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高山越夏花椰菜引种比较试验

时间:2022-07-29 03:52:58

摘 要:于2012年春季引进33个花椰菜品种,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太白蔬菜示范试验站进行引种观察,试验结果表明,12GT-1、12GT-2、12GT-15、12GT-81、HYC-110和花椰菜201 6个品种商品性及抗病性较好,且产量性状较为理想,在太白地区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建议再次参加2013年品种比较试验。

关键词:花椰菜;品种比较试验;太白

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 L. var. botrytis L),亦称花菜或菜花,起源于欧洲地中海东部沿岸,19世纪中叶引入中国南部地区,现已成为我国主要栽培蔬菜之一,并在全国各地普遍栽培[1]。太白高山蔬菜产区位于秦巴山区腹地,四周环山,主要产区海拔高度在1 000~1 800 m,气候冷凉,夏无酷暑,生态环境优良[2],是陕西省重要的夏淡蔬菜生产基地。花椰菜是该基地主要栽培蔬菜之一,其90%以上产品销往全国多个大中城市[3]。当前市场流通的栽培品种较多,农民选择种植品种时盲目性较大,出现产量、产值不稳定,产品的商品性不能满足市场多样性需求等问题。为了寻求市场需求与产地适宜品种、产量、效益的协调,开展了本试验,旨在筛选出适宜在太白地区栽培和外销市场需求的新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由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西安综合试验站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太白蔬菜示范试验站共同承担引进。本试验共引进33个花椰菜品种(表1),以太白高山地区栽培面积较大的先花80为对照品种。

1.2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2年3~9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太白蔬菜试验示范站进行。试验园地势平坦,前茬为大白菜,冬季深翻越冬。春季土壤解冻,基肥667 m2施生物有机菌肥160 kg,NH4HCO3 15 kg,三元复合肥50 kg,深翻旋耕作畦,定植40 d后追肥一次,每667 m2 施尿素25 kg。引进品种于4月15日小拱棚育苗,6月2日定植。试验小区长10 m, 宽1.2 m,一畦双行栽培,宽行距110 cm,窄行距40 cm,株距45 cm,品种随机排列。参试品种管理同大田常规。对各参试品种植物学性状及农业生物学性状观察记载,并进行综合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花椰菜熟性及生育期比较

由表2可以看出,参试的33个品种中,从定植到采收56~88 d,从定植到采收时间为60 d以下的有1个品种,为12GT-72;定植到采收时间为60~69 d的品种有8个,70~79 d的品种有20个,80~

89 d的品种有4个。

2.2 不同品种花椰菜植物学性状的比较

在参试品种中,叶片数目最多的为12GT-7,12GT-7,叶片数为19,叶片最少的为12GT-2,为9片;以荷兰春宝玉的植株最高,为60.8 cm,株高在50 cm以上的参试品种共有16个,最矮的品种为CA-REC和12GT-80,株高40.1 cm,最高和最矮的植株相差20.7 cm;开展度最小的为12GT-47,为52.6 cm,开展度最大的为春雪莲,为85.3 cm;参试品种中,12GT-74叶片为黑绿色,12GT-35、12GT-47、12GT-75为浅绿色,其余品种叶片均为深绿色;叶片均为宽披针形或披针形[5]。

2.3 不同品种花椰菜主花球性状和产量比较

参试的品种中,有9个品种的花球为乳黄白,包括12GT-81,HYC-111,花椰菜201,617,CA-REC,强富菜花王,荷兰雪玉,WCFDEV,富强,其余均为白色花球。除12GT-1,12GT-77,HYC-111,HYC-112,先花80,荷兰雪玉,富贵菜花王及高富A花球为圆形外,其余均为扁圆形品种。

从产量来看,有12个品种的产量超过对照,其中12GT-75单球质量最大,为0.41 kg,折合667 m2产量1 030 kg,增产36.7%。参试品种的花球质量为0.16~0.41 kg,各参试品种花球质量详见表2。其中20个品种商品性表现优良。

2.4 不同花椰菜的抗病性比较

由于2012年的特殊气候,花椰菜整体生长缓慢,长势较差,田间参试品种整体发病率较高。参试品种现蕾期长势不好但未见明显病害,现蕾后参试品种的黑腐病发生较为普遍,霜霉病、病毒病发生较少(表2)。

3 小结与讨论

高山花椰菜栽培主要目的是补充夏季大中城市鲜菜供应短缺问题,成熟期主要集中在7~9月。花椰菜在栽培过程中,选用地膜覆盖,可达到一膜两茬的栽培效果,不同熟性品种相同时期以及相同熟性不同时期播种可延长花椰菜的供应期。

根据参试品种田间性状表现及高山栽培花椰菜应具有的特点比较得出,在产量超过对照的品种中,12GT-1、12GT-2、12GT-15、12GT-81、HYC-110和花椰菜201等6个品种商品性及抗病性较好,产量性状较为理想,在太白地区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建议再次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进而筛选出适合大面积推广的优良品种。

由于太白县2012年特殊天气状况,苗床期间气温一直偏低,幼苗发育迟缓。定植后,7月至8月中旬雨量极少,天气较为干燥,加上太白高山特殊的地形条件,无法进行人工灌溉,参试品种的菜花生长期普遍推迟,始收期延迟10~20 d,且植株、叶球发病较多,减产幅度超过50%,但各参试品种均处于相同的自然条件及人工管理水平,因此可以进行对比研究。

参考文献

[1] 山东农业大学.蔬菜栽培学各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 张祥,齐栋,党坤良,等.太白县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质量评价[J].陕西林业科技,2008(4):5.

[3] 侯江龙,刘会茹,史联联,等.太白县蔬菜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西北园艺,2009(3):4.

[4] 张恩慧,程永安,许忠民,等.太白高山越夏甘蓝引种比较试验[J].中国瓜菜,2011,24(6):34-37.

[5] 龚亚菊,钟利,黎志彬,等.滇中地区花椰菜引种观察试验初报[J].长江蔬菜,2009(12):49-53.

Introduction Test of Summer Cauliflower Cultivars in Taibai Mountain

XU Shanshan, CHENG Yong'an, SHI Xingyun, CHEN Ling, LI Gaobao

( Northwest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Yangling, Shaanxi 712100 )

Abstract: The observation test of 33 introduced cauliflower cultivars was carried out in the spring of 2012 in Taibai

Vegetable Demonstration and Test Station of Northwest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ix cultivars 12GT-1, 12GT-2, 12GT-15, 12GT-81, HYC-110 and Cauliflower 201 had better commodity, stronger

disease resistance, higher yield, and they were suitable to be planted in Taibai area, and they would take part in the

comparative test in 2013.

Key words: Cauliflower; Cultivar comparative test; Taibai mountain

上一篇:辣椒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本土化集成技术研究 下一篇:贵阳市夏秋豌豆增产潜力试验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