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问题的思考

时间:2022-07-29 09:49:47

关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问题的思考

流动人口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流动人口的主体主要是指处在生育旺盛期的育龄人口,这个流动的庞大育龄群体,不仅使传统的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面临严峻挑战,而且给人口计生工作带来了新的更大的难题。

一 流动人口的现状及特点

三门峡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城市边沿,是城市流动人口相对集中区,流动人口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来源广泛,农业人口比重大。外来人口涉及全国众多省份,农业人口比重大,占81%;青壮年和男性比例高,占74%。二是居住时间短暂,从事职业多样化。他们主要从事建筑、运输、贩卖、餐饮、服务、加工、收旧等职业,大多是城里人不愿干的苦、脏、累、险行业工作,还有部分无正当职业,从事拾脏扒荒等。三是居住点分散,居住环境较差。大多数流动人口居住在个体小旅店、施工工地的工棚、居民出租房屋内,居住环境较差,且多以同乡、同族等关系聚居在一起,形成了以地域为纽带的"民工群"。四是文化程度不高,收入普遍较低。

二 流动人口计生服务与管理存在主要问题

从我区现实情况看,流动人口计生服务与管理的难点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为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三门峡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了区、站、村(街道)三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运作机制,但在具体工作中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制约措施。流动人口管理没有纳入区委及相应职能部门任期目标,使一些基层部门缺乏具体明确的管理职责、任务和指标以及在检查、制约措施等不到位。二是专职管理队伍不稳定,人员素质低,能力差,难以适应新时期流动人口计生服务与管理发展需要。三是职能部门缺乏协调配合。流动人口管理涉及公安、工商、劳动、税务、民政、交通、计划生育等多个部门,长期存在各自为政,缺乏协调配合,资源信息不共享,综合治理效能差的现象。四是服务意识不强。有些部门对流动人口重于管理疏于服务,甚至出现有些用人单位对流动人口管理有抵触情绪,不配合、不支持、逃避正常检查的现象时有发生。五是管理经费不足。

2.流动人口婚育信息难掌握

流动人口人员构成的复杂性、就业行为的随意性、生育行为的隐蔽性、文化层次的多样性增加了服务与管理的难度。同时,他们的工作、生活环境差,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不高,难以及时获得避孕节育指导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流出地和流人地人口计生部门也很难及时、准确地掌握其婚育动态。

3.流动人口合法权益难以保障

农民工除了存在的工资拖欠、劳动安全无保障、居住条件差、就医、子女入托入学难等较为普遍问题外,就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来说,还存在着流人地没有真正将流入人口纳入常住人口的服务与管理体系,未能使其真正享受同等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和妇女保健服务,对法定的免费计划生育基本服务未落实到位。

4.流动人口违法生育难处罚

一是流动人口流动性大,违法生育查证难、送达难。二是流动人口大多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境贫困,即使有违反计生法规被处罚者,有的也因其无偿付能力而难以执行到位。三是户籍地和现居住地征收标准差异悬殊,一些违法生育行为人想方设法钻法律的空子,恶意规避处罚。四是对不按时参加生殖健康检查、不及时终止意外妊娠、不按时寄回有关证件者缺乏有效管理手段,基层在日常工作中有时陷于两难的境地。

三 关于流动人口计生服务与管理问题的思考

1.提高认识,健全机制。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工作。因此,要提高认识,健全机制,按照“城市流人抓社区、市场流人抓雇主、单位流入抓法人、房屋租赁抓房东”的原则,突出四个依托。一是依托社区,夯实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的根基。二是依托单位,落实法定代表人管理责任。街道与辖区内国有、集体企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签订责任书,与民营、股份制企业签订协议书,落实管理责任,配合计生部门做好外来人员的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三是依托房主,加强对房屋租赁中的流动人口管理。做到对在社区租赁房屋的流动人口,实行户况显示、联合服务和逐户建卡、依房管人、同住同管、优质服务,并在社区划分责任区域建立“房主管房客”制度。四是依托协会,开展村(居)民自治。在流动人口集中的社区、企业等处建立流动人口计生协会,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2.摸清底数,夯实基础,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控”转变。一要摸清底数。对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和建筑工地及中小旅馆、公共娱乐场所等流动人口易聚集的重点区域进行重点监控管理,彻底澄清流动人口底数。二要登记造册。清查收集暂住人口信息,通过身份证、照片、人口数据信息“三对照”后登记造册,并分别录入派出所综合信息和暂住人口管理系统。三要完善档案。以村、街、厂、矿、队为单位,把暂住人口归档建册,与暂住人口管理系统配套使用,健全辖区流动暂住人口的信息资料。四要核实身份。对无有效身份证件、来历不明、形迹可疑的流动人员进行多方查证,直到查清真实身份。

3.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化水平。一是完善流动人口信息交流共享制度,形成稳定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二是强化流动人口信息网上交换和交流的监控督查,促进服务与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三是加强系统内部、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交流协作,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良性发展的工作格局。四是以区域内人口计生系统“三网一库”为基础,充分利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信息网络,加快建立和完善横向互通、纵向延伸、良性互动的人口信息共享体系,推动人口信息跨部门、跨地区资源互补、信息共享。

4.建立科学务实的考核评估制度,促进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上水平。一是制定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双向考核评估指标体系,促进流出地与流入地,两地共同管理职责的落实。二是加大平时抽查、薄弱环节专项调查和通过网络交换流动人口信息准确度的考核力度,提高对流动人口的平时抽查和信息网络的覆盖率、准确率及有效监管能力。三是实行常年有奖举报制度,把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中。四是加大对相关部门履行法定职责的考核力度,强化流动人口的综合治理,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水平。

5.以人为本,心系民生,由重管理轻服务向优服务促管理转变。应把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坚持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实施管理。一要加强流动人口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二要推动有关部门和社区认真落实涉及流动人口安全生产、卫生环境、子女就学、劳动技能培训、工资支付、社区保障等

相关规定,提高服务质量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三要在流动人口集中的企业、集贸市场等地依法成立治保、人民调解组织和有关协会,发挥其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化解矛盾和扶危济困方面的积极作用。四要依法严厉打击侵害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对混杂在流动人口中的违法犯罪分子,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控制,及时处理”,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上一篇: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谈 下一篇:人大代表要担当起人民托付的重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