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地区育苗块育苗技术在蔬菜上的应用试验

时间:2022-07-29 05:10:08

江门地区育苗块育苗技术在蔬菜上的应用试验

摘要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育苗块育苗技术在茄子等蔬菜上的应用效果,并定期对各个处理的形态特征以及特性指标进行测量。结果表明,育苗块育苗技术能够提高壮苗指数,减少缓苗天数,提高成活率,提前收获时间,尤其对提高产量具有显著优势。

关键词 育苗块;育苗技术;蔬菜;产量;广东江门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1-0095-02

江门市位于珠江三角洲,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比邻港澳,拥有发展农业良好的区位优势,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蛋禽水产花卉蔬菜出口基地以及农产品加工基地[1]。育苗块育苗技术作为一种集基质、营养、控病、调酸、容器于一体的新技术,近几年已经在北方推广较多[2]。本试验主要是研究育苗块育苗技术在茄子等蔬菜上的应用效果,从而为育苗块育苗技术在江门地区的推广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2015年在江门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科研基地进行试验,土壤肥力中等,地势平坦,前作为水稻。供试蔬菜品种有2种,分别为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提供的紫荣8号长茄以及淮北市久保田种业有限公司提供的大果青椒王。供试育苗块由吉林省东辽县镒丰泥炭有限公司提供,供试穴盘为50孔,长×宽为60 cm×30 cm。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3个处理,处理1是传统的苗床育苗,处理2是穴盘育苗,处理3是育苗块育苗;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处理重复3次,小区面积为20 m2,地膜覆盖,常规田间管理[3-4]。

1.3 试验方法

紫荣8号长茄于2015年2月9日播种,3月19日移栽,株行距60 cm×60 cm,6月13日采收完毕;大果青椒王于2015年8月19日播种,9月9日移栽,株行距30 cm×60 cm,12月8日采收完毕。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紫荣8号长茄定植前采用直尺和游标卡尺测定株高(从茎基部到顶端生长点的高度)、茎粗(地面以上1 cm处茎部直径),测定叶面积(最大叶长×宽)、全株鲜重(幼苗用清水清洗干净后,擦干再用分析天平称量),每个处理随机取10株测量[5];定植后调查缓苗期、成活率;采收的盛期调查植株抗病性;记录每次采收的产量;最后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苗期生长势比较

由表1可知,2个品种的处理3无论在茎粗、株高、最大叶面积以及全株鲜重方面都是最大的,其次是处理1,最小的是处理2;其中,茄子品种中,处理1、3在各方面差异不显著,但与处理2差异极显著;辣椒品种中,处理3除全株鲜重外,其他方面都与处理1、2差异极显著。

壮苗指数是衡量幼苗素质的数量指标[6],由表1可知,处理3的壮苗指数无论在茄子或者辣椒品种中都是最高的,其次是处理1,最低的是处理2,说明3个处理中以处理3培育的幼苗最壮。

2.2 大田生长情况比较

由表2可知,处理3的缓苗期最短,只有4 d,比处理1、2缩短2~4 d;在成活率方面,以处理3的成活率最高,其次是处理2,最后是处理1;辣椒成活苗中会出现僵苗的现象,其中以处理1的僵苗率最高,达到12.5%,其次是处理2,最低的是处理3,只有3.3%;而白绢病的发病率以处理1的最高,处理2、3发病率较处理1要低。

2.3 生育期比较

由表3可知,各处理的播种期、移栽期以及末收期相同;其中处理3在开花期、结果期、始收期以及盛收期方面都比处理1、2早,能提前2~7 d收获;处理2在辣椒品种方面比处理1提前2 d收获。

2.4 产量比较

由表4可知,2个品种的处理3前期产量都高于其他2个处理,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中增幅最大的是大果青椒王,达到90.65%;总产量比较,以处理3的产量最高,其中与处理1差异显著,但与处理2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增幅最大的是大果青椒王,达到26.49%。

3 结论

从苗期生长势来看,育苗块育苗培育的幼苗最壮,其次是传统苗床育苗,最后是穴盘育苗;从大田生长情况来看,育苗块育苗缓苗期最短,成活率最高,而传统苗床育苗的僵苗率以及白绢病发生率最高;从生育期来看,各处理的播种期、移植期相同,育苗块育苗的开花期、结果期以及始收期最早;从前期产量、总产量来看,育苗块育苗最高,其次是穴盘育苗,最低的是传统苗床育苗。

综合各项指标比较可以看出,茄子等蔬菜采用育苗块育苗后,能够提高壮苗指数,减少缓苗天数,提高成活率,提前收获时间,并且在产量方面显著优于传统育苗方式,值得推广。

4 参考文献

[1] 陆岚,邓力红,邓复群.江门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商业现代化,2008(13):297-298.

[2] 崔新卫.营养块育苗新技术[J].湖南农业,2011(3):18.

[3] 郑光辉,吴华尧,郑建文,等.辣椒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5):86.

[4] 王成军,王天河.茄子高产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2001(8):13.

[5] 李文嘉,康德贤,蒋雅琴,等.不同育苗方法对茄子苗期长势及产量的影响[J].长江蔬菜,2014(6):25-27.

[6] 文林宏,李桂莲,李正丽,等.不同育苗方式对茄子幼苗生长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09(10):189-191.

上一篇:沙土地山药新品种高效栽培研究 下一篇:烤烟膜下井窖式小苗移栽技术及优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