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犯自杀的心理分析及预防

时间:2022-07-29 06:15:48

罪犯自杀的心理分析及预防

【摘要】心理危机干预在减少狱内自杀案件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导致自杀行为产生的内在个性因素主要包括冲动性个性因素、抑郁性个性因素、思维方式极端性个性因素及固执性个性因素。要在狱内积极开展防自杀教育,加强对罪犯自杀行为的心理预测,对有自杀行为及自杀倾向的罪犯进行心理危机干预,预防罪犯自杀。

【关键词】罪犯 自杀行为 心理分析 心理预防

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监狱内罪犯自杀案件时有发生,并有增加的趋势。罪犯自杀案件的发生不仅严重影响其他罪犯的改造情绪,牵扯监狱狱警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利于监狱生产和改造的正常进行,而且会给罪犯家属带来心灵上的痛苦和恶劣影响。因此,加强对罪犯自杀行为的心理分析,及早发现罪犯的自杀倾向,采取必要的心理预防措施制止罪犯自杀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罪犯自杀心理产生的内在个性因素分析

冲动性个性因素。不少罪犯的自杀行为是在一时冲动下发生的。在对狱内有过自杀行为的罪犯调查中发现,因一时冲动产生自杀行为的罪犯占大多数,尤其在青壮年罪犯中,所占比例更高。这种冲动性的心理动因可称之为激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暴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激情可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在激情状态下,人往往出现“意识狭窄”现象,即认识活动的范围缩小,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自我控制能力减弱,进而使人的思想和行为失去控制,甚至做出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消极的激情状态常常和悲伤、愤怒联系在一起,容易引发人的自杀念头。具有冲动性个性特征的人在气质上一般表现为胆汁质型气质,他们在遇到突发事件而无所适从时,容易产生一些不当或过度的行为反应,即过激行为,这些行为多表现为不能有效地用理智来控制,极端的就会选择自杀以逃避现实。在外界因素作用下产生自杀念头后,具有冲动性个性特征的人更易实施自杀行为。因此冲动性是自杀预防所应关注的人格属性之一。

抑郁性个性因素。抑郁症患者是自杀的高危人群,抑郁症以心境低落为主,持续至少两周,大约有20%的抑郁症病人自杀难以预测,有80%的抑郁症病人在自杀前会有所流露,主要线索有:有些人公开或在与他人谈话中流露出自杀的念头;有些人则着意整理自己的物品,清理自己的财务;有的人出现突发的悲泣、愤忿或异乎寻常的平静;还有许多抑郁症患者在自杀前抑郁或焦虑症状明显加重。长期抑郁使人产生的绝望在抑郁和自杀意念之间起着中介作用,是判断分析是否有自杀念头的最后指标,并且比以抑郁症状判断更为可信。了解和发现绝望情绪对预测自杀具有重要价值。具有绝望情绪的罪犯头脑中充满了消极期待和悲观,他们对未来没有信心,对前途百般无奈而极度的失落,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确信自杀是解决问题和彻底摆脱苦难的唯一途径。抑郁症在监狱罪犯中患病率约为2%~3%,不符合诊断标准的阙下抑郁或抑郁病状约为10%左右。而在管理工作中,具有抑郁性个性因素的罪犯的抑郁症状常常被忽视,部分患抑郁症的罪犯之所以会自杀,就是因为没有进行及时的心理和药物治疗所致。在我国监狱内,抑郁症识别率不足半数,经诊断明确的抑郁症并得到治疗的更为少数。在预防罪犯自杀过程中,应加强对有抑郁症状罪犯的监控,掌握其情绪变化情况,以减少其自杀的可能性。

思维方式极端性个性因素。思维方式极端性是指在思考问题时思路没有中间条件,即“非好即坏”的思维方式。对有自杀行为和自杀倾向的罪犯进行心理咨询后发现,他们当中大部分对人、对事物的认识较为极端,不能全面地看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也多以极端方式处理问题,缺乏灵活性、变通性和创造性,遇到困难时不能调节自己的需求和期待值,处事缺乏回旋余地。当遇到较大困难或挫折时无法调整心态去适应和解决问题,最终采用自杀方式解决问题。具有此种个性因素的罪犯,其个性特征外部表现明显,易于了解,在他们遇到问题时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就可以避免自杀行为。

固执性个性因素。罪犯中具有固执性个性因素的人在处理事务时缺乏弹性和灵活性,固执己见,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较少改变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狱内罪犯实施自杀者多是个性固执、思维僵化的人。他们在改造过程中有时会为一些小事纠缠不休,自杀常常是他们逃避困难的结果。

罪犯自杀的心理预防

罪犯自杀的心理预防,是指通过在罪犯中开展心理教育加强对罪犯自杀行为的预测,并对有自杀行为的罪犯运用心理危机干预,消除有自杀倾向罪犯的自杀妄念,减少狱内自杀案件的一系列防范措施。做好罪犯自杀的心理预防可以有效提高罪犯的心理承受能力,减少和避免罪犯自杀案件的发生。

积极在狱内开展防自杀教育。预防自杀首先要认识自杀产生的原因及规律,这样才能有效地识别自杀倾向者和帮助处于心理危机之中的罪犯。在狱内开展防自杀教育工作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宣传教育的形式要多样、内容要广泛。在狱内要采用广播、电视、报纸、墙报等多种形式进行防自杀教育。在对罪犯进行心理卫生教育时要重点进行情绪教育、适应教育、挫折教育、自我教育及应激教育等,以增强罪犯应付挫折的能力,使他们学会相应的应对技能。在教育中要教会罪犯主动控制自己的情绪,把情绪波动的强度、速度和持续时间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并教导罪犯如何用防卫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第二,做好专题教育。在春夏季或罪犯自杀高发期开设专题自杀预防课,对新入监罪犯进行挫折教育,针对冲动性、抑郁性、固执性等易引发自杀行为的不同个性因素罪犯进行针对性的防自杀教育等。第三,在狱警中普及自杀预防知识,让狱警了解如何辨别意图自杀的罪犯,在罪犯产生自杀意念时知道如何介入和处理,学会如何辅导企图自杀的罪犯以及如何帮助他们增强应付危机的策略与技巧等内容。第四,在罪犯教育中还应教会罪犯如何识别罪犯中出现的自杀危险信号以及如何向狱警及心理矫治室进行求助,如何以正确态度对待自杀未遂者。

加强对罪犯自杀行为的心理预测。第一,对新入监罪犯进行心理健康测量和入监甄别。从大量的自杀案件中可以发现,新入监不到一年的罪犯是自杀案件的高发群体,他们心理压力大、挫折感强,加之由于对监狱的不了解而产生的恐惧心理易使其产生自杀行为。因此,根据新入监罪犯的情况,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测量和入监甄别,从中找出具有易自杀个性因素的罪犯并给予更多的关注十分必要。第二,加强对罪犯心理危机的预测。心理危机的出现是自杀的先兆,处于心理危机中的罪犯往往被高度的紧张困扰,情绪严重失控、认知褊狭、行为盲目。当其中一部分人感到不能接受现实或不能应对面临的情况时,则易产生绝望而自杀。因此,及时了解和发现罪犯的心理危机,有助于及早进行心理危机干预,防止自杀行为的发生。罪犯心理危机的预测可以通过谈话、罪犯来往书信及心理测量等方法来进行。另外,通过平时认真细致的观察也可以发现罪犯是否处于心理危机状态之中。第三,要对表露出自杀意图的罪犯给予高度重视。很多狱警认为自杀者不会向周围人表露自杀意图,但心理学家在研究了大量自杀行为后发现有80%的自杀者在自杀前向外界表达过自己的自杀意图。在监狱环境中不排除有个别罪犯以自杀行为手段威胁狱警以达到个人目的的情况,但大部分自杀意图表露者都具有实施自杀行为的可能性。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对任何表露出自杀意图的罪犯都应给予高度重视,以免因狱警工作失误而造成罪犯自杀案件的发生。

对有自杀行为及自杀倾向的罪犯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罪犯心理危机干预是指狱警心理咨询员运用适当的心理治疗技术,给处于心理危机中的罪犯以帮助和指导,使其缓解心理冲突、恢复心理平衡,以降低或避免意外事件发生的活动。心理危机干预是对有自杀行为或被发现有自杀意念的罪犯进行心理帮助的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方法。在对自杀罪犯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时,首先,必须全面了解罪犯自杀心理产生的诱因及危机程度,同时采取适当的制止和干预技术,初步稳定罪犯的情绪,同期建立心理相容关系,这是进行心理干预的基础。在干预过程中,一般应用的心理支持技术,如同情、暗示、宣泄等,可以帮助罪犯释放出心中的抑郁、焦虑、仇恨、愤怒等不良情绪,咨询员要从中了解和掌握罪犯自杀倾向产生的诱因、危害程度及个性心理特点,并根据这些情况制定出干预计划。其次,重新唤醒罪犯的自知力。罪犯自杀心理的产生大都伴随着认知的偏执、行为的盲目和情绪的混乱,在稳定罪犯情绪的基础上协助咨询罪犯重新认识自杀的心理状况和后果,与咨询罪犯一起“权衡利弊”,使咨询罪犯在狱警咨询人员的帮助下,调整认识角度,转换行为方式,调动其认知潜力,重新唤醒罪犯的自知力是对自杀罪犯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关键。第三,在自杀罪犯自知力被唤醒的基础上,传授其一些处理困难和挫折的方法,以提高其应对能力,协助罪犯选择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法,进而选择理智的最佳行动方案。在对自杀罪犯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时还应注意与其他改造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和配合。及时了解和掌握罪犯自杀的心理产生、发展规律及表现特征,通过其心理和行为的细微变化了解其心理状况与干预效果。在狱警的帮助下实施隔离或其他保护措施使罪犯离开刺激源,及时关闭自杀通道,减少罪犯自杀的可能性。(作者单位分别为:保定学院;沧州监狱政治处)

上一篇:论引渡制度定规则的适用性 下一篇:建立违宪审查制度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