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堕落和营销无关

时间:2022-07-29 11:06:09

跟堕落和营销无关

我当然是属于喜欢英国街头艺术家班克斯的那群人,如果看到他的涂鸦,会笑起来:“这些英国人……”

但对于市场来说,班克斯不仅是“这些英国人”,他还是一件值得投资的商品。Artprice特地为班克斯了一份报告,认为这位艺术家的身价在经历了2008年的波动后,将会继续上涨。

不过,在英国艺术界—特别是那些老派艺术评论家眼里,这件事简直糟糕透了。

多年来,《卫报》的艺术评论作者Jonathan Jones不遗余力地抨击英国现代艺术家达米安·赫斯特所代表的坏品味,认为赫斯特是“英国的耻辱”。现在,他认为班克斯简直让他烦死了,作品粗糙无聊,“名气不过是三流营销手段操纵的结果”。那些购买他作品的家伙,简直就是。

不过,就像当代艺术的品味已经被美国人主导那样,这些评论家也早就不能影响艺术品的价格 了。

自从1992年收藏家萨奇(Charles Saatchi)所开设的画廊将赫斯特所代表的YBAs(英国年轻艺术家)群体变为已经持续20年的暴利生意后,收藏家们,也就是那些有钱的私人收藏家们已经脱离传统的那种专家品评的艺术市场机制。

过去对赫斯特、班克斯等人的艺术投资可能需要20年以上才能增值,甚至他们只有微弱的可能性能获得更广泛的认可。现在,这些艺术家以及他们的人们可以通过画廊、掮客、国际网络,甚至明星、小报话题等手段,在短时间内增加这些作品的市场价值,直至进入艺术品的拍卖大厅。

对于这些当红的艺术家,人们喜欢“追高买进”的理论。所以,艺术家首先要做的就是“走红”。班克斯的“走红”,就是一场好莱坞明星似的运作:他是艺术界的活跃分子,但从不接受媒体的面对面采访;在自己拍摄的纪录片《画廊外的天赋》里,他也是背光用帽衫遮着自己,变了声音……他伦敦画廊的经纪人Steve Lazarides甚至声称自己从未见过班克斯本人。

后来,Lazarides也承认自己当然见过班克斯。这一群围绕着班克斯的人不仅为他营造了氛围,同时还使他的街头涂鸦强化了政治性和社会性,成为了“追求自由和民主的宣言”。这使班克斯的作品能超越25岁以下这个年龄层,进入苏富比的拍卖大厅。换句Lazarides的话说,“在传统的艺术界,收藏街头艺术也没问题了”。

在美国,收藏街头艺术其实早就没什么问题了。例如班克斯心目中的“街头界的殿堂人物”纽约艺术家让·米歇尔·巴斯奎特。

巴斯奎特在1980年代的纽约—也就是涂鸦艺术的幸运地—成名,他作品多年来一直是西方拍卖市场上不可缺少的商品,现在仍然位于巴黎、纽约、伦敦三地拍卖排行榜十强名单中。甚至Jones对于他十分赞赏,认为“巴斯奎特有着涂鸦最本质的粗鄙和神秘”。

随着竞争压力的增大,以及新兴市场的扩张,苏富比等老牌拍卖行也开始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当代艺术品上,它需要有话题性的商品出售—既然有人买下大量赫斯特却不记得作品名字,那么他们为什么不能买下班克斯的“神秘”?

没错,“班克斯”已经成为了一件商品,有定价体系、有市场、有营销,符合现代商业逻辑,还具有艺术品独特的“稀缺性”。

这也意味着,班克斯越粗鄙地嘲笑那些购买者,越刻意保持自己的神秘……他就越值钱。或者像布拉德·皮特赞美班克斯所说的,“这年头,人人都想着出名,可他就是要隐姓埋名。我觉得这才不一般”。

在最狂热的2006至2008年里,有关班克斯最精彩的一句话是苏富比当代艺术部专家Ralph Taylor说出来的,“他是迄今为止发展得最快的艺术家”。对于班克斯这种年轻的当代艺术家,人们买下的是他们的名气和未来增值的可能,而不是……你知道,喜欢他—这就是班克斯们的商业价值。

所以,Jones先生,没什么糟糕的。粗鄙和神秘就是这款艺术的根本。有时候,你是对的,你说得都对,但这不是你所了解的艺术品。

上一篇:卖贷款的创新 下一篇:把握中间地带