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开时说“楚才”

时间:2022-07-29 01:16:30

胡榴明 女,武汉人,武汉市著名作家,武汉城市文化研究专家,楚才作文竞赛评委

3月30日(周六)中午12时,第2 9届楚才作文竞赛结束,当天下午1:30时,竞赛作文评卷工作正式启动,每年的这个时候,长江日报报社大院热闹得很,从武汉三镇赶来的阅卷老师齐齐地聚到这里,如同赴一场盛大宴席。

楚才作文竞赛的具体情况就不说了,举办二十九年,影响全世界,海外(北美)开考场,声势浩大、场景壮观不须细说,这里只谈个人经历和感想,实话实说,考场我是从来没有去过的,地道的幕后工作,一百几十名评卷者中的一个,平平常常的一个参与者和观察者,我很重视这样的经历和经验,很珍贵,也很有趣。

担任“楚才”评委到今年已有四届,记得四年前春天接到一个电话,武汉作家张年军(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邀请我参加楚才作文竞赛的阅卷工作,很高兴地答应下来。

参与后我才得知,当一个楚才评委,并不是你想当就让你当的,评委来自武汉三镇包括周边城区,包括市文联作协、市区教委、市报业集团、省市新闻出版集团、市广播电视局的各级领导、作家、教师、编辑、记者、导演等等。

就这样,每一年的二月末都得出门一趟,从汉阳搭车到汉口,武汉杂技厅站下车,沿长江日报路往长江日报大院走,花红树绿的时节一路上满眼花红树绿,春和景明艳阳天,整天待在家里坐在电脑跟前的人享受不到,所以高兴。

一年一度相会在长江日报报社大院,各界精英人物,德高望重的资深前辈,功成名就的同辈和晚辈,即使是十分熟识的朋友平常也很少来往,乘此机会,相逢甚欢,岁月蹉跎,两鬓生霜,彼此又有诸多的感概。

工作条件比较艰苦,没有空调的办公室,如果遇上春寒,室内温度很低。记得前年应邀参加楚才评卷从头至尾,初评、复评、定评,一连十多天,春天的末尾来寒流如同身在冬天之尾,浑身上下厚毛线衣厚毛围巾裹得像粽子,差一点就要冻病了,总算是熬过来了。

工作强度也很大。考生多,考卷多,评卷者有限,评卷任务自然也重,每天上午8:30时到中午12时,吃饭后休息很短的时间,然后下午1:30时到5:30时,如果工作没有完成,可能拖到晚上6时后才能走出报社大门。

每天8个小时,背脊树得直直的,阅卷评卷,“手不释卷”,几天下来,腰背疼痛难忍。

有人问为什么要挺直腰背,难道不能在椅背上靠靠?

考卷平摊在桌子上阅读起来最便利最清楚,假如靠在椅背上阅卷子然后又俯在桌子上评卷子,俯仰之间耽搁时间,所以干脆一直“俯案”作业而省去“倚靠”这一程序,为了工作顺利也就顾不得身体吃亏了。

有人打趣:楚才评卷脑力劳动相当于体力劳动。

楚才作文竞赛和中考高考命题作文考试的重要区别是――作文不限文体,无论是记述文、议论文还是说明文或是诗歌,无论虚构(小说)或非虚构(纪实),现实题材的故事或者非现实题材的例如童话、科幻、魔幻、玄幻,一句话,只要你写得好。例如很多小孩爱写“穿越”,虽然“穿越”并不是很好写。

文体自由,放开拘束,目的在于激发孩子们的想象,想象力是中国最缺失的一样东西。

作为评委之一的我,和历届参考考生没有直接接触,但我感觉得到他们,他们想的做的经历的都写在他们的考卷里,打开一卷卷白底蓝字的格子纸,每一个孩子,不一样的性格、不一样的文字、不一样的表达方式,字里行间,活灵活动,传导给评阅者,阅卷之间体会他们了解他们理解他们,是我们工作的必须,也是我们的乐趣。

华采出众的整篇文章,精采的词句段落,小孩子的奇思妙想,还有童言无忌的孩子的直白,即使是落选的作文,如果其中有几个字几句话的精彩即“闪光点”也会得到评卷者的关注,一个桌子阅卷老师常常朗读出来给大家分享,大家会在忙里偷闲中大发感叹。

今年楚才评卷我被分到小学六年级评卷组,也就是说评阅小学六年级考生的试卷,其中一道作文题是《写不完的故事》,每个考生都有各自的想法和写法和各自的故事。

有几个方面他们比较关心,一是环保问题,二是教育问题。

从考生作文分析,中国环境保护教育比较成功,起码孩子从小就知道了环境保护的重要,人类大空间波及个人生存空间,例如我评阅的一张考卷是一篇童话,其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动物永远打不过人类,在人类的先进技术(武器等)面前,狮子王(代表野兽)逃走了。自然王(代表大自然)说:“年轻人(代表人类,人类当然比大自然年轻得多),做事要想想后果……”(于是地球上),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洪水(等等自然灾难频频暴发),最终破坏人类的生活……

虽然整篇作文词句和行文并不算理想,但是这个孩子拟人化的写作非常灵动,那一句看起来很朴拙的话让我感动――“动物永远打不过人类……”人类的自私贪婪和凶残到底要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

孩子们十分关注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中国教育的问题。

中国教育从人性来说真的是非常失败,有个孩子的作文,大致内容如下:

小时候我的妈妈对我非常非常的好,慈爱,温柔,疼我,爱我……自从上小学以后,这一切就变了,原先那个爱我呵护我的妈妈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面无笑容的凶狠严厉的女人,每天除了叫我做作业和背书以外没有别的丝毫温情,那怕一个温柔的脸色都再也有,我不知道,她这样做到底为了什么?难道她不知道我希望她是我小时候的那个妈妈?

为什么这样?孩子感到困惑。

另一个考生的描写相似的题材,语气比较幽默,记录如下:“……爸爸目前最大爱好就是买来很多课外习题,每天布置很多作业,每天(看着我)让我做(爸爸布置的作业)到转钟(半夜12点后),好像午夜不睡觉的大猫,警惕地盯住耗子,一刻也不放松……”

坐在我对面的王老师(教委王总)朗读给我们听,我们哈哈大笑,说:“猫和耗子,这个比喻用得真好!”笑过之后大家又说:“能怪谁呢?家长也是没办法啊!”

他们在纸上向我们倾吐,我们却并不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上一篇:春令时鲜 鱼味袅袅 下一篇:属于未来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