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利哥”现象的道德评价思考

时间:2022-07-29 01:00:45

“犀利哥”现象的道德评价思考

摘要: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道德评价,目的在于对不道德的行为形成一种威慑和遏制力,并在社会中形成一种向善的价值取向和道德风尚,促进人们道德水平的提升,并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结合最近红遍网络的“犀利哥”现象,不禁引发了我们对网络媒体、政府职能和大众漠视心里的道德评价的思考。

关键词:犀利哥:道德评价

一、“犀利哥”现象

2010年2月21日,在天涯论坛上出现了一个名为《秒杀宇内究极华丽第一极品路人帅哥!帅到刺瞎你的眼睛!求亲们人肉详细资料》的帖子。帖中数张被称为“犀利哥”的乞丐照片,因其放荡不羁、不伦不类的感觉以及那原始版的“混搭”潮流,给人们潮流视觉眼前一亮,被网友开始追捧,并加以“人肉搜索”。此后,犀利哥迅速走红网络,有网友评价:“那忧郁的眼神,唏嘘的胡碴子,那帅到无敌的风衣,还有那杂乱的头发,迅速秒杀了观众”。犀利哥的出现纯属偶然,一宁波网友在试用新买的相机时在宁波SONY门店偶然抓拍,并将照片做为测试照片上传至蜂鸟网,不想此人迅速走红,成为震惊海外的“乞丐王子”。

“犀利哥”真实身份:犀利哥,本名程国荣,1976年10月10日出生,是江西省鄱阳县人。家中还有母亲和弟弟以及两个10来岁的孩子。不幸的是,他的妻子和父亲不久前在一次车祸中去世,母亲和两个孩子都由弟弟程国圣抚养着,家庭生活拮据。他23岁时离家出走,说是出来打工,但后来没有了音信,当时精神状态是好的。目前“犀利哥”程国荣得到家人的精心照料,有当地专职医疗师为他做健康检查,也顺利领到当地给他办理的农村低保一卡通和新农合医疗卡。但“犀利哥”被多次利用,犀利哥出名以来,每天都有大量的电话打来,这些电话有工厂企业、文化传播公司、演艺公司的,也有热心的网友与策划人的。一些文化传播公司没有经过他们同意,就私自拍了犀利哥与他家人很多录像,并在网上很多不实消息,让犀利哥与其家人受到了很大伤害。此后,他们对于陌生电话、陌生人非常警惕,担心受骗与受到伤害。目前犀利哥经济仍然非常困难,在回家之前,他接受了一些资助,回家后还债、治疗、一家人的生活,已经基本花完了那点钱。

二、道德评价

道德评价。指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标准对他人和自己的行为进行善恶、荣辱、正当或不正当等道德价值的评论和断定。通过赞扬、褒奖或批评、谴责,激励人们扬善弃恶。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依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标准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进行的善恶判断和评论,表明褒贬态度。道德评价对道德行为进行全面考察并作出裁决,分析判断哪些行为是善的,哪些行为是恶的;对善的行为给以赞扬、褒奖,对恶的行为加以批评、谴责,进而帮助人们明确自己承担的道德责任。它可以揭示一个人行为的善恶价值,判明这些行为是否符合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是否符合道德理想,从而通过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形成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弃恶扬善,以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道德评价在社会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道德评价。道德评价是道德原则和规范发挥作用的杠杆。人们道德评价的能力,道德评价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标志着一定道德体系原则,规范被人们接受的程度。道德评价也是个人道德观念、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它贯穿于道德教育、道德修养等实践活动中。道德评价必须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这个标准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它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在阶级社会和有阶级存在的社会,不同阶级有不同的善恶观念,因而有不同的道德评价标准。发挥道德评价的社会作用,对于现代化建设事业,对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共产主义道德的提倡,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之所以要进行道德评价,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也不仅仅是对某些事或者某些人做出某种定性的结论。道德评价的目的在于对不道德的行为形成一种威慑和遏制力,并在社会中形成一种向善的价值取向和道德风尚,促进人们道德水平的提升,并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结合最近红遍网络的“犀利哥”现象,不禁引发我们对道德评价的思考。

三、由“犀利哥”现象引发的道德评价

1,网络媒体的道德评价

“犀利哥”现象无意中引发了一场席卷全球的网络媒介的娱乐潮,美国、日本、英国的媒体都参与了这次“娱乐”报道。面对一个有精神障碍、在网络中饱受伤害的弱者,强势的网络媒体不仅没有温情对待这位需要帮助的弱者,反而传递了一种以娱乐和收视率为目的信息,但娱乐的不是媒介而是社会弱势群体。关注“犀利哥”的人们都不难发现,网络媒体对于这一现象的介入,首先是网友追捧、媒体跟进,然后通过“人肉搜索”探求其真实身份,在后继报道中,虽然网络媒体注意到了网民对“犀利哥”的同情倾向,但对于如何看待这个事件却没有明确的态度,或者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最后,“犀利哥”被接回家后,网络媒体仍然将“犀利哥”事件娱乐到底,并变本加厉地打扰他宁静的生活,将其作为真人秀的主角继续追踪报道,还曝光了他不再“犀利”的照片,再度引起网友们的热评。事后,网络媒体以救助的名义并连同宁波市救助站希望为“犀利哥”提供现实的帮助,但我们看到的却是“犀利哥”面对围观人群和摄像机无助痛哭的画面。这不得不令我们思考,媒体到底是在帮助“犀利哥”还是在帮自己提高收视率?网络媒体在传播活动中担负着监视环境的职责,自身也是道德行为的引导者。在“犀利哥”现象中,我们有必要提及网络媒介道德问题,只有有道德的媒体才能进行正确的社会预警和舆论监督,关爱弱势群体、建立社会公正。

2,政府职能的道德评价

“犀利哥”是社会的悲剧,“犀利哥”走红,说明了政府救助精神病人和流浪乞讨人员的机制还很薄弱:精神文明创建还有很多漏洞:说明社会福利救助精神病患者和流浪乞讨人员的机构、设施还有待于完善、配套;说明社会爱心救助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还存在急功近利和选择性救助的尴尬。一个“犀利哥”暴露出了种种社会问题,我们都要深刻反思、补缺、补差、补漏。为什么政府机关总在做着一些亡羊补牢的事情,一个人在宁波流浪了7年的人,你们熟视无睹,而当记者的镜头对准“犀利哥”的时候,政府机关却像蚊子见了血一样,蜂拥而上,提供救助。关注“犀利哥”,我们更希望的是唤起政府、社会,关爱精神病人、关爱街头流浪乞讨人员,让他们拥有人的生存权利、人的生活尊严、人的平等待遇、人性的关爱等,让他们四处流浪,这不符合社会和谐、人性之美、环境文明的社会文明规则。

3,大众漠视心里的道德评价

“犀利哥”现象带来的是一种冷漠的、高高在上的、恣意嘲讽的娱乐狂欢在网络上蔓延。公众关注的不是政府应该如何保障他们的生活,他们的人身安全;关注的不是社会应该给他们怎样的关爱;关注的不是这样弱势人群的冷暖。而关注的是一些毫无意义的“娱乐”话题,人们开始对遍及全国各地的流浪乞讨现象变得熟视无睹,漠然视之,人们开始拒绝捐助乞讨者。人们的这种漠然视之的态度久而久之就会变得冷酷无情,同情心受到削弱,恻隐之心淡化。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与救助变得薄弱,人们的同情心削弱也将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作为每个有社会爱心、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不是对“犀利哥”进行漠视、嬉笑和调侃;也不是把精神病变的“犀利哥”想象的阴险、狡诈、青面獠牙;更不是不知好歹地以丑为美。而是要为救济“犀利哥”倾情奉献,为治愈滋生“犀利哥”的恶性环境不遗余力,而不是别有用心或者低级趣味的人,恶意嘲讽、猥亵、模仿、甚至以为此种“精神病态”才是时尚。在这些现象的背后,我们无疑可以看到,很多人是不尊重他人的尊严的,不尊重他人的权利的,甚至许多人根本没有这种意识。对于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尊重,应该是一个文明民族最基本的要求。

四、结束语

当我们还嘲笑着“犀利哥”的照片时,心中或许生出的是更多的悲伤。在外流浪了近十年,无人问津,现在大家来帮助他竟然是因为破烂的衣服符合“潮流”。“犀利哥”现象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一个讥笑之谈,那我们的网络媒体、政府以及大众更是应该在道德评价的标准上防止一系列类似“犀利哥”现象的再次发生。

上一篇:甲午战争与中国知识阶层的思想变革 下一篇:在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