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乳凝集试验测定类风湿因子的临床应用

时间:2022-07-29 05:23:44

胶乳凝集试验测定类风湿因子的临床应用

[摘要] RF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体内的抗人变性IgG抗体,可与IgG的Fc段结合。将变性IgG包被于聚苯乙烯胶乳颗粒上,此致敏胶乳在与待测血清中的RF相遇时,即可发生肉眼可见的凝集。

[关键词] 类风湿因子; 胶乳凝集试验; 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 R446.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345-01

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是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血清中发现。是一种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无种属特异性。主要存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中,它是一种抗变性IgG的抗体,属IgM型。可与IgGFc段结合。RF有IgG、IgA、IgM等多种Ig类型,以IgM类型多见。检测RF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诊断、分型和疗效观察有着重要的意义。

RF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病人体内的抗人变性IgG自身抗体,可与IgG的Fc段结合。胶乳凝集试验是将变性IgG包被于聚苯乙烯胶乳颗粒上,这种致敏胶乳在与待测血清中的RF相遇时,于一定时间内发生肉眼可见的凝集。

1 对象与材料

1.1 研究对象 1)体检健康组:在本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者410例,其中:男性:180例,女性:230例,年龄 25-75 岁。2)类风湿性关节炎组:经临床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42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33 例,年龄 29-76岁。

1.2 标本采集与保存 空腹采集静脉血3ml,30min后离心分离血清,当日完成检测,或置2-8℃保存,第2天完成检测。

1.3 方法与试剂 手工操作法。类风湿因子(RF)测定试剂盒(胶乳凝集法)。

1.4 试剂主要成份 胶乳液成份:类风湿因子胶乳、牛血清白蛋白、磷酸盐缓冲液;阳性对照成份:羊抗人IgG抗血清、牛血清白蛋白、磷酸盐缓冲液;阴性对照成份:牛血清白蛋白、磷酸盐缓冲液。

1.5 测定原理 胶乳凝集试剂是由纯化的人IgG和羧化聚苯乙烯胶乳共价交联而成的抗原胶乳。RF胶乳超过20U/ml即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颗粒。

2 实验与结果

2.1 定性实验 试剂自冰箱取出后恢复至室温(18-25℃);轻轻混匀胶乳试剂;核对阳性和阴性对照,在反应板孔中加一滴未稀释血清(20ul);然后加一滴胶乳试剂在血清中;搅匀、轻轻摇动使其充分混合,二分钟后于直射光下观察结果。每次试验均设阳性与阴性对照。

2.2 半定量实验 血清以生理盐水(0.9g氯化钠溶解于蒸馏水中,稀释至100ml)倍比稀释。见表1。

2.3 结果判定 定性实验:2min出现肉眼可见凝集者为阳性(RF>20U/ml);无凝集出现者为阴性(RF<20U/ml)。半定量试验:1:2稀释血清出现凝集者为40U/ml;1:4稀释血清出现凝集者为80U/ml;1:8稀释血清出现凝集者为160U/ml;1:16稀释血清出现凝集者为320U/ml。

2.4 参考范围 正常人血清RF<20U/ml。

2.5 初步临床应用 在健康体检者的410例测定中,RF出现凝集(>20U/ml)的19例占4.6%。已确定的4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RF出现凝集(>20U/ml)的38例占90.4%。

3 讨论 胶乳凝集法主要是测定IgM类RF(IgG、IgA类RF极少),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报道:70%-90%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RF呈阳性。因此,RF测定是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之一。但是RF阴性也不能排除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除RA外,还有其他很多疾病RF亦可阳性,如干燥综合征,混合性结缔组织病,2型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慢性活动性肝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全身性红斑狼疮,多种细菌真菌、螺旋菌等,健康人群中约有5%的人RF阳性。

本研究结果说明,胶乳凝集法90.4%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RF呈阳性,健康人群中约有4.6%的人RF阳性。此结果与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报道的结论相符。此方法可定量或半定量,灵敏度高,血清用量少、操作简单、便于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吕绳凯等.抗链球菌溶血素“O”胶乳试验快速试剂的研究[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989,4(2):97.

[2] 辛华,牟洪香,郑强,王莉等.免疫比浊法和胶乳凝聚法测定类风湿因子的比较[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7,(0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S].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1.

上一篇:超声误诊肝脓肿6例分析探讨 下一篇:136例急性阑尾炎超声诊断临床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