映,集木雕、朱漆、贴金、书画于一身,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人(书画家)与工艺匠联手创作的罕见大型艺术品。

该件照壁由香樟木雕刻拼装而成,樟木质地细腻不变形,防蛀、防裂,是木雕工艺的中良材。装饰技法用的是贴金,即先在木雕上涂上朱漆,乘其未干之时贴上金箔,刷压平整,江南一带的寺庙、观庵皆用此法装饰。而该照壁上的金色纯正、厚实,朱色腥红,雕刻工艺上的刀枪马人物故事皆选自晚清宫中的戏文故事,而多种的走兽、翎毛、花卉亦系吉祥喜庆谐音。

相关链接:宁波朱金木雕

宁波朱金木雕大约有1000余年历史。汉唐以来,随着木结构建筑的发展,出现了彩漆和贴金并用的装饰建筑木雕。公元759年,唐代高僧鉴真和他的弟子,在日本建造了招提寺,就采用了很多朱金木雕装饰,其中的讲经殿、舍利殿等朱金镂雕风格与现存国内的宁波阿育王寺的木雕装饰十分接近。据说是因为鉴真和尚在东渡之前曾在宁波阿育王寺居留考察了相当长时间,阿育王寺的木雕装饰风格受到鉴真的欣赏并带至日本。

朱金木雕的人物题材多取自戏曲京剧人物的服饰、姿态,称之为“京班体”。据传宁波曾出现过众多朱金木雕的高手,其中有一位徐莜照师傅,大可雕超过1丈,小可造1寸的人物。可见其木雕手艺极为娴熟。朱金木雕的“京班体”构图格局,均采用立体式,将近景、中景和远景处理在同一平面上,前景不挡后景,充实饱满,井然有序。与传统中国画的“丈山、尺树、寸马、分人”的比例概念相反,人马大于房屋建筑。石头长树代表山,长草代表石,有鸟有云即为天空,有景为陆地,有船为江河,颇有装饰性。诸如“武士无颈,美女无肩,老爷凸肚,武士挺胸”,这些程式化的民间表现手法,使宁波的传统朱金木雕妙趣无穷。

“三分雕刻,七分漆匠”这句话,是朱金木雕艺人的经验总结。朱金木雕的特色主要在于漆而不在雕,依靠贴金箔和漆朱红来进行装饰。因此雕刻并不十分精细,而漆工的修磨、刮填、上彩、贴金、描花却十分讲究。正是这种工艺使朱金木雕产生了富丽堂皇、金光灿烂的效果。

朱金木雕从明清以来普遍应用于民间日常生活,如日用陈设、佛像雕刻、家具装饰等。宁波的朱金木雕随着民间习俗的改变,已随岁月远去。现今,民间依然保留这种工艺手法,主要是仿古家具,但毕竟维系着这一民间工艺的承传。

宁波的朱金木雕,在国内外颇有影响。日本富士饭店陈列的“群仙云集”大屏风,就出自宁波。这种屏风,高3.6米,宽5.4米,形如北京九龙壁,浮雕深度达15厘米,画面上水、陆、空齐备,上面雕有107个神仙和罗汉,千姿百态,浩浩荡荡,十分壮观。色彩上朱、金并置,辉煌灿烂。

上一篇:香港的古玩市场 下一篇:奉贤寻宝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