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菇覆土技术及注意事项

时间:2022-07-29 11:33:24

双孢菇覆土技术及注意事项

摘要:覆土是双孢菇生产所特有的一项技术措施,就是在双孢菇培养料表面覆盖一层土粒,用来防止培养料中的水分过度蒸发,稳定培养料的湿度;改善培养料的通气状况,促使菌丝体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土粒对菇体能起到支撑作用:覆土层中有一种球形菌丝微生物。它能利用双孢菇菌丝体产生的挥发代谢物而大量繁殖。这些微生物又产生许多能刺激双孢菇原基形成的激素类物质,从而促进双孢菇子实体的大量形成。本文介绍了双孢菇覆土的作用和覆土时的注意事项及管理要点。

关键词:双孢菇覆土;作用;技术;管理要点

覆土是双孢菇栽培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其子实体必须在覆土之后才会发生,而且子实体是在覆土层中扭结长大的,不覆土就不能形成子实体。理想的覆土材料应是团粒结构好、孔隙多、保水力强、持水率高、酸碱度适中、病虫杂菌少的土壤。不同的覆土方法对产量和品质有着不同的影响,用泥炭土作覆土材料可比单纯用田园土或砻糠细土增产20%左右,而且提早出菇3~4d,出菇的密度也较大。

我县从2005年开始进行温室高棵作物架下套作双孢菇试验示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农民增收节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经过几年的实践,证实了覆土是双孢菇栽培过程中非常关键的技术环节。现将几年来自己工作实践和体会总结如下:

双孢菇栽培过程中和其他食用菌最大的不同是需要覆土。不覆土则不出菇或很少出菇。双孢菇在栽培条件下,由菌丝体的生长转向子实体的发育过程,覆土是一个重要的诱导因素。

一、覆土在双孢菇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1、覆土层在料面可以造成一个温湿度较为稳定的小气候,有利于菌蕾的形成。覆土以后,使的料面增加了一层保护层,既能缓和温度的变化,又能降低水分的蒸发,使得土层内有一个较为稳定的小气候环境。

2、覆土后改变了料面和土层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比例,促进菌丝扭结成子实体。蘑菇菌丝体和子实体对二氧化碳的耐受力是有差异的。覆土以后引起料面和土层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从而控制蘑菇菌丝在土层中的生长,使之及时形成菌蕾。

3、覆土后改变了营养条件,促进菌丝在营养较差的土层中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蘑菇菌丝在营养丰富的培养料内生长旺盛,当生长到覆土层时由于营养成分含量甚微,生长就受抑制,从而转向生殖发育而结菇。

4、覆土对料表菌丝的物理性刺激作用,可促进子实体的形成。这种物理刺激有利于蘑菇菌丝的扭结和分化。

5、覆土层可随时供给蘑菇生长所需的大量水分。蘑菇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周期性变化,较其他食用菌更为突出明显。因此出菇旺期需要补充大量的水分,供蘑菇吸收。假如没有土层,料面难以承受这样的大量的水分,而土层既能吸收贮存这样多的水分,空隙间又有足够的空气供蘑菇吸收,因而能维持蘑菇的正常生长发育。

6、覆土层可支持蘑菇子实体的正常生长。蘑菇子实体在的料面上无法正常直立生长,而覆土层却起到了一种支撑子实体生长的作用。

二、双孢菇覆土前应注意的事项

1、培养料表面应保持干燥,如果料面过湿,应进行通风。

2、要检查是否有杂菌和害虫,一旦发现,必须采取措施。

3、料面要进行一次“搔菌”,即用手抓一抓培养料,然后再整平,使料面的菌丝断裂成更多的菌丝段。

4、覆土前应检查菌丝是否长到料底,如果没有,待菌丝长到料底再进行覆土。

5、覆土材料和蘑菇产量密切相关。北方泥炭土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最好用泥炭土做覆土材料。或用稻糠(麦糠)、细土为覆土材料,比例为1:20,稻糠(麦糠)用1%石灰水浸泡24小时,捞出后与泥土混拌均匀,堆闷一夜。覆土材料使用前要喷洒500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80%的敌敌畏乳油160倍液杀菌、杀虫,含水量为40%左右,以手握成团,落地既散为宜,pH值为7.5~7.8,喷药后用薄膜覆盖24小时,用时再重新翻拌一次。覆土时先在料面覆盖2~2.5厘米,要求厚薄均匀一致,平整。待菌丝在土层中扭结成线状菌丝时,在土层上面再盖一层1厘米厚的细土。

三、双孢菇覆土技术

1、土质的选择

覆土所用的土块分粗、细两种。粗土应选择团粒结构好的壤土,这种土质空隙较多,吸水快,保湿性能好,有利于菌丝长入粗土内部;细土应选择土质粘性较大的土块,因在细土上要经常喷水,粘性稍大,才能保持颗粒状,有利于通气,防止板结。泥炭土吸水力强,质地疏松,是栽培双孢菇较为理想的覆盖土材料。覆土的酸碱度要求PH值7~7.5,过酸过碱都会影响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应加以调节,一般50公斤水加0.5公斤石灰粉,用来杀死土壤中的根结线虫、杂菌、调节酸碱度。

2、土块大小

下层覆粗土,土粒直径2~2.5厘米,使能有较多的空隙,以保持通气良好;上层覆细土,土粒直径0.5~1厘米,以保持土层湿度,有利于子实体形成和生长。备土数量,每平方米需粗土27公斤,细土22~25公斤。准备好的粗、细土应晒干储存于干燥通风处,最好能撒些石灰粉,防止受潮变质和产生杂菌。

3、覆土方法

覆土前1~2天,把料面拉平、轻拍,并认真检查料内是否有螨虫。发现料内有螨类,可利用中午气温较高时,采用0~5%的敌敌畏在菇床表面对培养料普遍喷治。结束后检查料面无螨虫,即可覆土。

覆土时先覆粗土,用粗土将料面盖满,但不重叠。6~7天后在覆细土。覆土层要厚薄均匀,以利于出菇整齐。

4、覆土层的厚度

一般在3~3.5厘米范围内,其中,粗土厚度达2.5厘米,细土厚度1厘米左右就可以了,太厚不爱出菇。通气不好,易出现中间不出菇,在畦埂附近出菇多的现象。注意覆土均匀。

四、双孢菇栽培覆土后的管理

覆土以后重点是水分管理。覆土后两三天之内,要掌握先湿后干的原则。喷水要使土层上下都要潮湿,达到饱和的程度。喷水后要开窗通风,有风时,开背风窗,无风时开南北窗,到第三天门窗全部关闭,目的是诱导菌丝向土层生长。

此时,菇房不要增加湿度,让土层表面慢慢干燥,使菌丝控制在下面生长,菌丝长满时要打开门窗大通风1~2天,使原来绒毛状菌丝倒伏,贴到土上去并扭结成线状菌丝,结成小白点,即形成原基。这时在土层表面再盖一层1厘米左右半干半湿的细土,盖这层土后仍要进行水分调节。用水与前面相反,要掌握先干后湿的原则,方法是勤喷、轻喷,逐渐让细土增加湿度。喷水后仍要通风,防止冒菌丝,并控制好结菇部位,使蘑菇子实体结在土层1厘米下面。

上一篇:秋白菜“三大病害”的发生及防治方法 下一篇:内乡县甘薯茎线虫病调查及防治技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