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安院校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

时间:2022-07-29 10:55:17

论公安院校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

摘 要:公安院校的教师是警察、教师和公安科技先行者三种身份的集中体现,是警察职业与教师职业的结合体。因此,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公安院校教师就必须将这两个行业特点结合起来,从公安一线的实践需要出发,以实现公安院校教师专业化为目标,打造一支优秀的公安院校教师队伍。

关键词:公安院校;教师;专业化;途径

Abstract: The teacher of police colleges embody three statuses of police, teacher and leader of technology. It is the combination of police profession and teacher profession. Being an excellent police college teacher needs practice of police and specialization teacher procession.

当前公安教育正处于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公安院校要成功转型,要发展壮大,从众多普通高校中脱颖而出,就应当突出其专业特色,办学方向上必须着力一个“警”字。其中教育是我们办学的基础,“警”字特色是其生命力,公安科技则是维持二者纽带。打造新时期优秀的公安院校教师队伍,就要结合公安与教师的行业特点,通过不断完善的特色来增加教师队伍的活力,通过发展公安科技为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提供新鲜血液。

一、公安院校教师队伍专业化的内涵

所谓教师职业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行业的分化越来越细,专业性越来越强。高校教师的专业也是一样,在这里教师这个行业正处于从“半专业”或“准专业”状态,即同以前相比,教师的职业特点在弱化,而行业性特点在增强。任何一种职业,如果没有专业性, 就没有生命力,也不会受到社会的重视。对于公安院校来说尤为如此。笔者认为,公安教育有十分鲜明的行业特色,它应该依托公安一线,服务公安一线。公安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必须体现行业特点,其内涵是教师队伍建设要自觉地把公安与教师两个行业特点结合起来;公安院校教师既为办案的行家里手,能经受公安实战的洗礼,还能够做教书育人、传经送宝的楷模。公安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应以实战需求为导向,走专业化的道路。

二、当前公安院校教师职业专业化建设中的问题

1.专业化意识淡薄

从师资上来说,公安院校的老师多是来自地方的非师范院校,在校期间大多没有接受系统的完整的教师专业化训练,同时,他们刚步入社会,很少有公安实践经验,既不容易在短期内形成教师专业化意识,也不容易形成公安警察意识。教师专业化的标志主要有两个:一是教育教学技能非常熟练,能将学科知识与教育学、心理学原理与技术熟练运用。二是反思性实践,教师的教学时间是集教师个人个性、各种知识、案例及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于一体的一种经验和知识,这些知识是通过日常教育实践的创造与反思才形成的。尤其是近三年,由于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师资的缺乏,这种现象就更加明显。从整体上看,公安院校教师专业化意识呈下降趋势。

2.专业化知识陈旧、实践能力不足

当前我国公安教师队伍的主要来源是地方院校。有些教师没有找准本专业与公安专业的切合点,游离于公安范畴的教学,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同时,繁忙的教学工作,巨大的教学压力,导致教师只能凭陈旧的知识开展教学,而对于自己专业化知识的更新和研究在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往往关注不够,以致于我们与一线渐行渐远。

3.专业化研究不足

公安科技、学科发展在近些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给公安教育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向我们提出了要求:加强公安科技创新,加快公安学科发展。但大部分教师只重视教学任务的完成,据我校公布的2006-2007年度上学期(半年)的课时统计,全校半年的课时量超过500的有十位教师,最高的达到807课时。照这样推算的话,这些老师每天都在辛苦地讲课,满负荷运转,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教学工作,很难找出时间做教学科研。例如,2007年度全院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科研文章只有25篇,其中与公安专业相关的仅仅只有7篇。

三、打造一支优秀的符合新时期要求的专业化教师队伍的途径

1.提高认识、准确定位

(1)我们是人民教师,这是我们的基本属性,就应该具备教师最起码的素质和要求。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句话概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首先我们是一个正直的人,牢记党的使命、“三个代表”、“八荣八耻”,一身正气能够给学生树立榜样。坚决抵制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改变自由散漫的工作作风。其次要求我们“学高”,不仅是学历高,更是学问高,要求我们专心治学。

(2)我们是一名人民警察。我们不仅需要的是体制上的警察身份,更需要有一身真功夫,具备公安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具有独立办案的能力,并能够把自己对公安工作的体会与认识系统化、理论化,传授给即将从事公安工作的学生。笔者认为,公安院校的专业教师就应该都能够独立办案,有一线工作的经历,熟悉办案的流程。只有这样才能上好课,带好“兵”。在教学中,我们应牢记“面向实践,贴近实际,务求实用”的宗旨,把教学与公安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培养出具有完备办案能力,熟练公安业务的公安应用型人才。

(3)我们是公安科技先行者,是警察的老师。这是对我们的美誉,也是我们奋斗的目标。要成为公安科技的先行者,在公安业务方面,我们应高标准要求自己,不仅要知道,而且要精通,并且能够不断创新,提高公安科技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公安一线。首先发挥我们的理论优势,在理论的引入和创新这一块要走在别人的前头,其次要多下基层,勤下基层,把经典的案例带回家,研究透彻,形成文字,并且把它同我们的理论结合起来,再深入研究,形成研究成果。否则,闭门造车,造成理论与实践两张皮,没有任何价值的“学术垃圾”。

2.岗前专业培训

一般说来,新进的教师都直接来源于各大专院校,教师职业素养和公安专业素养都非常欠缺,因为他们没有受过专业的教师职业培训,在此以前只是课堂上听课的学生。在专业素养方面,他们从没有接触到真正的公安一线工作,他们的专业知识仅仅停留在纸面上,还只是感性认识而已。所以,对新的公安院校的教师而言,首先必须过上岗培养关,这需要领导和教师本人的共同努力。

上岗培训是接受具体的职业意识教育和岗位培养,将职前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教学,能够较好地适应工作。对我们来说,为适应公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院校教育主管部门要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平台。针对新进校的教师,公安院校首先要对其进行“初任人民警察培训”、“公安专门业务与岗位培训” 、“高校教师教育管理学、教育心理学培训”等入职辅导培训, 时间各有一个月左右。此时我们可以采取自我学习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形式,来提高我们的职业专业化水平。所谓自我学习就是主动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公安专业知识技能,经常性的自我反思,主动收集公安实践、公安教育前沿信息,研究公安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关键事件”,积极感受教育教学的成功与失败。

3.下派锻炼

下派锻炼则是教师职业活动的具体展开和结合教学进行反思相统一的过程,它使职业意识牢固,职业能力增强,职业技能熟练。对公安院校的教师而言,下派锻炼,到基层去,才能看到我们的一线民警是如何展开工作的,才能听到来自一线的声音,从而才能知道我们的工作目标之所在。湖北警官学院从2005年开始,组织“百名教师”下基层的活动,并且以制度的形式保留下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学校教师和公安一线干警的热烈欢迎。在这里,笔者认为在下派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好我们的“手”“足”“嘴”三勤,要让它们都动起来。

首先,要求“手”勤,即在下派期间,抓住一切机会去办案,熟悉办案的流程。多干一些苦活、脏活、累活,才能真正有所收获,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例如,在犯罪嫌疑被戴上手铐之后,我们如何正确带人行走,最大程度地避免犯人逃跑呢?这个问题教材绝对没有,但是又是非常重要,许多都是有血的教训总结出来的。其次要“足”勤,要到真正的公安一线去,不能为下派而下派,流于形式。现在,很多学校为加强教师的专业水平,以制度的形式要求教师完成下派任务。所以很多教师不具备条件的硬着头皮上,表现为对下派工作的态度不端正,马马虎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者钻空子,到条件好的地方蹲机关。这都不能达到下派的目的,提升不了自己的专业水平。最后还要“嘴”勤,即主动向基层的办案民警请教,不能以老师的身份自居,实际上,基层里很多老干警、老队长,都是业务高手,向他们学习,能够大大地拓展我们的知识面,迅速提升我们的专业层次。

4.善于借鉴并创新

公安院校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教师长期摸索,不断地积累、借鉴、总结而形成经验,经验的移植、积累和整合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策略。“借鉴”主要是把别人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公安教育教学实践中。或借用别人的理论来分析、理解和改进自己的公安教育教学过程,这也是专业行为中较为常见的活动,也是教师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当然“借鉴”绝不是把别人思想和经验生搬硬套,它必须随着公安教育教学的不同而做相应的调整,通过与教师个人经验的“整合”而变为自己认知结构的一部分,离开了自己的经验来研究是一种不合理的学习方式,要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化教育教学风格,就必须通过借鉴他人思想以引发出“整合”――对新信息进行加工,使之原有知识结构发生对接的建构,成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智慧。必须强调的是,经验移植绝不能仅仅停留在移植的表面,那样最多只能达到“依样画瓢”的程度,要在自己不断积累和探索的基础上,对比研究,吸收符合自己公安教育教学风格的有益成分,不断地“扬弃”“整合”,促进自己个性化专业素质不断增强。

其次,“创新”就是在充分借鉴别人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对自己教学科研的再飞跃,是公安院校教师职业专业化结构的优化和水平的提高。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科研水平。课程内容要“创新”。大胆砍掉观点陈旧、内容过时、方法落后、不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内容,把一些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新变化、新形势及时地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切实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压缩讲授比重,强化演示、实验等多种方法,特别是要大力开展模拟实践教学、现场实践教学和对抗实战教学。科研的“创新”实际上就是在实践中搞科研,从实践中找到我们科研的方向,“把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简单化”,解决公安一线中出现的问题,就是我们的研究成果。我院的张剑同志通过自己的学习摸索,找到用502胶水在皮肤上提取指纹的新方法,并破获命案,获得专利,受到公安部的表彰。这就是实践中的科研创新,这样的成果才是真正的成果。公安专业是一门实践性相当强的学科,科研的创新就必须以实践为中心,任何华而不实的东西都经不起实践的考验。

四、展望

美国联邦教师职业评定委员会(NBPTS)所规定,优秀教师的标准应包括:“教师理解他们所教的科目并知道如何将该科目教给学生”和“教师有责任管理、组织学生学习”。笔者认为,对我们成为优秀公安院校教师的最大障碍就是“理解”我们所教的科目。“理解”得深不深,“理解”得透不透,直接决定了专业教学的质量。所以,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必须用心钻研专业课程,不断追求专业领域的顶峰,才能“理解”得深入,“理解”得透彻。我院客座教授李昌钰博士 “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治学态度告诉我们,“心中有目标,多用一点功,人生字典里,没有不可能”。这正是我们在追求专业顶峰所必须具有的治学态度。

成为一名公安院校优秀教师,必须确立高远的职业及人生目标,我们既要成为学科娴熟、知识创新的“名师”,也要成为教学水平高超、学生拥戴的“能师”,还要成为品行高尚、春风化雨的“德师”。在此目标的指引下,不断锻造精神和意志,培养教科研能力和教学方法,并对学生倾注爱心与关怀,以此实践教师的职业准则,成为一名公安院校的优秀教师。

参考文献:

[1] 刘捷.教师职业专业化与我国师范教育

[2] 董文军.论教师专业化趋势与现代教师的培养和提高[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作者简介:

王刚(1974.8~ )湖北警官学院侦查系教师,刑法学硕士,研究方向:侦查学、刑法学

上一篇:小学音乐教学中趣味教学的探索 下一篇:基于plc的电梯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