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义:心静如水“龙”惊天下

时间:2022-07-29 05:37:56

2012年7月28日,第30届伦敦奥运会中国女子10米气步枪选手易思玲,逆转对手摘得本届奥运首枚金牌。与她一同登上领奖台的还有季军喻丹。只见她们身着领奖“龙”服,自豪地伴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向全球展示龙的传人的英姿。

而在万里之外的北京,一位老人正凝神端坐在家里的电视机前,观看颁奖直播,看看谁第一个穿上“龙”服登上金牌领奖台。

这位老人,就是亲手为“龙”服写下“龙”字的张振义。

团结湖畔腾起中国“龙”

在花红柳绿、碧波荡漾的团结湖公园,人们经常看见东门内一位写地书的老人,洒脱流畅的书法引得人们纷纷驻足欣赏。他就是居住在朝阳区团结湖街道水碓子社区的张振义。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们得知,第30届伦敦奥运会的领奖龙服上,那条一惊天下的中国“龙”,是从美丽的团结湖畔腾起的。

2012年6月26日,第30届伦敦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领奖服仪式在居庸关长城隆重举行,张振义老人被主办方特邀参加会议。荧屏上,人们见到了这位朴素、谦逊、和蔼的老人。当他被主办方称为“著名书法家”时,老人连忙摆手说:“不敢这样叫,我哪是什么书法家?”

张老介绍说,中国奥委会合作伙伴安踏公司,为参加伦敦奥运会的中国获奖运动员设计领奖服。按照安踏公司最初的要求是写“冠军”两字。但是,将“冠军”二字呈现在领奖服上,设计出来的整体效果并不理想。而且,获得亚军和季军的选手不宜穿着。因此,公司又提出让张老书写草书“龙”,并希望将泰晤士河的元素融入到“龙”字当中。经过深思熟虑,张老巧妙地将龙年与龙的传人元素融入中华体育健儿的顽强拼搏之中。巨龙自左肩伊始,龙头昂首向天,龙尾蜿蜒至左袖,尾部的造型将伦敦的一段泰晤士河形象融入书法中,将北京与伦敦两届奥运会举办地巧妙地衔接在了一起,希望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历史的中国健儿们,能在英伦铸就新的辉煌,这个金色的“龙”字,融入了张老的智慧和深深的爱国情怀。随后,他便把写好的六七份稿样投到了安踏公司。安踏非常满意这幅作品,张老的作品,在众多参选作品中脱颖而出,得到了国家体育局、国际奥委会的认可。

挥毫泼墨70年

当记者问张老,这个“龙”字酝酿了多久才写成时,张老说:“想好后,提笔就写出来了。”这不能不说到张老的书法功力。

“妙笔临池七十年,潜龙一日必腾渊。健儿马上征袍舞,首尾峥嵘在九天。”有人在网络上为张振义老人作了这首诗。

张振义是一位退休干部,今年80岁,从小酷爱书法。10岁开始写毛笔字,算起来已写了70年了。他的小学是在山西榆次的农村读的,农忙干活,农闲上课。因为所学的文言文注解均需边读边抄写,为他打下了扎实的书法基础。14岁时,念完小学的张振义便在太原的店铺里当了学徒。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他正在北京阜成门内的粮油店里学徒。1950年3月,去了张家口地区工作。此后,相继在县银行、县委办公室工作,直到1973年回到山西老家工作,1992年退休。2002年,张老与老伴儿重回北京与女儿团聚,定居水碓子社区。由于水碓子社区离团结湖公园很近,张老便每天早晨去公园遛弯、写地书,常常引得园内的游人观看。他与许多书友也成了好朋友,在一起相互切磋。2002年,他还义务为公园书法班的学员教书法,德艺双馨的张老,赢得了众人的称赞。

走进张老的家,整洁的居室散发着淡淡的墨香。墙上挂着多幅他写的诗词作品。他还珍藏着自己写下的两幅均为6米多长的小楷《道德经》和《孙子兵法》,令人震撼。写字台下,压着一幅他为奥运领奖服写的“龙”字。

多少年来,不管工作在哪个岗位,张老都坚持业余时间练书法,楷书、行草、狂草随心所欲;颜真卿、柳公权、王羲之是他的最爱。至今,80岁的张老提笔书写蝇头小楷手不发抖。

伦敦奥运会上,人们数十次目睹获奖的中国健儿登上领奖台, 他们自豪地向全世界展示了龙的传人的风采,而那件印有“龙”字的领奖服,则凝聚了张振义老人无限的智慧、心血和殷切的希望。

上一篇:关于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下一篇:蛇年春联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